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改革

2016-03-28 08:20徐永丽
保健文汇 2016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岗位改革

●徐永丽

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改革

●徐永丽

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一大主干课程就是基础护理技术,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过去所采取的学科型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造成高职护理教育缺乏精品特色。文章在对护理基本理论、护理岗位需求等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同时在班级试点,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工作过程;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

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带有工学结合的特色,其主要就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而我们的实践也表明,这也适应了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要求。目前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大重要内容正是精品课程。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所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的改革对于其他同类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

1 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也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努力促使教师朝着双师化教师标准发展。如今专业教师往往缺乏实际的工作实践经验,出于这一点考虑,便可以为其提供就职医疗机构,通过在实际岗位的真正实践,积累实际经验,同时对于课程的建设、开发也要积极参加,从而促使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平时对社会和医院也要多加了解,知道其实际需要,以便能够将与岗位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多多培养出来。

2 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

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教学工作者应该多在医疗机构做调研,以护理岗位及相应的能力需求为依据,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共建开发设计方法。对护士的能力进行明确严格的规定,具体针对四大工作情境中的12 项工作任务,即生活援助、环境管理、技术护理、临终护理,这不仅是针对医院临床护理岗位,也包括了社区/家庭护理岗位。针对这一学习情境以及任务的设计,进行专门的护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同时对医疗机构进行调研活动,积极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讲座,听取其意见、建议,还针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问题,邀请业内专家发表意见,从而使课程的设置更加合理,内容的取舍更加恰当。许多的专家给予我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我们的教学计划才能得到更好地修订,这样课程设置也有了一定的佐证依据。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非常重要的途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积极应用和探索,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借助于完整的行为导向模式: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1],以便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更好地实现。以学习情境为根据,学生在对学习任务进行体验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1)以完整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诸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2]。同时要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多加运用,诸如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自助系统、专业网站等[3]。将这些作为辅助教学,以便更好地体现各种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高。(2)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过去理论课和实训课基本脱节的教学模式应该彻底改变。我们所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将真实感的工作环境作为教学场所,也就是学院仿真护理工作环境和医院临床真实环境。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练。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实践,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以便将自身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构建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成为课堂的主人。

4 实践条件的改革

改革实践条件,就是要力求校内模拟环境与校外岗位工作的真正接轨,从而将工学结合的特色突出出来。设计的校内实训室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这里是为了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直观或模拟教学,当然主要应该以实践教学计划为依据。以便学生对医院的真正情境形成直观感受,具体包括其基本设施、工作流程及环境要求等,这样的护理教学体现了多方互动,如教师、学生、健康、环境和护理。我们的三个阶梯式多媒体教室配备齐全,有全套多媒体系统,也有大屏幕投影仪和多功护理训练模型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给学生进行直观展示,实现讲、演示、看与学、做的真正结合,特别是一些技能操作项目,全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和应用。护理实训中心有三大系统的设置,具体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文素质三大实训体系。我院的校外实训条件也很优越,临床教学基地可谓是得天独厚,几家医院都是学生的见习医院; 还有好几家好医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医院。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教学实践资源无疑是丰富的,如临床护理师资、病员和病例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课间见习和临床实习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满足,这样也积极促进了课程建设。

5 考核办法改革

考核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加地客观公正,可以是校内与岗位的考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的考核结合。其中形成性考核具体涵盖了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下作业、临床见习等。终结性考核则涵盖了理论考试、实训考核、实习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而这其中有一些是在校外教学医院进行,如临床见习、实训考核、实习考试。评价的主要是兼职教师,学院教师也参与,但只是辅助,评价全部依据护理岗位的要求标准。国家统一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原来学校的单一考试很好的打破了,使得过去毕业生难以胜任护理岗位工作的弊端得到了改善,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实现了考核上面的接轨。

6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改革的施行,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学子们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在毕业之后就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从而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1]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7,(2):6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 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05.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的研究,课题编号:WJLX2015175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岗位改革
改革之路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改革备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改革创新(二)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