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改土施肥 预防柑橘黄化

2016-03-27 00:36易时来石孝均张跃强
果农之友 2016年8期
关键词:柑橘园采果黄化

易时来,石孝均,张跃强

编者按营养元素缺乏、根系受损、黄龙病等都会引起柑橘黄化。通过土壤改良和施用柑橘专用肥,实现强根壮本,为土壤和树体健康创造适宜环境,在防治黄化的同时增强柑橘抗病性,从而减轻黄龙病的发病率。本刊转摘《农民日报》“关注橘园改土施肥”栏目的系列科普文章,以飨读者。

黄龙病可预防难根治,一旦感染,只能砍树避免疫情扩大。施肥改土虽不能矫治,但能有效增强柑橘的抗病能力。

我国50%以上的柑橘园不施有机肥,忽视土壤科学改良培肥,致使柑橘园镁锌锰缺乏引起的黄化现象频发。

积水烂根、天牛蛀食或有根结线虫为害时,根系生长受损、吸收能力下降而无法满足生长,也会致黄化、树势衰退。

树体黄化是因为得了黄龙病吗?

不一定,缺素引起的黄化最普遍

柑橘黄化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营养元素缺乏和黄龙病都会导致柑橘黄化。其中,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引起的柑橘叶片生理性黄化最为普遍。

我国柑橘栽培中施肥管理问题比较突出,容易出现柑橘生理性黄化。

果农为追求高产施用了大量的氮磷钾肥。这一方面降低了土壤质量,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引起元素间的拮抗,例如过量施用氮钾肥引起柑橘生理性镁钙缺乏,土壤磷素累积导致柑橘锌锰缺乏。

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有机肥中富含多种有效的中微量元素,但是我国50%以上的柑橘园不施有机肥,致使柑橘园镁锌锰缺乏引起的黄化现象频发。

没有针对土壤特性进行施肥。我国柑橘产区范围广,土壤类型多,红壤、黄壤、紫色土等类型土壤钙镁硼锌缺乏较为普遍,石灰性土壤锌铁锰缺乏严重。就柑橘优势产区而言,广东60%以上的柑橘园土壤缺钙、缺铜,几乎所有土壤的有效镁和锰都处于低量水平,一半以上的柑橘叶片缺少锌镁钙。浙江和福建的柑橘园80%的土壤酸化,钙镁缺乏最为严重,锌锰钼缺乏也占较大比例,柑橘叶片镁硼钼和锌含量偏低。湖北50%以上的柑橘园土壤缺乏锌镁硼和钼,柑橘叶片也有类似的趋势。地处红壤腹地的湖南和江西的柑橘园土壤缺乏钙镁硼和钼较为严重,叶片镁锌硼和钼含量偏低。位于四川盆地紫色土区的四川和重庆的柑橘园土壤镁锌较为缺乏,一半以上的叶片镁锌硼钼铜锰含量处于低量水平。广西和云南的柑橘园土壤镁钙硼锌缺乏严重,柑橘叶片中锌硼镁铁含量偏低。

此外,在柑橘栽培中果农经常对树干和主枝进行环割来促花保果,过度环割后的树体,经常会有短期黄化落叶现象。根系受害特别是积水烂根、天牛蛀食或有根结线虫危害时叶片也会黄化。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柑橘根系生长受损,活力降低,吸收能力下降而无法满足树冠枝叶的生长,导致叶片黄化,树势衰退。

生理性黄化症有办法根治吗?

肯定有,科学施肥改土能矫治

通过柑橘科学施肥均衡营养,改良土壤营造适宜的根系生长环境,对矫治柑橘生理性黄化及柑橘优质丰产增效至关重要。综合国内外经验,平衡施肥改土的原则包括:一是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土壤培肥改良,发展果园绿肥,实施果园覆盖。二是以果定量,确定周年氮磷钾肥总量和不同施肥时期的比例,施用柑橘专用肥。三是结合土壤测试和叶片营养诊断,按照“因缺补缺”的原则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四是改全园撒施为集中穴施或沟施,减少肥料损失和提高养分利用率。五是施肥与水分管理和高产优质栽培相结合。

万州区位于重庆三峡库区,古红橘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占据全国一半。万州太龙镇8组向师傅家有1 500株古红橘,但近几年黄化越来越严重,他打电话向笔者求助。2014年10月,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发现,果园大面积缺镁并发缺硼和缺锌症。由于当地果农长期撒施碳铵、尿素等化肥,而很少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严重,树下几乎寸草不生。测试土壤和叶片的结果表明,果园镁硼锌钙缺乏,土壤酸化严重。

为此,笔者开出药方:一是秋季采果前穴施有机肥、钙镁磷肥、生物炭基改良剂和锌硼肥,目的是恢复树势和改良土壤,实现调酸、增碳、扩容和补微。二是施用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柑橘专用肥,均衡提供柑橘周年所需的矿质养分。三是改清耕为自然生草覆盖,实现保水、保肥、抗旱、沃土和防病。四是在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各喷施1次含镁硼锌和钙的复合微肥,避免果实抢“食”而产生落果或叶片黄化。

经矫治,2015年向师傅的红橘黄化现象减轻,树势明显恢复,亩产超过2 500千克,比往年增产两成以上。

橘园土壤改良

柑橘园土壤改良应朝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土壤呈微酸至中性反应、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不积水等方向发展。

新建园扩土增厚。通过坡改梯聚土、客土工程添土、降低地下水位活化深层土、打破地下隔离层利用下层土、深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增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以上。通过选用平地、坡改梯、撩壕栽培等方式降低果园坡度,保持土面坡度在 5°~10°。

控酸调碱调节土壤酸碱性。对于pH<5的土壤施用生物炭、石灰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对于pH>7的土壤施用酸性调理剂或酸性肥料调节土壤pH,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增碳沃土通过深翻、添加有机质、添土改良沙地与加沙改良黏土、补充肥料等手段改善土壤质地,透水通气,保水保肥。

幼年园扩穴熟土,避免“小老树” 挖环状穴、平行穴或放射穴;穴宽30厘米,深40厘米,长100厘米以上,并与上一环穴相接,不留“隔墙”。分层填入秸秆或绿肥,回填时混入渣肥和有机肥,必要时施入硫黄粉或石灰粉。

行间间作,增强微生态稳定性自然生草,免耕;定期刈割覆盖、压埋树盘周围;行间间种绿肥或牧草;树冠滴水线30厘米以外的行间间种豆科作物,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和活性,提高根区生态平衡和抗逆。

地面覆盖,抗旱降温 树冠滴水线外30厘米以内的树盘,夏季用杂草、作物茎秆、糠壳、锯末等材料覆盖,冬季用黑色塑料膜覆盖,保湿保温。

成年园深翻扩穴,熟土壮根,延缓衰老 深翻扩穴提倡与土壤酸化阻控和土壤改良相结合,一般在秋梢停长后,在树冠外围的滴水线外进行,深度以50~80厘米、宽度40厘米左右为宜。剪平沟(穴)内的根系,分层回填压埋绿肥、生物有机肥、生物炭等土壤调理剂,回填时表土放中层,心土放上层。通过逐年向外翻压,降低土壤紧实度,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更新复壮根系,延长盛果期。

中耕除草,生草栽培 每年1~2次有限中耕,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大雨前严禁中耕松土,以免引起水土流失;秋冬季以间种黑麦草、蚕豆、豌豆为主,春季间种百喜草、荷香蓟、紫花苜蓿等,将间作作物适时刈割翻埋或覆盖于树盘,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

覆盖与培土 高温或干旱季节来临前,可对树盘或全园地表覆盖稻草、麦秆、玉米秸秆、绿肥、杂草等,覆盖厚度10~20厘米,与主干保持30~50厘米的间距,达到土壤降温保湿的效果;秋季中耕或深翻时再将腐烂的覆盖物埋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通透性。

全年统筹施肥

幼树

原则少量多次、以氮为主配施磷钾肥,实现促梢扩冠。

施肥量及比例。1~3年生幼树单株施纯氮100~300克(折合尿素约 200~600 克),氮∶磷∶钾=1∶0.3~0.5∶0.3~0.5,施肥量由少到多逐年增加。春梢∶早夏梢∶夏梢∶秋梢的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比例为20∶30∶30∶20。

方法常规施肥条件下,厩肥等有机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可在春季一次性沟施,氮钾肥可溶解在腐熟稀粪尿或清水中,直接浇施在树冠滴水线下。滴灌施肥条件下,宜选择尿素、硝酸铵等水溶性肥料,2—10月间每月施肥1次。

初结果树

原则春前、夏末和冬前重施肥,促进春梢和早秋梢,减少夏梢,实现既结果又扩冠。

施肥量及比例3~5年生树年施纯氮 300~500克,氮∶磷∶钾=1∶0.4~0.6∶0.6~0.8。周年施肥 3~4 次,春梢肥、壮果肥、采果肥占全年施肥量的比例为30%、40%和30%。

方法全年施用柑橘套餐肥。春梢肥以高氮中磷中钾型柑橘专用肥为主,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沟条施或穴施。壮果肥以速效高氮低磷高钾型柑橘专用肥为主,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夏梢抽生后开浅沟条施或穴施,也可在雨前或雨后土壤较湿润时撒施。采果肥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平衡型含中微肥的柑橘专用肥为主,在10月上中旬深翻扩穴。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可按上述比例施用水溶性肥,施肥时期相同,灌溉施肥宜少施多次。

成年树

原则以果定肥、以树调肥、以土补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施。

施肥量及比例。根据产量反应推荐施肥法,一般以产果100千克施纯氮 0.7~1.0千克,亩产 2 500~3 000千克的果园,单株施氮量500~600 克,氮∶磷∶钾=1∶0.5~0.6∶0.8~1.0。周年施肥 3~4 次,春梢肥、壮果肥、采果肥占全年施肥量的比例为40%、40%和20%。

春梢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占全年的40%、30%、30%。

稳/壮果肥以氮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氮钾施用量各占全年的40%~50%,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

采果肥(基肥)在采果前或采果后施足有机肥、磷肥,并结合土壤测试和叶片营养诊断施用中微量元素肥。其中,折合氮肥施用量应占全年的15%~30%,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50%,钾肥施用量占全年的10%~20%。

方法同初结果树。

黄龙病像柑橘癌

改土施肥能抗病

黄龙病也会导致柑橘树体黄化。施肥改土能否治愈黄龙病争议较大,笔者认为,施肥改土虽不能矫治黄龙病,但施肥改土能有效增强柑橘对黄龙病的抵抗能力。

初期柑橘病树黄梢和叶片斑驳黄化,后期红鼻子果是黄龙病的三大典型症状。目前,对黄龙病远近距离传播途径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远距离传播主要由于带病接穗或带病苗木的调运,近距离田间传播则主要靠媒介昆虫——柑橘木虱。为杜绝黄龙病蔓延肆虐,近年我国柑橘产业采取综合措施快速行动。一是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杜绝带病苗木、接穗进入。二是重视培育无病苗木。依靠国家柑橘无病毒三级繁育体系进行育苗。三是彻底挖除黄龙病树、及时淘汰衰败柑橘果园,以破坏柑橘木虱生存环境。四是通过施药综合防治柑橘木虱,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传播途径,要严格防止其蔓延。五是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维系壮旺树势,提高抗病力。

黄龙病就像柑橘树的“癌症”,既然无药可治,何不通过“食物养生”健身栽培管理,从而达到预防“未病”的效果呢?通过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增强树体“体质”,树体旺盛了,相应增强免疫力,黄龙病也就没了表现的机会。

笔者在产区调研发现,土壤健康、施肥科学、管理得当的果园,罹患黄龙病的可能性很小甚至为零。云南玉溪市新平县嘎洒镇褚橙庄园2000多亩冰糖橙果园,注重树体施肥,尤其重视土壤有机培肥,调整施用氮磷钾钙等大中量元素,针对性补充硼镁等微量元素。不断强化栽培管理,高度重视木虱防治,10天左右喷1次农药。重视郁闭树体开天窗、回缩复壮整形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枝梢强壮、立体挂果。针对木虱容易滋生的夏、秋梢,采用先进的现代高新技术装备“无人机+高效‘梢工’”,实现了统一抹芽放梢,便于统防统治其他病虫害,使黄龙病发病控制在“零容忍”状态。相比之下,周边失管的果园木虱大量发生,致使黄龙病发生严重。

猜你喜欢
柑橘园采果黄化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采果后不要放松管理
中国热科院椰子所与2家单位合作研发油棕机械采果机
黄化安全性保障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新植柑橘园内间种萝卜“以短养长”现状分析
柑橘园实施生物种群多样化的生态修复工程探讨
柑橘采果前后管理技术
浅析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
地黄化感自毒作用与连作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