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例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2016-03-28 06:52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职业道德职业

唐 剑

(西南民族大学 a.政治学院;b.西南民族研究院,成都 610041)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例探索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唐剑a,b*

(西南民族大学a.政治学院;b.西南民族研究院,成都610041)

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育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未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历史使命,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及其相关经验,深入探索我国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学路径的创新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路径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提高广大学子科技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任务,而且肩负着提升未来从业者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水平的使命,尤其是处于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必然会在培育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担当和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多元文化观的冲击下,从业人员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更好地保持职业操守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高校学生能否在从事专职工作之前达到相应的职业道德水准,已被逐步纳入到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之中。[1]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在就业后备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借鉴国外的成功实践及其相关经验,深入探索我国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创新和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增强未来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一、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国际经验分析

在市场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和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按照内容和途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模式:设计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开展蕴含职业道德意义的社会实践;通过隐性课程培育潜在职业素养。[2]

(一)设计体现专业特色的职业道德课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埃利亚斯强调,道德教育涉及领域很广泛,仅仅凭借单一学科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在英美发达国家,很多高校都在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开设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观的课程。例如:商学院针对要在公司担任一定职务时可能出现的职业道德挑战开设了针对性课程。也有高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可能会面临的职业道德挑战开设了课程,包括技术革新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等,帮助从业人员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

(二)开展蕴含职业道德意义的社会实践

教育理念实用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情景式的社会生活进行职业道德训练,推动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3]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分别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激励机制来引导在校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例如:口腔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为社区居民做口腔医疗检查;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修复和保护公共建筑物或者当地的名胜古迹。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职业情境的体验,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种做法能够与学生的德育课程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从业人员反复受到正面的刺激,行为主体会在大脑中形成深刻的认识,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道德观。

(三)通过隐性课程培育潜在职业素养

隐性课程被美国高校认为是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正式课程,是指那些通过在学校环境下设置相应的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式,使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经验的课程。学校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是非正式的课外引导。后者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面的塑造和引导。通过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在校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隐性教育的开展,正式课程之外几乎都有隐性教育的开展。学校都设立了专业的辅导中心,每个学校至少安排一位副校长负责隐性教育工作。辅导中心加入了很多学科的专业教师,凡是与德育课程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专门的教师进行辅导。辅导中心主要开展模拟化的职业体验、仿真化的职业心理辅导以及场景化的道德教育工作。依托成熟的信息技术组建了专业化的网络论坛,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正面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校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在道德教育论坛发布道德事件案例,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对职业道德道德的理解力,在互动的场景下更加顺利地实现甚至突破预定的教育目标。[4]

二、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背景下,职业道德不仅是内化于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而且成为了高校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内容。可是,由于受到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职业素质教育起步较晚、资金紧缺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其一,缺少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有效契合。由于对西方国家关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更多强调未来从业人员要遵守岗位制度,承担起在未来职业上的责任,反而忽视了“职业实现”的意义,这使得学生不能在追求个人职业理想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必然会引发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态度,甚至公开表示抵制,而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最终会陷入只学习职业道德知识,无法形成认同感的尴尬境地,导致前期所设定的职业道德目标体系很难真正实现。[5]

其二,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不够。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效结合还需要深入发展。再加上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相对单一、落后,忽视开阔学生视野,教育实效性不明显,特别是青年学生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以及外来文化的干扰,长此以往,学生的正确道德取向也会逐渐弱化。

其三,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发展不平衡。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专业课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实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高。许多人片面认为高校教育就是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且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属于学院派专家,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专业课堂上所涉及到的职业道德基本上停留于对行业法规的解读和说明。在新形势下,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呈现出自己的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设计和社会实践设置,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较专业课而言,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从属和相对弱势的地位,难以引起专业课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充分重视;二是我国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较为正式,隐性教育功能不足,从而缺乏灵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课程设计缺少动态的发展和创新机制,与专业课程的交叉契合不足,导致学生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持续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路径创新来进一步改善。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育功能,培养合格从业人员

针对目前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隐性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经验,通过潜移默化,帮助未来从业者在内心主动产生出职业自豪感和职业归属感,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传统与时代的同步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同时也是提高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必要动力。职业道德作为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在现代职场中的真实反映,只有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才能进一步了解现代文化的发展演变趋势,进而才能增强青年学生对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空间进一步向公共化趋势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不断碰撞渗透,相互依赖融合,青年学生有必要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一方面要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的不同,理性认识各民族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这样才能端正态度,学习不同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正确对待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压力和挑战,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职业道德的统一,必须重视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将学生在职业道德中的热情转变为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行为。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理论,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精神领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和道德观,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职业道德教育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的指南。

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使其从自身实际开始,积极思考,开拓创新,又能够帮助广大学子更深刻地了解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6]

(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协调

大学生必须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职业理想的实质是社会个体长期的事业远景。尽管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职业理想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变性的发展趋势,但是社会需要是个体职业理想能否顺利实现的决定要素,社会需要的实质是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提出的素质要求,从业人员只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协调,才能推进职业理想真正实现。

职业信念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现象,体现着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有机结合,这是人们在主观基础上出现的对职业理想的态度。劳动者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加强自身磨练,勇于探索,不畏艰难,这样才能将职业理想转化为职业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言语说教的层次,只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忽视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撑作用,则很难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对学生展开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宏观层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勇于担当,勤于思考。微观层面,按照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个体职业目标可以被分解为相应的阶段性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根据培养对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阶段性行为计划,坚决执行并稳步推进,帮助学生找到理想信念与专业文化知识的最佳结合点。

(四)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促进自我教育与外部教育的互补

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欣赏和认可的态度对待职业道德教育的接受对象,合理调整并进一步优化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持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这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第一,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自我提升意识。要培育青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我教育,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促进个体自我的实现,达到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

第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增强探索求知的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团体合作精神。

第三,帮助青年学生积极建立自我协调意识,实现自我教育同外部教育相统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以单独个体的形式存在的,因而周围人的言行、思想、观点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自我产生影响。因此,人一定要在与他人交流沟通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不断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战略任务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育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未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历史使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创新教学路径,探索多种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运用综合化的教育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未来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个人追求与祖国的整体命运紧密联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逐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1] 唐剑.职业道德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6):58-61.

[2] 刘晓英,王琳,张济.国外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与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00-104.

[3] 刘晶辉.当代美国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13.

[4] 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30-32.

[5] 李明娟.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5(3):46-49.

[6] 牛燕.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3):48-50.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Using the Cases of Occupation Mo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halid Ents

TANGJiana,b*

(a.Politics College;b.Southwest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Chengdu 610041,China)

Strategic task of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mak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shoulder the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future workers, professional ethics of historical mis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you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rtinence and actu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high moral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ofessional ethics;innovation path

10.13542/j.cnki.51-1747/tn.2016.03.011

2016-04-26

四川省教育厅全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及实现路径研究”(2015-8)

唐剑(1976— ),男(汉族),四川遂宁人,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综合协调发展,通信作者邮箱:757326580@qq.com。

G641

A

2095-5383(2016)03-0050-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职业道德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