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鳜池塘微孔增氧养殖生态高效

2016-03-28 11:07章爱华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增氧鳜鱼投饵

章爱华

蟹鳜池塘微孔增氧养殖生态高效

章爱华

滨海县五汛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李公楼2013~2015年在25亩池塘中进行蟹、鳜微孔增氧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河蟹的疾病明显减少,成蟹、鳜鱼的规格和产量得到提高,亩均收获河蟹89.8kg,鳜鱼12.6kg;实现亩均产值10047元、亩平利润4430元的良好收益。现将其蟹、鳜池塘微孔增氧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环境安静。面积以10~30亩为宜,坡比l∶2.5,塘深2m,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进、排水口设置60目双层筛网,防逃防敌害。塘中保证一定的浅滩区,浅滩区的最高水位0.5~0.8m。

河蟹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在池塘四周需建好防逃设施。用加厚簿膜或钙塑板沿池埂四周埋设,四角做成圆角,材料埋入土内20cm左右,高出埂面50cm,每隔1m竖设一桩支撑并稍向池内倾斜。在池塘外围设置高1~1.2m的聚乙烯网片,底部埋入土内10cm,每隔1m用木桩固定,防逃的同时防敌害入池。

二、微孔增氧设备安装

微孔管增氧设备由冲气泵、电动机、主管、支管和曝气管等组成,主机功率按池塘面积大小选定,气泵设置在池塘边上,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水面上方,南北向贯穿整个池塘。在总供气管两侧每间隔5~10m水平设置一支管,支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连接盘式曝气管延伸至离池边1m处,并用竹桩将曝气管盘固定在离池底10-20cm处,呈水平状分布。曝气管盘安装需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以利供气增氧均衡。

三、放养前的准备

1.清塘消毒。冬闲干塘后,修整塘埂,清除池底的杂草及过深的淤泥,翻耕曝晒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在蟹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进水15cm,进水时用60目筛绢网过滤,亩用生石灰100kg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除野并杀灭有害病原体。

2.注水施肥。清塘消毒后7-10天,注水施肥,施基肥以发酵好的有机肥为宜,因有机肥肥效慢,时效长,对蟹、鱼的生长无影响。亩施腐熟的畜禽粪肥250~300kg,为河蟹、鳜鱼培育优质生物饵料,并促进塘内水草生长。

3.种植水草。水草种植作为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成蟹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水草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水草作为河蟹喜食的天然植物性饵料,能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二是可为河蟹提供优良的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减少同类及敌害生物的残食;三是水草通过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同时可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四是河蟹平时在水草上攀爬、摄食,易受阳光照射,能促进其钙质的吸收,有利于甲壳生长;五是水草在高温季节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为蟹、鳜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种植的水草种类以伊乐藻、苦草、水葫芦、水花生等为主,水草覆盖率一般保持在50%~60%左右。

4.投放螺蛳。螺蛳是河蟹重要的动物性饵料,适量投放螺蛳,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螺蛳可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清明前后,投放量为250kg/亩左右;第二次在8月份补放,投放量在150kg/亩左右。

四、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就近选购本地正宗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放养,蟹种要求体质健壮、爬行敏捷、规格齐整、附肢齐全、无病无伤。放养时间在2月底~3月初,亩放规格125只/kg的蟹种800只左右。

2.鳜鱼放养。在5月中下旬,亩放规格20g/尾左右、健壮无伤、规格整齐的翘嘴鳜鱼种30尾。

3.培养鳜鱼饵料鱼。在鳜鱼夏花投放10~15d内,须向塘中投放规格为鳜鱼体长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饵料鱼(鲢、鳙夏花),每亩投放量6000尾左右。

上述苗种在放养前必须用3%~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5~10min,以杀灭苗种体表的寄生虫和致病菌。

五、投饲管理

河蟹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新鲜的小杂鱼及谷物类为主,按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要求交叉投喂,并经常检查池塘中活螺蛳数量,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3月中旬~4月,以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少量小麦粉呈团块状多点投喂开食,投饵量为蟹体重的2%~3%,投喂河蟹全价颗粒饲料时,投食量稍减。5~6月,以投喂小杂鱼、螺、蚌以及动物下脚料或全价颗粒料为主,配30%左右的豆饼、玉米、小麦等植物性饲料,投饵量从蟹体重的4%左右逐渐增至7%。7~8月,以投喂豆饼、小麦、南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高温季节要注意减少残饵污染,投颗粒料较佳,颗粒料日投喂量为3%~5%。8月下旬以后,是河蟹育肥时节,投饵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配40%的植物性饲料,日投饵量为8%~10%。3~4月下午5时左右日投一次,5月以后日投两次,每天上午的投饵量占全天投喂量的1/3,傍晚占2/3。河蟹的具体投饵量还须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其摄食、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确保河蟹吃饱、吃好、无残饵。

鳜鱼的投饵主要是适时适量投喂适口活饵料鱼,根据鳜鱼生长、摄食及塘中饵料鱼的供应情况定期补投饵料鱼,满足鳜鱼不同生长时期的饵料鱼需求。

六、水质管理

河蟹和鳜鱼都喜清新水质,鳜鱼尤其不耐低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主要措施:

1.科学调水位。3~5月将水位控制在0.5~0.8m,以利于水温升高、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及河蟹的蜕壳生长;6~8月将水位逐步调高在0.8~1.2m;9~11月水深控制在1m左右。期间定期注换新水,保持透明度35~40cm。

2.每隔15~20d亩用生石灰10kg化水全池泼洒1次,调节水质、消毒防病,同时补充蟹、鳜生长所需的钙质。

3.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减少疾病,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蟹、鳜的品质和成活率。

4.注重改善底质,5~9月每隔15~20d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水体底质环境,降低氨氮、硫化氢,消除重金属离子及亚硝酸盐,提高溶氧,稳定pH值,增加蟹、鳜机体免疫力,促进其健康生长。

5.适时开启微孔增氧设备曝气搅水,调节水质。根据池塘水质状况灵活调控开机时间和时段,高温季节微孔增氧机每天开启时间保持在6小时左右。晴好天气下,微孔增氧机从凌晨2点开至次日日出,阴雨天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具体开机使用情况还要结合蟹、鳜活动、水温和水质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河蟹、鳜鱼长期处于一个适宜、安全的生长环境。

七、病害防治

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把好清塘关、苗种消毒关,定期使用生石灰及光合细菌、EM菌粉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日常防病,可用中草药、大蒜素、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定期投喂,以增强蟹、鳜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发现病害时,对症下药,注意用药要兼顾河蟹、鳜鱼对药物的敏感性,在选用杀虫剂时,严禁使用菊酯类和敌百虫类的药物,选用消毒剂时,要选用如碘制剂等温和的消毒剂,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河蟹产生刺激。

八、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坚持每日早晚巡塘,观察河蟹和鳜鱼的活动、吃食及水质等情况,发现蛙、水鸟、老鼠等敌害,及时驱除,风雨天气要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补。加强河蟹蜕壳期管理,在蜕壳高峰期前一周进行换水、消毒,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磷酸二氢钙、维生素C以及三黄散等,蜕壳期内要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相对安静,脱壳后要及时增投动物性饵料。日常做好水草管护工作,水草过密,及时进行人工疏除,水草死亡或烂根,及时清除,以防因水草密集、断根上浮、腐烂,而造成水质恶化。要做好塘口养殖记录,定期不定期地对水体的pH值、溶氧、硫化氢、氨氮等指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定期抽样检查河蟹、鳜鱼的生长及病害情况,并以此作为调整投饵量和药物防治的依据。

九、适时捕捞

10~11月是河蟹起捕的最佳时节,捕捞方法有地笼、抄网、诱捕、干池捕捉等,捕获的成蟹应先放在网箱中暂养2小时以上,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起捕后将成蟹按规格、分雌雄分别包装。包装工具有蟹笼、竹筐、专用包装袋等,放置时,将河蟹的背部朝上腹部朝下,码放平整、紧凑;包装时应将袋、包捆紧,使河蟹不能爬动。

鳜鱼主要采用干塘捕捞法,将池水放浅至排干,用抄网进行捕捉,直至捕尽为止。捕获的鳜鱼,需尽快放入清水中暂养,以免鱼鳃中粘满污泥,导致缺氧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通联:224500, 江苏省滨海县海洋林业渔业局渔业站 电话:0515-84221145)

猜你喜欢
增氧鳜鱼投饵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