飞山浓水寻古韵

2016-03-25 12:16偶然
中学生天地(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掌和纸泡汤

偶然

日本中部腹地,有一片土地古称“飞山浓水”,北部是森林繁茂的飞驒山脉,南部木曾三川流淌于浓尾平原,战国时代的豪杰们在此纵横争雄,织田信长从这里开始布武天下的征程。这里有雪山深处的炽热温泉,有高山夹峙的宁静古城,有传承至今的古老手工艺……我们乘坐新干线,从大阪市来到岐阜县高山市,从繁华都市来到山中小城,从现代化的日本一越回首400年,重返江户时代的飞驒国。

飞驒木匠:建造我们自己的家

抵达群山环绕的高山时,细雨初歇,空气中弥散着氤氲的水汽,清冽的气息仿佛给久在尘埃的呼吸系统来了一次沁人心脾的洗礼,行走此间,自然而然眼清目明,呼吸顺畅。

宫川河水清且潾,自北向南贯穿高山城,川上桥梁不下10座,最美当数通体朱红的“中桥”。在两岸日式町屋的森系暗色中,忽然一抹娇艳无匹的红色跳脱而出,就像低调素雅的和服女子腰间系一条鲜艳的“伊达结”,令人眼前一亮。

过中桥,行至宫川东岸,便是高山的核心:江户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群保护区“上三之町”。深褐色的木造町屋,不用一枚铁钉,全靠榫头衔接,所有的出檐、木窗、格栅、斗拱,形式统一而富有层次,飞驒木匠的精湛技艺尽显无遗。

古时的飞驒国真是穷乡僻壤,穷得当权者都不好意思向其征税,于是给予此地永久免税的特权,唯一条件是如果要修宫殿建寺庙筑神社了,飞驒的木匠们必须无偿应召。原来飞驒穷归穷,但木工手艺冠绝全国,据说京都奈良等地的寺庙大多出于飞驒木工之手,可以想象有多牛。

飞驒木匠的余韵至今泽被后人。在高山居民的用心维护下,上三之町保留了江户时代的历史原貌,大多数人家世代居于祖屋中,繁衍生息,也开门迎客。我们下榻的“瑞克萧客栈”就是这样一座老町屋,老板大叔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家的老屋有300多年历史了。”围坐在老板为我们烧起的烤火盆边,闻着榻榻米的蔺草气息,在这寒意袭人的冬天,我们感到了老家一般的融融暖意。

岁月打磨的手工艺

除了木匠手艺,飞驒地区还有不少传承至今的手工技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蜡烛与和纸。

距离高山15分钟车程的小城古川,老街上有一家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三屿和蜡烛屋”,目前由第七代传人三屿顺二继承。据说,全日本就只有这一家纯手工制作和式蜡烛的老字号了。我们前去参观的这天,顺二老先生正坐在老店角落处一间用玻璃隔开的小小工作间里辛勤劳作着,周围是琳琅满目的漂亮蜡烛。老先生边滔滔不绝地讲解边演示蜡烛制作,尽管我们听不懂日语,但他那满面笑容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手工匠人对家传工艺的自豪。

离开古川,我们又专程造访了大名鼎鼎的“和纸之乡”美浓。和纸在日本至少有1300年历史,文化发达的平安京时代,带动了造纸业大发展,当时关西地区和纸市场规模达到顶峰,中心就在今日之美浓城。美浓和纸具有强韧柔软、坚实耐久的特点,早已融入了日本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还用来制作和服、嫁衣和寝具。

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侵入,蜡烛、和纸等传统手工艺逐渐式微,但仍以独特的质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就如同那些美丽而安静的古城一般,在岁月的打磨中优雅地坚守着。

白川乡,留住精神家园

白川乡,位于岐阜县西北白山山麓的一座传统村落,因特色民居“合掌造”而为世人所知。

我们造访白川乡这天,依然淅淅沥沥飘着小雨,河谷间氤氲蒸腾的白雾,将村落笼罩在若隐若现中。童话世界里,森林中的精灵都住在有着尖尖顶的小木屋里,而白川乡的合掌造活脱脱就是精灵木屋的现实版了。合掌造的屋顶由厚达半米多的茅草覆盖而成,呈人字形斜面。白川乡冬天积雪可厚达数米,且地处河谷,积雪经久不化,屋顶修成60°的陡峭斜面,便于积雪滑落,充分体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

白川乡荻町村落大约有100多栋建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合掌造,但它们并不都是一开始就建在这里的,其中一部分是从附近村落迁移过来的。这里有一个被废弃、觉醒、抗争的曲折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白川乡一带在兴建水坝的热潮中被规划为筑坝点,部分古村落淹没在库区水底,而村里的年轻人远赴大城市追求新生活,将老家的屋舍彻底废弃……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熟悉?当时荻町地区有个叫“有志”的村民,联合其他村民一起行动,将周边各村废弃的老屋搬迁到白川乡加以保护,由此渐渐形成今天规模最大的合掌造聚落。之后他还组织村民成立了“保护白川乡荻町村落自然环境会”,并且约法三章,即“不许贩卖、不许租赁、不许破坏”。1976年,合掌造被选为日本“国家重要传统建筑物”,古村落的保护进入坦途。1995年,合掌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从此蜚声海外。

“泡汤”是一种文化

飞驒山脉是日本著名的温泉之乡,其中最有名的下吕温泉被誉为“日本三大名泉”, 来到此地不泡温泉便如过宝山而不入。因此,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天的“泡汤”之旅。

大约有2600多处温泉星罗棋布于日本全境,使得这座岛国成为 “泡在温泉里的国度”。上千年的“泡汤”生活,孕育出了日本独特的温泉文化,据说有些讲究的日本人一天要泡三次温泉:早晨一次,迎来精神焕发的新一天;晚餐前一次,洗去一天疲劳;睡觉前一次,有助睡眠。怎么样,够讲究吧?

我们入住的“隐庵”,是一座藏于深山中的温泉旅馆,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私人露天风吕。办完入住手续,迫不及待的我们立马就开始了“泡汤”。泡汤之前先要在浴室里清洗一番,带着洁净的身体入池,这是所有日式温泉的共同要求,可千万不能做出在温泉里洗头洗澡的举动,那会被认为有伤公德。

泡完汤,客人们披散着头发,穿着浴衣,趿着拖鞋,在木头房子里走来走去,一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熏熏然景象。这就是日本温泉文化下沁透的独特质感吧,格外有“家”的感觉,令人不自觉地放松身心。

乡土料理中的老家味儿

每到一处,品尝当地美食,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乐趣。来到日本,当然要吃怀石料理了。所谓怀石料理,有人说是僧人修禅时饥饿难耐,于是怀里揣块烧热的石头,以热石的温暖抵御腹中饥饿,后来就用“怀石料理”这个名称来指代由寺院僧饭演化发扬而来的料理美食;但也有美食家说,这纯属以讹传讹,“怀石”一词来源于老子《道德经》“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一句,意思是忽略外在而注重内在的价值。

在飞驒地区,最有名的怀石料理当属清新空气和甜美川水养育的5A级飞驒牛肉,真正的肉质鲜嫩,肉汁浓郁,入口即化,然而要吃到地道老字号的飞驒牛肉,也不是容易的事。日本老字号有一个习俗,预约制。很多老店只接待预约客人,即使店里空着座位,也不欢迎临时上门的客人。

除了飞驒牛肉,“八丁味噌”同样令我们回味无穷。这种味噌流行于岐阜、爱知、三重等地,不同于常见的味噌汤,而呈膏状固体,它实际上是一种大豆味噌酱,经长时间发酵而成。“八丁味噌”在日本出名,要归功于德川家康,因为他的老家就是八丁村。家康发迹以后,将这种鲜美可口、便于储存的味噌作为军队的常备食物,后来还推荐给皇室,为了推销家乡特产,将军大人也真是不遗余力呢。

或许我们每个人,即使少小离家,即使乡音已改,即使走过千山万水,那个源自童年源自故乡的“老家胃(味)”也是不容易改变的吧,就像我们永远在寻找,源自传统、源自血脉的乡土情怀。

猜你喜欢
合掌和纸泡汤
新车“泡汤”记
最及时的营救
合掌人生
脑洞大开
消防演习
试谈如何避免“合掌”
如果我们徜徉在“吃”的海洋里
诗二首
铅笔、橡皮和纸的争吵
和纸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