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来了,林浆纸一体化该走向何方!

2016-03-26 07:40李旭冉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浆纸外商外资

李旭冉

国际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林浆纸一体化中涌入大量外资,如金光集团入资大陆,再到全球纸业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在广西北海投资约191.3亿元人民币建设林纸一体化项目。在大量外资涌入国内市场后,林浆纸一体化有喜有忧,又该何去何从?

中国林业利用外商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是林浆纸一体化可以迅速发展的一个前提。但是由于各方的利益相关群体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冲突造成了我国林业在吸引外商直接过程中的许多矛盾,集中体现在投资规模小、结构不平衡、联合管理的困难以及社会责任等问题,这些矛盾冲突阻碍着我国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几家欢喜

对于外资大量涌入林业市场,的确对我国林浆纸一体化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我国林业发展带来了较为客观的效益。首先,有利于实现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获得相应的税收收入。其次,本土被投资林业企业也获取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并且有些企业有意愿将自己所拥有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销售渠道作为合作或合作的筹码或股份,与外资进行合作,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对于被投资林业企业内部的职工和林区林农来看,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佳的生活环境,而且也可以学到先进的科技,可谓一举多得。

外资来华后的“水土不服”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这个过程中仍是矛盾重重。首先是我国林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缓慢,而且规模较小。从1978-2000年的二十几年间,我国利用外资累计达到5000亿元,而同时期林业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有11亿。林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在我国全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仅占0.162%。我国林业企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由于其资源性、长期性、高风险等特征和固有缺陷,造成林业企业长期资金短缺,规模偏小,生产与管理理念与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导致外资的“水土不服”。我国林业吸收的外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占引资总数的67.1%,来自这些地区的外资一般均以小型加工项目及少量资金为主,例如高密度板生产等项目,这些加工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短期获利性。但这些项目技术含量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不能满足我国林业经济对于科技、管理与资金的需求。

此外,欧、美等地的投资者对于中国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生疏,造成他们在进入中国基础林业后摩擦增多,产生大规模投资活动时的不适应和高风险。另一方面,外商投资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不足,比如认为林业税费过高,产权不明,使其利润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预期中快速短期收回成本的目标很难实现。

另外,由于政府职能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稳定,外资对于投入大量资金进入中国林业有所保留,政策和经济风险较大,是外资最大的担忧。香港丰林国际有限公司在1992年投资广西时只是先建立了3个中/高密度板生产基地,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不久,丰林集团担心林业产权、林业税费和国内经济不稳等问题不能保证自己在华长期稳定的利益,他们并没有投资营林项目,而是希望通过木材加工项目快速地收回成本。

本土企业“药不对症”

本土往往在吸引外资后,也是有所不适,比如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引进技术落后,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于环境的破坏、对于本土企业职工或林农的安置等诸多问题。

林业利用外资项目中,多以合资、合作的方式出现,林业合资项目中,中方实力普遍较弱。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林业合资项目中中方本身经济实力差、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经营管理混乱造成合资企业先天不足,容易被外方操纵和控制,更有甚者,由于中方林业企业产权观念淡薄且合作心切,常常在缺乏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基础上就和外资企业合作,造成林业合资企业的国有资产高价低估,外商低价高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长期以往,会导致本土合作企业不满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到管理者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降低整个投资项目的效率。

在我国林业吸收外资中,往往重资金,轻技术,导致我国林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科技含量特别是高新技术含量不高,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有些动机不纯的外商投资者以淘汰的旧机器和落后的生产技术定高价卖入国内。

与此同时,本土企业对于外资“消化”能力不足。外商投资者将机器和技术引入后,并没有积极地帮助国内的合作企业消化技术,分享技术,使得有利于外国资本与中国技术相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科技创新与吸引外资的协同机制上也远远不够完善。

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格外令人担忧,部分外商在我国林业进行投资造林或林产品加工,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对当地的环境效益顾及较少,在某些地区严重随意排污、滥砍滥伐,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地方政府只是考虑引进外资的数量,不顾对当地环境的牺牲,也并未要求外商承担环保责任。这必然会引起当地居民与外商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发展。

但最大的矛盾点是人员的安置问题。作为本土被投资林业企业职工和当地群众,往往会因为管理权及劳资问题引发纠纷。

如何解决

对于这样的问题,以外企APP嵌入海南推广桉树种植及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倒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法。即金光集团APP嵌入海南农村,与农民合作种植桉树,林户以土地资源为资本,与APP签订土地合约,采取多种方式经营桉树,与APP共同进行热带林产品价值增值的“剩余分享”。这样APP可以在高端领域价值创造的部分剩余,通过不同的合约流入农户,农户也可获得高于种植收入的超额回报,实现了热带林外企以合约为纽带,以林业产业化为基本形式,在林产品价值增值中实现了价值共享。这样林户不仅可以获得超额回报,同时又扩大了就业机会。

但是,外企嵌入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企能够给农民带来实惠,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国家权力的强行介入作为企业的后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互惠互利关系,得到用户的认可,同时政府也应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林业产业化,为林浆纸业一体化模式的推行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促使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浆纸外商外资
◎Lecta 公司的部分纸张价格上调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厦航客舱启用环保竹浆纸一年节约7000棵树
6月全美印刷书写纸出货量下降6%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