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客户端在科技期刊上的应用
——以“科学秀”为例

2016-03-26 03:54何洪波陈怡平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客户端期刊

■张 义 何洪波 陈怡平

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西安市雁翔路97号 710061

2)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 100190

3)《地球环境学报》编辑部,陕西省西安市雁翔路97号 71006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中国网民通过移动互联网上网的时间已远超固定互联网[1]。毫无疑问,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快速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移动阅读成为人们手机上网的首要用途,而APP(Application)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形式[2]。

期刊APP是APP的一种类型,它吸收了期刊电子版和Web技术优点,将传统纸质期刊和电子版期刊向移动设备延伸,以适合智能移动终端阅读的新媒体杂志形式[3-4]。科技期刊作为我国期刊的重要组成,承载着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是科学技术知识交流的平台。科技期刊APP的应用能极大提高读者粘性并增强期刊影响力,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形式。目前在国际上,一些著名刊物如 Science、Nature、Cell、PNAS 等都已发布APP供读者使用,并以此作为拓展其学术影响力的手段;但国内科技期刊单独发布APP的数量较少,仅约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4%[5],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更少,这与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不相适应。而且,当前我国对于科技期刊AP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现状[3,5-8]、主要问题[5,8]、发展方向[8]及发展策略[9-10]等理论探讨,运用APP制作平台进行实务操作的介绍较少[11],介绍运用完全免费的APP制作平台实例操作的更少。

本文结合APP开发模式、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的显著特点,运用完全免费且品牌定位于科学技术教育领域的“科学秀”移动阅读制作发布云平台,以实例介绍了科技期刊APP的制作过程,以期为科技期刊编辑部自主制作APP提供参考。

1 科技期刊APP制作原则

1.1 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APP制作平台的开发模式

对APP制作平台开发模式的选择,需紧密结合APP不同的应用场景。因此,首先对APP开发模式进行简要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从总体上讲,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开发方式主要有原生模式、Web模式和混合模式3种类型。原生模式也称Native模式,开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构建开发环境,学习不同的开发语言及适应不同的开发工具[12],适用场景是针对那些高性能、快速响应类的面向广大用户的终端应用,如3D游戏类应用。Web模式是一种基于高端机的浏览器运行的网页应用程序。Hybrid APP是一种结合Native开发和Web开发模式的混合模式[13],通常基于跨平台移动应用框架进行开发[14]。知名APP如手机淘宝、百度搜索、招商银行、东方航空等[15]采用的都是混合模式。杨勇等[14]从不同维度,对3种不同类型的移动应用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其适用场景作简要说明。3种不同开发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三种不同的APP开发模式比较

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TML5)技术的兴起给Web APP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得Web APP具有开发难度小、成本低、周期短、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微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需求[13]。结合科技期刊的特点及我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人力、财力等实际,科技期刊选择Web模式的APP制作平台适宜于自身定位需求。

1.2 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APP制作主体

科技期刊APP从制作主体上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期刊自身制作,独立开发并且单独发行;另一种是通过委托第三方移动客户端专业技术公司制作。前者操作简单易上手,经济投入少或无,对技术要求较低;但界面美观性、友好性、用户体验度较低,对大数据的承载量低。后者一般具有专业的美学设计,融入了制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甚至专业设备。大众类期刊大多选择后者,委托专业的技术公司制作。但科技期刊的特点与大众期刊差别较大,不能盲目的将大众期刊APP的优点照搬到科技期刊APP的制作开发中,应紧密结合科技期刊的特点,在APP开发中做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科技期刊的受众属于小众,其所载内容具有高度专业性,文章结构等大都具有固定格式,所以科技期刊APP的制作不能像大众期刊泛娱乐化。

1.3 科技期刊APP应把握好多媒体性与移动便捷性之间的平衡点

2 典型介绍——制作实例

2.1 “科学秀”基本介绍

“科学秀”是在中国科学院信息化项目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基于Web模式开发的一款移动阅读作品制作发布云平台。它的一大特点是能够直接导入PDF文档,自动进行转换,这极大简化了APP的制作过程;并且该平台可供用户免费使用,有效解决了科技期刊APP制作成本过高而阻碍其发展的问题。其品牌命名尤其适合科学、技术、教育类单位。

“科学秀”支持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方式,利用该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和发布移动终端上的图文阅读类作品(含音、视频),支持发布为H5和APP客户端,支持IOS、安卓系统,作品可在Web端和微信端阅读,操作简单,适宜于编辑部自主制作发布。

“科学秀”使用中的三个基本概念:作品辑、作品、内页。作品辑是作品的合集,作品是内页的合集(图1)。例如“地球环境学报”是一个作品辑,“地球环境学报2016年第1期”是一个作品,“地球环境学报”的每一篇论文是内页(也可将每一篇论文定义为“作品”,论文的每一页定义为“内页”)。“科学秀”每一个作品辑(杂志)均可以发布成一个

不少学者认为APP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应集合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这实际上没有对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特点作区分。移动互联网相比于传统固定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通信和服务获取[12],即主要在于便携性。APP集合过多的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将导致APP过于庞大,更新不易。且这些多媒体内容在固定互联网设备也可以实现,一般说来,能够制作APP的科技期刊,也都会有自己的网站,这些多媒体内容可以放置在科技期刊官网上,仅在APP上做链接即可,这样可以降低对APP处理数据能力的要求。

针对以上对科技期刊APP的认识,结合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部“小、散、弱”的客观实际,笔者认为“科学秀”移动阅读作品制作发布云平台能够满足科技期刊自身制作发布APP的要求。下文将就“科学秀”具体操作举例介绍。杂志APP。在一个杂志APP下可发布多期作品。

图1 “科学秀”中作品辑、作品、内页的关系

2.2 作品创建的基本流程

“科学秀”的基本建设流程见图2,其中,创建作品辑、提交审核和发布作品辑三个步骤仅需在新作品辑创建时操作。

图2 “科学秀”制作基本流程

2.2.1 用户注册、登录平台

使用“科学秀”必须先在平台(http://show.kepu.cn)注册一个账号(图3)。用户注册,填写相关信息,点击“提交”。系统将发送一封确认邮件到所填写邮箱,按提示要求进行激活操作。用手机号注册,需查收手机验证码。

图3 用户注册

2.2.2 创建作品辑

用户首次登录制作平台后,在首页点击右上侧绿色“创建新作品辑”按钮(图4a),进入图4b,填写作品辑基本信息,即杂志基本信息。点击“保存/下一步”,进入作品辑风格设置界面(图4c)。

在图4c中,需要对作品辑的版型、发布版本、作品辑图标和APP客户端样式等进行设置。“作品辑版型”分为竖版和横版两种,主要决定以后作品的排版空间和布局。因一般手机尺寸适合竖版阅读,且平板电脑横、竖版面阅读均适宜,建议统一选择竖版。“发布版本”为多选,可以只选其一,也可全选。若只需在微信微博中进行分享、传阅,可只选择H5;若需要生成独立的APP,建议全选。“作品辑图标”将成为APP客户端的图标(如果选择了APP版本),图标格式必须为PNG,大小为1024×1024。发布版式中若选择了APP应用,则会自动调出“APP客户端样式”的设置,可对APP的样式和颜色进行选择。系统给出了3种样式和4套颜色。

各项设置完毕后,可点击“下一步”。若未选择APP应用,则作品辑创建及设置结束;若选择了APP应用,则页面进入作品辑APP启动图片设置(图4d)。由于不同移动设备对图片大小要求不一致,为了达到更好显示效果,需要上传多张图片以适应多种类型设备。具体可按照平台提示操作。

当作品辑创建成功,首页作品辑列表将列出该作品辑。此时作品辑还未发布。新建作品辑发布前需提交平台审核。

2.2.3 创建作品

在“我的作品辑”页面,点击作品辑名称或作品辑图片即可进入作品列表页(图5a)。在作品列表页点击“新建作品”,即可填写作品基本信息,即杂志具体某一期的信息(图5b)。

“上传作品缩略图”可以上传该期的期刊封面等图片。采编方式有PDF和HTML5两种。如果是HTML5方式,则后续的内页将以可视化图文编辑的方式进行制作;如果是PDF方式,则后续的内页将采用PDF文档导入的方式形成。鉴于科技期刊论文对图、文、表以及公式的格式要求较严格,建议科技期刊使用PDF的采编方式,且PDF的采编方式操作较易,编辑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阅读访问权限”编辑部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设置。

图5b必填项全部设置完成后,点击“保存/下一步”即返回作品列表页。

图4 作品辑的创建与设置

图5 作品的创建

2.2.4 编辑内页

在作品列表页,点击作品名称或者图片可进入内页编辑(即对论文编辑)。根据科技期刊特点,本文仅叙述PDF采编方式的操作。

在“创建作品页”选择PDF采编方式后,进入内页编辑,其视图如图6a。点击“导入PDF”,则可导入相应的PDF文档。根据文档大小,可选择整期导入、整篇导入或一页一页导入。每导入一个PDF文档,系统均会自动转换并有图6b的提示。若转换成功,系统显示success,失败显示failed。若是整期或整篇导入,导入完成后需要调整顺序(图6a)。

图6 编辑内页

2.2.5 发布作品

在作品辑页(图7),点击“发布作品”进行发布操作,请等待发布成功。此时发布按钮变成“正在操作”,发布成功后该按钮消失,状态变为已发布。发布成功后,作品及其下的内页均不能再编辑,除非点击“撤销发布”。

图7 作品发布

对于新作品辑,第一期作品发布后,需返回到作品辑列表页,点击“提交审核”,由“科学秀”平台进行审核。等待审核期间,作品辑所有内容都只能够查看,不能够编辑。审核结果通常会在一个工作日内返回。若审核通过,发布作品辑;审核不通过,可以在作品辑列表右侧点击查看“驳回意见”,重新编辑后再次提交审核。

2.2.6 作品阅读及APP下载

在作品辑页面,点击作品→预览,进入图8页面。用户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上)浏览、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等。如果该作品辑发布版式选择了APP应用,则也会出现相应APP的下载地址或二维码图标(下),用户可扫描二维码进行安装。

图8 二维码及APP下载页面

3 结语

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秀”虽然能够满足当今科技期刊APP制作发布的一般需求,但通过应用实践,发现还是有一些可以进一步增强改进的地方,如:缺乏互动性,可增加点赞、留言、评论等功能;可将PDF和HTML5两种采编方式进行整合,一来便于美化APP界面,二来可以以PDF文档的格式保持论文的原格式。

“两微一端”(微博、微信、APP客户端)是当前移动互联网主要的用户端口,三者在应用目的上各有侧重。如:微博侧重于与关注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微信公众号中的服务号侧重于业务服务,订阅号侧重于信息传播[16];期刊APP则是更适宜于智能移动终端阅读的新媒体杂志形式。“科学秀”与其他客户端相比,能够方便的在个人微信朋友圈转发,但是,如何实现“科学秀”作品与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账号的结合,还需“两微一端”各运营企业的技术合作,以便用户实现一端制作,多端转发。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01-22)[2016-05-12].http://www.cnnic.net.cn/hlw fzyj/hlwxzbg/hlw 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R/OL].(2014-08-26)[2016-05-12].http://www.cnnic.cn/hlw fzyj/hlwxzbg/ydhlwbg/201408/P020140826360212699278.pdf.

[3] 文艳霞.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App与期刊App[J].出版发行研究,2012,(9):82-85.

[4] 畅榕,陈伟伟,邓宇.期刊APP阅读的发展趋势[J].传媒,2013(2): 55-57.

[5] 徐会永.科技期刊App应用及特征辨析[J].编辑学报,2015,27(4): 392-394.

[6] 谢征.移动客户端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3, 25(6): 581-583.

[7] 宋启凡.全媒体出版实践形式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15(4):77-82.

[8] 冯秋蕾.App在医学期刊出版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370-375.

[9] 钱筠.APP时代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15,27(1): 71-74.

[10] 许玲.移动阅读时代学术期刊发展的策略研究[J].记者摇篮,2016(4):29-30.

[11] 段守成.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的自动化学报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2] 吴吉义,李文娟,黄剑平,等.移动互联网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1):45-69.

[13] 陆钢,朱培军,李慧云,等.智能终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2(5):14-17.

[14] 杨勇,邝宇锋,魏骞.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开发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13,19(6):19-23.

[15] 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4-37.

[16] 张义,陈怡平.中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以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期刊为例[J].编辑学报,2016,25(S1):9-13.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客户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