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文章相关栏目的内容设置探析
——以《电力系统自动化》为例

2016-03-26 03:54万志超杨松迎王志鸿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科技期刊栏目

■万志超 杨松迎 王志鸿 王 青

1)南瑞集团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211106

2)《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211106

与期刊栏目一样,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栏目同样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定位清晰的栏目划分,对于阅读量的提升存在促进效果,但不容忽视的,如同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最终决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仍然是内容。

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很大部分源于期刊信息,其中尤以期刊所刊登的文章信息为主。在内容素材——期刊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二次加工最大程度地借由微信公众平台发挥其价值,使之成为受到阅读者青睐的好内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在与期刊文章信息相关栏目的内容设置上,基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在于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结合[1]这一观点,文献[2-3]提出了“摘要性信息”的内容设置方式,即微信公众平台上与期刊文章信息相关栏目的内容呈现可主要采用以一种类似文章摘要的精简形式来展开[4-6]。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际创建过程中,“摘要性信息”的方式得到众多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青睐和使用[1,7-9]。不过,有关于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实践效果,尚鲜有文献提及。

有鉴于此,本文以阅读量为衡量指标[10-11],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微信公众平台(简称电自平台,公众号AEPS-1977)的实际发展过程,给出了“摘要性信息”的实际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其在与期刊文章信息相关栏目的内容呈现上给阅读者的阅读体验较差,栏目阅读量普遍较为低靡,未能体现出文章的内容价值[10]。针对这一状况,在“摘要性信息”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改良而来的另一种内容设置方式——“微文”,并以实际数据表明,这种保留文章正文结构的长篇幅内容设置方式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其他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设置提供参考。

1 电自平台早期栏目及其内容设置

1.1 早期栏目设置

电自平台(订阅号)创建于2015年3月,定位于为《电力系统自动化》(EI收录)和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and Clean Energy(简称 MPCE,2015年被SCI收录,开放获取)两本期刊的读者和作者,电力与能源领域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运行单位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研发单位的技术人员等提供信息资讯和服务,每周推送信息3~4次,推送时间为早晨06:00—08:00。

鉴于栏目设置的必要性[4,12-13],结合两本期刊刊登的文章,电自平台在创建之初设置了“导读”“本期推介”“特别推介”栏目(因这三类栏目在栏目设置改进后已不再使用,统称为早期栏目)。在栏目的定位上:“导读”主要用于对两本期刊在电自平台创立之前已刊登的一些优秀文章进行介绍和宣传;“本期推介”主要用于对电自平台创立之后新近一期期刊中所刊登的重点、热点文章进行介绍和宣传;“特别推荐”主要用于对两本期刊刊登的一些权威作者的力作进行介绍和宣传。

1.2 早期栏目的内容设置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主要基于移动网络的服务模式,读者对其内容的阅读同样呈现出一种“浅阅读”[14]和“碎片化阅读”[15]的现象。有鉴于此,文献[2]提出浅阅读是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期刊要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架设起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以达到促进读者阅读的效果,对此,其给出了以基于元数据选取的“摘要性信息”进行浅阅读,再通过深阅读的链接,将浅、深阅读有机连接起来的方式。文献[3]对上述理念和方式给予了进一步认同,并指出,经过一定修改的学术论文的中文摘要可作为浅阅读的必要元素直接选取。与此同时,文献[5-6]指出,中文摘要是浓缩的精华,在网络传播时代,读者通过摘要的浅阅读,可快速判断文章是否有进一步深阅读的必要性,因此在推送时摘要可作为短文独立存在,引导读者进行深阅读。

本着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的理念,在早期栏目的内容设置上,电自平台挑选文章题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主要作者姓名及近照、二次加工后的中文摘要、具有代表性或重要意义的1至2张图、文章引文信息和全文链接作为元数据,构成“摘要性信息”,总字数基本控制在300~500字。其中,对于中文摘要的二次加工主要体现于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对其所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其研究意义等内容的补充、精炼与完善。

2 早期栏目的阅读量情况分析

经统计,得到早期栏目的阅读量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三类栏目的阅读量总体上较为低靡,近85%的信息的阅读量集中在100~400次,而其中100~200次的阅读量又占据着极大比例;阅读量能够突破500次的信息条数仅有6条,占总信息数的比例仅约12%;未有阅读量能够达到1000次的信息。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文献[16]中提出的“现有科技期刊推送的群发消息大多阅读量不高,能够超过1000次的阅读量算是阅读较高的消息”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状况[7-8,17-18]相似,电自平台同样遇到了结合期刊文章信息所设置的栏目阅读量低靡的发展困境。

表1 早期栏目的阅读量情况

3 对早期栏目及其内容设置的尝试性改进

在栏目定位上,电自平台虽然对早期栏目做出了一定区分,但由于电自平台需要同时为两本期刊服务,这种栏目设置方式在推送信息时容易造成两本期刊内容的混杂,给阅读者带来不适的阅读体验。面对这一状况,在对早期栏目的改进过程中,电自平台将同时为两本期刊服务的因素考虑了进去。

鉴于针对某一个学术焦点,将具有某种专业内容的共同性稿件构成精品专辑,对提升期刊品质、扩大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性[19],同时考虑到两本期刊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具有某些共通性,结合两本期刊所刊登文章的内容,针对电力与能源领域中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这一研究热点,电自平台在栏目的改进中首先推出了面向能源互联网方向的“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

虽然浅阅读的内容挑选要求能以最短的篇幅提供读者最期望得到的信息[2],但前期以“摘要性信息”进行内容呈现的方式似乎并没有得到阅读者的青睐。考虑到作者在文章中往往提出并阐述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这些阅读者可能最期望得到的信息,并不能被精简的中文摘要所完全涵盖这一因素,在元数据的选取上,相较于早期栏目,“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除了添加了用于发布导向信息、启发读者深入阅读的“编辑立言”[5,20]及主要作者和作者团队介绍,根本性的改变在于将早先的元数据“二次加工的中文摘要”改为了“二次加工的文章正文”。

对于文章正文二次加工的原则,从内容上,体现在重点保留文章正文中作者的主要思路和见解,并归纳和提炼关键技术要点和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删减掉文献综述、基本原理、算法的详细推导、公式或特殊符号等辅助性内容;从版式上,体现在对文章的各级标题、重点强调的部分文字使用颜色、加粗等醒目标识进行处理,即在版式的设计上适当运用“浅阅读元素”,从而加强版面的视觉冲击力[6]。这种尝试性做法的最直接体现是,一条原本300~500字的“摘要性信息”成为了一篇基本保留原文结构的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的2000~3000字的缩略型文章(电自平台将之称为“微文”)。

需要说明的,因科技期刊文章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编辑对文章要点的把握和提炼并不一定十分准确,因此,在文章正文内容的二次加工过程中,编辑的主要工作在于根据上述二次加工原则引导和辅助作者完成精炼工作,而在版式设计上,编辑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升文章版面的视觉感受。这种在“微文”方式下可与作者协同进行文章二次加工的模式,一方面弥补了编辑在专业上的不足,使精炼后的文章得以尽可能保留其精华,有效提升了二次加工的质量[21],另一方面,也适当减轻了编辑的工作负担。

4 尝试性改进的成果及可行性验证

统计“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创建后半个月内推送的5篇“微文”的阅读量,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在总粉丝数、推送时间、推送频次等因素基本与前期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可以看出,该栏目的阅读量相比早期栏目取得较大突破。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前两篇“微文”,该栏目中后三篇“微文”的阅读量虽然出现了大幅减少,但仍得到了篇均近2000次的成绩,这种成绩的获得虽然不排除该栏目对阅读者形成了自身独有吸引力,从而使得阅读量得以得到一定保证的因素,但与早期栏目篇均200次左右的阅读量相比,依然说明了栏目改进思路及“微文”这种有别于“摘要性信息”的内容设置方式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表2 “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创建后首推的5篇“微文”情况

鉴于在“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的“微文”推送期间,尚持续推送的早期栏目的阅读量依旧低靡的状况,考虑到为两本期刊服务的因素,电自平台重新设置了内容定位一目了然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彩论文推荐”和“《MPCE》精品文章推介”栏目,同时,为了进一步证实“微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元数据的选取上,这两类栏目采用了与“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相同的元数据类型。

经统计,得到“《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彩论文推荐”栏目创建后首推的5篇“微文”的阅读量分别为1191次、1085次、586次、1024次、1194次;得到“《MPCE》精品文章推介”栏目创建后首推的5篇“微文”的阅读量分别为650次、348次、442次、363次、699次。从两类栏目推出后的短期状况来看,就算排除因为“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的推出带来的粉丝增长,相比于早期栏目,其阅读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较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彩论文推荐”栏目,“《MPCE》精品文章推介”栏目首推的5篇“微文”的阅读量提升并不是十分突出,原因可能在于《MPCE》创办时间较短、影响力相对较弱的缘故,但在《MPCE》被SCI收录后,该栏目阅读量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彩论文推荐”栏目的差距逐步缩小,这意味着各栏目内“微文”涉及的文章质量及期刊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会对阅读量产生一定影响[22]。

进一步统计“《电力系统自动化》精彩论文推荐”“《MPCE》精品文章推介”和“我看能源互联网”栏目推出近半年后某个时期(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的阅读量情况,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阅读量超过1000次的“微文”篇数总计达29篇,占总篇数的比例近80%,而剩余20%的“微文”的阅读量也均超过500次,说明了电自平台对于早期栏目及其内容设置改进的有效性。

表3 改进后的三类栏目的阅读量情况

考虑到自电自平台创建以来,选取《电力系统自动化》目次和文章摘要链接作为元数据的“目次推介”栏目在栏目定位和内容设置方式上未做根本性改变,其阅读量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参照价值,统计得到该栏目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应于《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第5期至2016年第5期)的阅读量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目次推介”栏目的阅读量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在电自平台创办后采用早期栏目的阶段(对应于2015年第5期至第11期),该栏目的单篇信息阅读量总体在300~600次,相较于早期栏目的阅读量情况(近60%的信息的阅读量处于100~200次),拥有较大的优势。而随着电自平台对早期栏目及内容设置的改进,该栏目的阅读量虽然也在逐步提升,但相较于改进后的三类栏目的阅读量,其优势已不是十分明显,甚至有所不及。

由此可知,在各阶段总粉丝数等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改进后的三类栏目的受关注度(即对于粉丝的吸引力)大于“目次推介”栏目的受关注度,而“目次推介”栏目的受关注度又大于早期栏目的受关注度,这在某种程度上或可以说明,相比于“摘要性信息”,“微文”这种内容设置方式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从图1阅读量的整体情况来看,随着电自平台的不断发展,“目次推介”栏目的阅读量也在稳步提升,这说明其采用的这种类似“摘要性信息”理念的精简内容呈现方式是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粉丝青睐的,也说明了“摘要性信息”的理念在此类栏目中是可行的。

对于“微文”获得青睐的原因,本文认为这可能源于相较于“摘要性信息”,“微文”更易于让阅读者在短时间内对所介绍文章的精华获得全面了解,对其科学研究的助益更显著,这一方面印证了“与一般性的娱乐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不同,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订阅大多具有较强功利性,能否满足自身科学研究需要是订阅者选择微信公众号的一个重要指标。”[9];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在媒体融合中,能够为王的内容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所依托的渠道优势和特点,满足用户需要,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内容。”[10]

5 结语

鉴于本文的研究仅建立在电自平台的实践上,所得到的一些见解和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借助这种改进和完善,电自平台本身在一年内获得了数万粉丝,在电力与能源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说明了所述“微文”这种内容设置方式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借鉴意义,对于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如何做大、做强这道摆在眼前的难题,可作为一种值得考虑的解决途径。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不同于“摘要性信息”可以采用文章摘要开展工作,“微文”因为涉及对文章正文的修改,增加的工作量较大,在人员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其开展会遇到一定困难。如何在发挥“微文”这种内容设置方式的有效性的同时,减轻随之而来的工作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张艳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4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2] 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52-154.

[3] 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65-72.

[4] 王宝英.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85-93.

[5] 温优华.数字时代学术期刊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两手抓”[J].编辑之友,2015(9):43-46.

[6] 陈青云.浅阅读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加工[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83-86.

[7] 于杰,陈锋杰,廖粤新,等.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以《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航海技术》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4(00):222-226.

[8] 邓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提升科技期刊内容建设[J].科技与出版,2016(1):47-49.

[9] 陈晓峰,云昭洁,陈维捷.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J].软件导刊,2016,15(1):126-129.

[10] 崔光红.媒体融合下,再说内容为王[J].青年记者,2014(24):19-20.

[11] 王晓醉,张淑娟.学术期刊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和运营方式——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3):82-85.

[12] 李艳萍,张志,汪嘉驰.微信控 控微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3] 马爱芳,赵建梅,王宝英,等.我国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5,27(5):481-484.

[14] 张秀玲.关于“浅阅读”的一些浅思考[J].科技视界,2014(7):246.

[15] 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4):47-51.

[16] 周华清.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指标与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2):1289-1294.

[17] 张艳萍.基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实证分析[J].新闻知识,2015(2):92-94.

[18] 余溢文,陈爱萍,白林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策略及案例研究——以《同济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编辑学报,2015,27(4):388-391.

[19] 吴畏.出版精品专辑,提升期刊品质——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办刊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201-1205.

[20] 夏登武.新媒体语境下科技学术期刊应重视“编辑立言”[J].编辑学报,2012,24(1):40-42.

[21] 赵文青,宗明刚.学术期刊微信传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611-616.

[22] 冀芳,张夏恒.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56-762.

猜你喜欢
电力系统自动化科技期刊栏目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