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厚度”求“高度”的重大主题新闻报道
——从《南宁日报》文章《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采写谈起

2016-03-28 06:49尹海明
传播与版权 2016年7期
关键词:神州动车南宁

尹海明

寻“厚度”求“高度”的重大主题新闻报道
——从《南宁日报》文章《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采写谈起

尹海明

探讨如何更好地做好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工作,使其更富于“厚度”与“高度”。结合荣获2014年广西新闻奖二等奖的报道《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采写过程,分析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在寻“高度”求“厚度”方面所付出的情感、巧思和汗水。

重大主题报道;新闻采写;“厚度”;“高度”

[作 者] 尹海明,南宁日报经济部副主任。

本文中所讨论的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和时代主题所进行的报道”。

《南宁日报》文章《凤舞九天·龙驰神州》这组报道反映的是事关广西南宁交通发展的两大里程碑事件,报道独具匠心,精心策划,进行有意识地编辑处理。在掌握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记者以多视角、多角度的亲身体验进行报道,既有强烈现场直击的画面感,又有专家的深度点评,还加上事件回顾等新颖的方式。不仅有效展示了新航站楼和高铁的“高大上”、市民的满心期待,也成功地挖掘出了两个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

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无论从报道的策划组织、领导力量的确定、报道力量的配置,还是报道时间的安排、版面处置“强化处理”的方法使用上,都成功探寻到这一重大新闻主题的“厚度”和“高度”。本文试图以该组报道为例,剖析在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时,如何在新闻的“厚度”和“高度”上取得更大的成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重大主题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和优势。

一、采访报道前期的精心策划

如何创新重大主题的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地方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是报纸版面中分量最重、最引读者关注的一个部分,因此,对于重大主题报道来说,有组织有计划显得特别重要。重大主题新闻策划,“体现在要有一个出色的‘设计方案’,好的方案创意能使重大主题报道改变人们印象中严肃、沉闷的形象,用鲜活、时尚的面目示人”。

2014年9月25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南宁首府动车首发北京,这都开启了南宁交通发展的新纪元,为提升南宁首位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亦是南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重要标志。这无疑是事关广西、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为了做好这组报道,《南宁日报》提前对报道思路、总体要求、版面设置、稿件组织、人员调度等,一一作了详细的安排,策划文本几易其稿,最终报道气势恢宏,但不失轻灵秀美。

根据《南宁日报》文章《凤舞九天·龙驰神州》成功的新闻策划,至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新闻策划要考虑时代大背景,把握时代脉搏,了解历史和现状,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务院的有关重大决策,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进行选题和策划”。《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新闻策划正是考虑了时代的大背景,正如开篇描述:“对于首府南宁,旧机场如同一双不合码数的鞋,束缚着南宁向前奔跑的脚步。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一号工程’重塑‘第一形象’,这是我区航空发展史上的一次破局。”整组报道正是从这一新闻背景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反映了机场航站楼启用及动车进京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二是“新闻策划要提炼主题,选择独特角度、独特创意的主题和新颖独特的视角是新闻策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提炼主题和选择角度是新闻策划的难点和焦点。作者根据《南宁日报》的特色,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新航站 新希望”这一主题,展示了南宁如何抓住机场航站楼启用以及动车进京的历史机遇,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实践证明,上述这个新闻策划角度的选取,深入挖掘和揭示了新闻事件的实质和意义,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又进而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厚度”。

二、增强重大题材报道的可读性

“‘独家’是最好的深度,因为人无我有。在重大题材里难以获取‘独家新闻’的情况下,努力获取‘独家视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不让有价值的新闻人云亦云,努力寻找一个‘独家视角’,就比较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重大主题报道追求宏观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同时,还要更接“地气”,把笔头对准人、对准事,将主题报道做新做细。《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这组报道有一定的可读性。采编人员大胆突破“大块文章”的桎梏,从“小角度”出发解释“大问题”,并直接引用受访者生动真挚的语言,行文可读性和感染力明显增强。在报道时,记者见人、见情、见景。记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实地采访,因为掌握了丰富的细节,使得整组报道生动细腻,非常耐读。

一方面,通过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印证报道主题。《凤舞九天》这一组合报道,通过走近人、关注人,描写和记录了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开门迎客当天,航班机长、旅客感受和体验,反映他们在目睹高大上的机场航站楼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凤舞九天》中写道:“到过北京机场、广州机场、昆明机场的赖永是一位生意人,一年四季国内国外飞来飞去,他对南宁机场新航站区有特别的好感……赖永说,有了新机场,南宁的旅游、经济也将不断壮大。有了新机场,南宁的旅游、经济也将不断壮大。”

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捕捉细节和变化,让报道入脑入心。《凤舞九天》以“不眠之夜”和“全新一天”串起了旧机场转场和新航站楼启用,这一设计看似随意,但暗藏着黑夜与白天,新与旧的寓意,从而收到了“以一目尽传其神,窥一斑略知全豹”的效果。此外,文中这些精心挑选的人物和细节描写,看似普通,却都能从特定的角度揭示“新航站 新希望”的深刻内涵。

《龙驰神州》有这样一个细节:列车上,一封写在清洁袋上的特殊“情书”深深表达了乘客的感情。“9月25日清晨,我们乘上南宁开往北京的首列动车和谐号,见证铁路历史变迁的我们心里乐开了花。”这篇《乘坐南宁开往北京首列和谐号见闻赞》,语言质朴,饱含了对南宁铁路建设变化的深切感情,也表达了对首发进京动车的赞扬和期待。“情书”的作者是六旬老人曾席英。“作者以‘看’到和‘采’到的‘独家’细节不断地穿插其中,娓娓道来,传神的细节成为报道的闪光点,增强了文章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这些细节也成了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作者进行深层剖析的关节点。独家的细节使得这篇深度报道提供的图像呈现出多维的、立体的,而且是不可复制的。虽然是‘细节’,但正是它的出现,使新闻呈现出了‘厚重’。”

三、强化采访报道的后期编辑制作

重大主题报道由于关注的媒体众多,比较容易出现趋同。但其中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会因记者的观察能力、对新闻事实分析的深度,以及写作水平的高低而有所差异。加上编辑的“独特”编排、整合,能够从新闻中挖掘、开辟出“独家”的东西,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厚度”,提升新闻的“高度”。《凤舞九天·龙驰神州》在版面的后期制作上也进行了精心的编辑,既有可读性强的通讯,也有现场的照片和赏心悦目的美术版面,使得这组报道的版面设计精良,标题制作精美,如同给新闻穿上了一件亮丽的“外衣”,抓人眼球,也成就了这一组报道的成功。

(一)内容组合

在当天的版面上,《南宁日报》当天的值班总编对这一组大型策划报道在版面上进行了认真打造。在版面设计上,编辑合理、有序地搭配相关新闻,给深度新闻报道找到恰当的表现形式。在稿件编辑上,尽量让深度新闻剪裁合理合度,把篇幅较大的新闻进行分块处理,减轻读者的阅读疲劳。如《凤舞九天·龙驰神州》这组报道在刊发时,还配发了《再回首:新航站楼建设的那些年……》《新旧航站区数据对比》《专家评论南宁枢纽城市的作用不容小觑》,使得整篇报道丰满而富有力度,不仅有深度,而且“独家”。这些经过精心设置的版面和栏目交替推出,多角度、多侧面地报道,使报道有立体感、层次感,既有气势,又有冲击力。

特别是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启用”和“首府动车首发北京”的这两组稿件分别放在了2014年9 月26日报纸的第四和第五版,形成一个连版的版面形式进行展现。两组报道既各自独自成篇,又相互呼应,很有气势。整个版面“体现出清晰的编辑思路,显现出超前的意识和独特的创意,多角度挖掘出题材的深度”,让打开报纸的读者有一份意外惊喜。

(二)标题制作

正如洪燕杰所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可以为新闻增加亮色”。在本次报道中,编辑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出新闻中最生动的内容,即动车和飞机,并进行高度概括,将飞机比喻成“凤”,将动车比喻成“龙”,分别拟出了“凤翔九天”“龙驰神州”的标题。

这两个标题言简意赅、对仗工整,为整组报道添色不少。其中凤对龙,九天对神州,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比喻十分生动、形象,给报道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充分展现了广西机场和动车的大发展。标题的对应既增强了读者对新闻的印象和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新闻的记忆,能够过目而不忘。

通过对《凤舞九天·龙驰神州》这组重大主题报道的分析,可以洞见若想在新闻的“高度”和“厚度”上有所突破,其中所需功夫并不简单。无论是前期的策划,还是后期的采写和编辑,都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精雕细琢”。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南宁日报》才能使整个报道既体现出党报权威性的特色,又充分挖掘出新闻事件的深度;既有声势又有感染力,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同类报道中独树一帜,并获得了当年广西新闻奖二等奖。重大主题报道,顾名思义,决定着它在“高度”和“厚度”上有着更高的要求。通常读者们只被精彩的新闻报道所吸引,而忽略了新闻工作者在寻“高度”求“厚度”方面需要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各种心力。对《凤舞九天·龙驰神州》的分析反映出,重大主题报道的“高度”和“厚度”不仅是衡量新闻质量和精彩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测试和检验。而如何在“寻高求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新闻从业者们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1]洪燕杰.为新闻定制一件得体的外衣——浅析深度报道的版面编辑[J].中国报业,2013(6):61-62.

[2]黄保才.重大主题报道应该走出哪些误区?[J].新闻实践,2011(7):13-15.

[3]潘伟胜.论新闻策划的内涵及实践要求——从《南昆千里行》新闻策划谈起[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46.

[4]彭广余.让重大主题产生重要影响[J].新闻战线,2014 (11):69-70.

[5]王培莲.大型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思路及实现[J].声屏世界,2013(3):21-22.

[6]郭增榕.深度报道——独家新闻的一个“秘诀”[J].新闻战线,2006(12):49-51.

猜你喜欢
神州动车南宁
数读南宁
坐上动车去西藏
神州春天更灿烂
眷恋南宁
动车过桥
动车西行记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乐!乘动车,看桂林
神州共渡好年华
神州寻禹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