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与传递探讨

2016-03-28 13:06许平山
关键词:叫魂肚兜纹饰

李 宁,许平山

(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与传递探讨

李 宁1,许平山2

(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2.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51)

本文通过从具象纹饰和抽象纹饰解析图形纹饰代表的寓意和感情,寻找肚兜图形纹饰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习俗节庆艺术装饰的升华特性,通过造物理念与运用装饰手法让抽象的习俗更具形象感与生动性,提出肚兜对传统习俗与节庆的留存与传递方式以“象征式图腾符号”与“实物式留存符号”为主,体现了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与传递,对弘扬我国传统习俗具有一定作用。

肚兜;习俗;保留和传递;方式

习俗是长期以来按照固有行为模式形成的生活习惯与规矩,最终成为约定俗成的形式。最典型的习俗表现形式是节日活动。我国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是先辈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习俗源于传统的农耕社会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文明瓦解了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淡化了传统习俗的仪式和内涵。

肚兜是我国民间的主要内衣形式,男女皆穿,有的呈菱形,也有下角裁成圆弧形,对角设计,上角裁成浅凹状弧形等。一般其上有带以套在颈部。肚兜在不同习俗与节庆都会以不同对应物来观照所寄托的情感,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鉴善恶,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题材有吉祥辟邪、安康长寿等。兜面与兜口往往有刺绣,如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刘海戏金蟾等。

一、近代肚兜图形纹饰装饰的特性

虽然肚兜处于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但其影响仍可以体现出来。从本质上看,物象能够用相应的图形进行表达,所以图形是一种归纳和概括。作为一种传统服饰,肚兜纹饰可以是图形。这些纹饰具有特定的形象与意义。人们认为图腾中的各种物体象征着生命,作为载体承载人们的情感。将图腾纹饰运用到肚兜中能够表达天地人和的理念,弘扬和谐的传统民族文化,体现出吉祥物、天地及花鸟等多种物象。肚兜中的纹饰具有非常深远的寓意,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抽象的理念,实现了概念与实物的统一,并借助有机整合、提升或变形等对实物进行处理,能够将人类的信仰、理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肚兜应用的图案具有幸福的寓意,如鸟、花等。处理方式有谐音或寓意等。

(一)肚兜的具象纹饰

1.肚兜物象的寓意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肚兜中均包括图形纹饰。这些纹饰由相应物象转化而来。最典型的是神灵纹饰。这类纹饰虽然种类较多,但本质上都蕴含着祈福免难的思想。近代肚兜上动物形象的纹饰主要有麒麟、狮子、老虎、凤凰和龙等,代表祥瑞、喜庆、祛邪、吉祥和滋润万物等意义。其中,肚兜纹饰中应用较广的是八吉祥纹饰。将八吉祥纹代表的吉庆祥瑞之物运用到肚兜纹饰中,体现了吉祥的意义。

莲花、鱼、无穷结等意象的纹饰也在近代肚兜中有普遍的运用。其中,莲花有清幽的香味,代表高洁的品质,多用于来象征女性。鱼是活力和生机的代表,表示毫无约束地享受生活。无穷结彰显生命的无穷无尽,象征着生命不断延续。肚兜纹饰中还包括葫芦这一具有多重含义的物象。首先,从读音的角度来看,其读音同福禄相似,代表人们吉祥如意的愿望;其次,从健康角度来看,葫芦纹饰表达了人们希望一生健康无病、益寿延年、平安祥和与免除灾难的愿望;再次,在爱情层面上,葫芦花朵代表纯洁无瑕的爱情,其外观的相连的球形象征美满和睦的家庭;最后,葫芦纹饰表示要善待他人。这些肚兜物象寓意化地表达了人们的愿望。

2.谐音假借

应用谐音假借的方式进行寓意表达是肚兜纹饰的一个特点。例如,鱼、鹿、蝠等原本的物象可以读作有余、禄和福,能够表达出多种不同的希冀,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就“蝠—福”来说,因为二者在读音上几乎完全相同,很多人都通过“蝠”字来表达祈求福运的意愿。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吉祥图案五福捧寿,就运用了这一谐音假借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在寿字周围环绕着五只蝙蝠,字体为圆形篆书,代表着祈求五福。针对这一图案,《尚书·洪范》的作者桐源居士认为:五福分别代表着考终命、好德、康宁、富和福五大寓意。这反映了人们都希望拥有福运,也是人们对生命的另一种阐释。还有一些图案将盒子与蝙蝠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表达五福和合的思想。因为盒字与合具有相同的读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婚姻幸福,从而表达希望夫妻能够幸福生活的意思。

“鱼—余”这一谐音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盼望。鱼本身也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所以这一假借谐音也被人们广泛用于肩带肚兜纹饰上。从传统文化来源角度分析,女性可以通过鱼来表示,再加上鱼的形态及较强的繁殖能力等,故被用来表示生育更多子孙延续生命的意义。现在,民间不少人在重要的节日还会张贴鱼的贴纸,在服饰上装饰鱼的纹饰,用“娃娃抱鲤鱼”“莲花鲤鱼图”等表示年年有余等。

(二)抽样纹饰

具象造型在肚兜纹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肚兜纹饰的寓意可以通过抽样纹饰来表达,指的是通过一种抽象画的造型或独特的图像颜色,将人们的思想通过纹饰展示出来,让人们进行想象,体会其中的韵味。如果只观察肚兜上的轮廓图形,可以看出S形、圆形及方形是三大关键的结构模式。方形模式还包括一些折线或直线等。以上三大结构模式象征着纹饰最初的文化来源,通过这些能够构建出多种形态的图纹。

1.方形结构

方形纹饰是组成方块字、八卦图的关键所在。运用到肚兜纹饰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转换,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形结构构建出所需的图纹。运用方形可以设置菱形图纹、几何纹和勾连回纹等纹饰。

2.圆形结构

圆形结构也是构成肚兜纹饰的重要部分,涉及与图形有关的意象有蛙等。二者的形象能够在圆形结构作用下进一步转换,成为金乌(外轮是太阳圈)。此外还包括圆形花图,可以借助宝相花同圆形图案整合起来,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3.S形结构

S形纹饰及其多样组合主要涵盖对龙/凤纹、水纹、龙凤虎纹及云纹等。该纹饰在近代肚兜纹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烘托出天圆地方的理念。这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的尊崇,不仅顺应了当时的习俗及礼仪,更加表达了肚兜对传统习俗在纹饰装饰方面的升华。

二、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

(一)图腾式的传递符号

1.去祸避邪纹样“茱萸”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其纹饰图样主要指的是茱萸,代表着避邪的思想。《风土记》里有关于“茱萸”辟邪的描述,九月九日这天,为驱除恶气抵御初来的寒气,人们便折茱萸插于头上。于是在重阳这一天,采茱萸、插茱萸的习俗延续并流传了下来。因此有了“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屈原在《远游》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辞句。可考的关于重阳节来历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到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已经很普遍了。真正把茱萸纹样用于肚兜上,表现重阳节去祸辟邪的习俗,从考古资料中检索,最早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绣品中。

2.辟邪除疾纹样“五毒”

蝎子、蜈蚣、蜘蛛、壁虎、毒蛇是五种毒邪形象。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民族节日之一,端午节时春夏交替,气温升高,各种昆虫繁殖旺盛。蚊虫不仅会叮咬人和牲畜,还会传播疾病。在节日当天,不少人家有贴门神来镇宅的习俗,有的人家还在大门两边悬挂一束艾叶。孩子们则佩戴荷包、穿刺绣了五毒图案的肚兜。有的肚兜把虎布局在中央,环绕虎的是“五毒”形象,代表虎的神威降服鬼怪邪魔[2]。目的是辟邪驱瘴,去除虫害。

3.祈福驱魔纹样“画鸡”

鸡在“六畜”中排名第一。春节期间祈福驱魔,民间常见的是“画鸡”。古时过大年初一有些地方也有此习俗。据《占书》记载,上天创造万物由初一这一天开始。鸡是万物被造之首,日常生活中,由于鸡能打鸣和吃虫子,“五德之禽”的美名就给了鸡,祈求吉祥的时候就借画鸡以表达。因此,肚兜上的图案多以画鸡为主,以达到祈福驱魔的目的,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二)实物式的留存记忆

1.借文字与图案折射喜庆吉祥、表达期盼和求福免灾

新的一年开始悬挂中国结,张贴春联,每家每户都忙于放鞭炮,祭灶神。穿大红肚兜可以表达新年新气象。上等红色丝绸是肚兜的主要材料。红色在我国传统中历来有吉庆、辟邪的说法。这些肚兜制作精良,在式样上不再加以区分。穿戴肚兜的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有余、风调雨顺、富贵吉祥、阖家安康等。肚兜制作讲究用一根红色绳线从头到尾编结每个结,称为盘长结,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意。这种习俗寓意始于唐代的异性间交往。盘长结的寓意和鸳鸯结、合欢结相当,至今仍然被设计师们作为代表性的中式元素运用在服装与服饰品设计中。

端午节以肚兜、佩戴香袋作为辟邪消灾的吉祥物,是这一传统节日的一大特色。端午节期间,儿童、妇女往往会穿肚兜,并在身上戴香袋,达到驱邪辟祟的目的。端午时节搭配肚兜的香袋,形态极为丰富:有植物类的如葫芦、桃子等,也有动物类的如老虎、猫、鱼、兔等。这些香袋外形各异但都传递着人们美好的祝福。到了宋代,绣袋除了装饰作用更兼具实用价值,在绣袋中装有艾叶、冰片、雄黄、藿香、苍术等,达到除病菌、消汗臭、提神醒脑的功能。由此可见,肚兜常常和中国结、香袋搭配,是一种程式化的习俗。

端午节在西北陕西一带也被称为 “女儿节”。这个节日属于华夏族母亲的节日,有关传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这一带,端午这天有穿“蟾蜍花襄肚”的习俗。端午节娘家人要送一份端午礼给出嫁的女儿,这份端午礼就是自己母亲亲手做的绣有蟾蜍图案的肚兜,当地俗称“送裹肚儿”(一种扇形肚兜)[3]。当时人们也用蛤蟆娃娃来称呼女娃,表示女娲创造生命后一代代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希望女娃们有着同女娲一样强大的生育能力。送具有女娲部落的图腾标记的蛤蟆裹肚,目的是依附图腾形象使裹肚具有辟邪意义。慈母心中对女儿的那份祝福之情深深寄托于其中。

2.叫魂祈福的传承工具

在有关肚兜的习俗中,最具民俗性的是把肚兜作为叫魂的道具。古时候我国汉族居住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丧葬风俗——叫魂。在家人刚刚去世的时候,叫魂人便爬上房顶,招回亡者的灵魂。叫魂人一边喊叫失魂者的乳名:“某某某回家来!”另一叫魂人应声答道:“回来了!”在空旷的乡村夜幕下荡漾着叫魂者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民族中,如果发现孩子患病、受惊,就归为丢魂,会通过一种特有的风俗习惯——叫魂来消病免灾。叫魂仪式需要2个人:前面走的人手举生病小孩的干净肚兜,边走边叫小孩的乳名,后面走的人则双手端一盆盛满清水且盖上黄裱纸的小碗,边走边以小孩的身份来应答前面走的人。到了被吓丢魂的地方,手举肚兜的人手持肚兜扑腾数下,然后把肚兜藏好,叫着小孩的乳名再一路走回家去。回到家中后,首先要查看碗上黄表纸下面是否有圆形的气泡冒出,当发现有气泡出现了,就证明孩子的魂魄已经回来了。再把这个碗放在生病小儿枕头边上,让这个碗陪伴孩子睡着后,次日醒了就表示灵魂附体,反之就需要再次进行上述仪式[4]。在整个叫魂习俗中,肚兜这一直接依附躯体的物件,作为被招魂者躯体与灵魂的比拟物直接物化成人的“魂”的化身。

3.生育子孙的载体表达

我国古代女性借肚兜传达生育意愿,鲜明而直率,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百子图”及“独占鳌头”等肚兜。生育是我国古代女性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生育传嗣在儒家思想中又以“孝”为最高体现。古代传统认为,为祖宗祭祀的事只能由儿孙等男性来完成,因此如果没有子孙之辈,祭祀列祖列宗的事就会结束。不能传递香火,在我国古代传统中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所以能不能生儿育子并延续后代被看成我国古代女性的头等大事。尽管一直以来,多生多育都是我国历史上传统生育观念的主流,但从肚兜图腾中的“独占鳌头”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一直与其并存着的还有优生优育的观念。现代遗传科学早已证明,多生多育缺乏生物学优势,因为多生会造成妇女身体亏虚羸弱,所生子女也会病弱而难成才。子女不在多,而在于日后有造化,能成材。这种生育意愿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优生优育观念基本相符[5]。

三、结语

肚兜在生活方式中对习俗与节庆的表达以“象征式图腾符号”与“实物式造型符号”为主。这些体现习俗的“符号”对应着风俗习惯与节庆:用纹饰来驱邪辟祟,祈求吉祥。肚兜的造物形态与习俗节庆的规定性相关。肚兜由内而外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向往。它运用丰富的图腾式造物理念与多种写实的装饰手段,使抽象的节庆习俗变得更具有可识别的形象感与生动感。在当今的中华文化交流中,对习俗节庆方方面面的研究丰富了节庆习俗内涵。肚兜也是当代青年了解我国节庆习俗的载体之一。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帕特里克·弗兰克.视觉艺术史[M].陈玥蕾,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潘健华.云缕心衣——我国古代肚兜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翁敏华.古剧民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潘健华.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穆刚

Reservation and Transfer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for the M odern Bellyband

LINing1,XU Pingshan2
(1.AnhuiCity SchoolofManagement,HefeiAnhui230011,China;2.Anhui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HefeiAnhui230051,China)

The concrete and abstract ornamenta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meaning and feelings represented by the pictures and ornamentation,in order to find the subl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customs and festivals reveal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ictures of the bellyband.The concept and ornamentationmethodswere used tomake the abstract festivalmore vivid and lively. Itwas proposed that the reservation and transfer of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smainly through the symbolic totem symbols and concrete left signs,showing the reservation and transfer of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for themodern bellyband,and it is useful to help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China.

bellyband;custom;reservation and transfer;methods

K892.23

A

1673-8004(2016)06-0012-04

2015-12-16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号:SK2015A581)与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号:SK2014A280)的研究成果。

李宁(1978— ),女,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服饰文化及服装设计研究;许平山(1970— ),男,安徽庐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服饰文化及服装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叫魂肚兜纹饰
黔西北地区汉族叫魂仪式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灵魂与空间:金平傣族的叫魂仪式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乌蒙山区的叫魂仪式管窥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