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的皖北地区

2016-03-28 15:20贾熟村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

贾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皖北地区

贾熟村

摘要:皖北地区在太平天国时期,是很多政治势力的生命线,势在必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犬牙交错,极其复杂而尖锐!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太平天国;皖北地区;清朝政府;苗沛霖;李昭寿;捻军

一、皖北地区及有关人物

皖北地区,包括安庆府、庐州府、六安州、凤阳府、和州、泗州、滁州、颍川。太平天国时期,这一地区既有太平天国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还有苗沛霖的割据政权。既有太平军,又有捻军,还有清军、苗沛霖、李文安、李元华等人的团练。在清军中,又分僧格林沁的八旗兵、胜保的勇营、和春的江南大营、袁甲三的临淮军、曾国藩的湘军等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斗争交织,十分激烈而复杂。涉及的人物众多,仅择其比较重要者罗列如下:张洛行,亳州雉河集张老家人。捻军领袖。薛之元,霍邱人。曾为捻首。苗沛霖,凤台县武家集苗家寨人,皖北练总[1]。张树声,字振轩,合肥人,廪生。与其弟张树珊等均为练首。刘铭传,字省三,合肥人,练首。周盛波,字海舲。周盛传,字新如。兄弟二人,均为合肥练首。潘鼎新,字琴轩,举人,庐江人。与其父潘璞均为练首。吴长庆,字小轩,庐江人。与其父吴廷香均为练首。李元华,六安州人。举人。练首。字采臣[2]。吴棠,盱眙三家镇人 。练首。陈文益,庐江人,太平军军帅。曾引诱李续宾孤军深入而予以歼灭。后升豫爵。马玉堂,安徽人。举人。为太平天国钥天福,守无为州。被称为“马青天”[3]125。黄振钧,太平天国潜山县监军[4]。任大纲,太平天国庐江县监军[5]。

清方人物方面,又有周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曾任安徽巡抚。吕贤基,字鹤田,旌德人。工部侍郎、被清廷派回安徽办理防剿事宜。福济,满族,安徽巡抚,为李鸿章之座师。翁同书,号药房,江苏常熟人。曾任安徽巡抚。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湘军将帅,安徽巡抚。袁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临淮军统帅。和春,字雨亭,满族,江南大营将帅。郑魁士,直隶万全人。江南大营将领。李鸿章,字少荃,合肥人。与其父李文安,其弟李鹤章等一起办理团练。胜保,字克斋,满族。僧格林沁,蒙族。李续宜,号希庵,湖南湘乡人。湘军将领。曾任安徽巡抚。唐训方,字义渠,湖南常宁人。曾任安徽巡抚。乔松年,号鹤侪,山西徐沟人。曾任安徽巡抚。

太平天国方面,则又有石达开,广西贵县人。被封为翼王。秦日纲,广西桂平人,封燕王。陈玉成,广西藤县人,封英王。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封忠王。张朝爵,广西人,守安庆。胡以晃,广西平南人,封豫王。叶芸来,广西人,安庆守将。吴汝孝,广东嘉应人,封前军主将。李昭寿,河南固始人。后迁居霍丘叶家集。封七十二检点。

二、太平天国时期

道光三十年,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咸丰元年六月,皖北捻党活跃,清廷命安徽巡抚镇压。闰八月,太平军克永安。二年十月,张洛行等在亳州起义。十二月,太平军克武昌。三年正月,离武昌东下,克安庆。咸丰帝下罪己诏,令各地团练自卫。命工部侍郎吕贤基及周天爵会同安徽巡抚办理军务。准吕贤基带编修李鸿章,刑部员外郎孙家泰等赴安徽。命兵部给事中袁甲三为吕贤基助理。二月,太平军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张洛行投降周天爵,充当勇目。庐江县令召集举人吴廷香等办理团练①。三月,周天爵在定远捕杀捻首陆遐龄。太平军出师北伐。四月,李鸿章率团练在阜阳镇压捻军。太平军出师西征,克和州。张洛行再次反清。五月,太平军再克安庆。李昭寿、薛之元在霍丘起义。七月,孙家泰在颍州、亳州镇压捻军。九月,周天爵病死,所部由袁甲三接统。清廷以江忠源为安徽巡抚。江忠源与曾国藩都主张联合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省的力量,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请他大力支持江忠源[6]。十月,护国侯胡以晃克桐城、舒城,吕贤基败死。十一月,李文安奉派回籍办团。当时,皖北的著名练首,在合肥已有张树声、张树珊、周盛传、周盛波、唐殿魁、唐定奎、李鹤章、吴毓芬、蒯德模等,在六安已有李元华、涂宗瀛等,在庐江已有吴廷香、潘璞等,在巢县已有张遇春等[7]。十二月,胡以晃克庐州,江忠源自杀。清廷以福济为安徽巡抚。

四年二月,秦日纲代石达开守安庆。三月,袁甲三驻临淮。监军侯万里守潜山,设立六个军帅,十八个师帅,七十二个旅帅,再下,则设众多的卒长、两司马、伍长等官员。四月,潜山的乡官建立公馆,开始出文札,理词讼。百姓开始悬挂门牌。太平天国令贡黄金。选妃。五月,在安徽举行乡试,应试者有二十七个县,考中举人者有七百八十五名。潜山县考中举人者三十名。收户米,称天王三殿下降凡[3]92、六安知州茅念劬及李元华等攻陷六安州城。清廷降诏,免六安咸丰三、四、五年之额赋。永广六安文武举额各一名[8]。七月,太平天国在潜山征收地丁银。又收报效米,每户三十斤。石达开再次镇守安庆。闰七月,李元华等陷英山。八月,吴廷香、吴长庆等陷庐江,监军任大纲被俘。九月,太平军克庐江,吴廷香败死。十月,李昭寿在霍山降于道员何桂珍。十一月,太平天国在潜山征粮。十二月,李鸿章陷含山。

五年正月,李文安、李鸿章等进攻巢县。二月,太平天国在潜山将庵观寺院之田产充公。因福济、和春奏参,清廷命袁甲三来京议处。五月,李文安病死于合肥。六月,亳州捻众推举张洛行为盟主。七月,提督秦定三攻舒城,军帅蔡朝升被俘。八月,合肥监军马千禄被周盛传逮捕。十月,由绅民内应,和春、福济陷庐州。清廷将合肥咸丰四、五、六三年钱粮豁免,文武学额永远曾广各三名[9]。十一月,李昭寿、薛之元杀何桂珍,投太平天国。

六年正月,张洛行等至凤台武家集活动,苗沛霖倡筑寨守御①。太湖县林宏溪堂公议立司马、伍长,办理公事[10]。五月,袁甲三等陷雉河集。太平军破江南大营。八月,洪秀全命韦昌辉,秦日纲等将杨秀清杀死。清廷命寿春镇总兵郑魁士会同福济督办安徽军务。吴长庆等陷庐江。九月,李元华等陷无为。福济、郑魁士、李鸿章等陷巢县。十月,地官副丞相李秀成派李昭寿联合张洛行、龚得树等。十一月,李元华、张树声、刘铭传等陷潜山。十二月,李元华等陷太湖。

七年正月,豫天侯陈玉成克庐江。二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克舒城。李秀成、李昭寿等克六安,与张洛行会师。陈玉成、李秀成等克正阳关。李秀成、李昭寿、龚得树等克霍丘。三月,以秦定三与郑魁士不和,清方调秦定三赴江南大营。四月,安徽布政使李孟群陷英山。五月,石达开因天王对他猜忌出京至安庆。八月,入江西。胜保陷正阳关,张洛行走六安。胜保招抚苗沛霖。苗沛霖与捻军作战。十月,李秀成、李昭寿等克和州。十二月,潘鼎新、刘铭传、唐定奎等败张洛行于合肥官亭。

八年二月,胜保获得李昭寿之家属,即派其戚招降李昭寿[11]。三月,李昭寿向胜保呈递投降禀帖。李秀成连克和州、滁州、全椒等地。四月,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陷九江。胜保、袁甲三等陷六安。张洛行走正阳关。张洛行张隆等克怀远。五月,张隆等连克临淮、凤阳。六月,翁同书继福济任安徽巡抚。七月,前军主将陈玉成克庐州。焚李鸿章住宅,李鸿章逃走。李昭寿在滁州投降胜保,改名为李世忠。清廷以胜保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八月,陈玉成、李秀成等破江北大营,京围解除。李续宾陷潜山。九月,又连陷桐城、舒城、抵三河镇。李昭寿向胜保献出滁州、全椒、天长等地。十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全歼李续宾部,克桐城、潜山、太湖等地。十一月,张洛行与凤阳之张隆,临淮之李允构衅争杀,张隆、李允向胜保具禀乞降[12]32。十二月,李鸿章至建昌,入曾国藩幕府。

九年正月,因胜保奏参,清廷命袁甲三回京。太平天国之答天豫薛之元以江浦投降李昭寿。二月,陈玉成大破署安徽巡抚李孟群于庐州官亭。三月,太平天国之钟天福张隆以凤阳、临淮降胜保。潘鼎新、张树声、周盛波等与太平军战于董家冈一带。五月,英王陈玉成克盱眙。六月,胜保又将盱眙夺去。前军主将吴汝孝克定远。翁同书走寿州依苗沛霖。八月,右军主将韦志俊由池州走和州。陈玉成部加以拦阻,与韦志俊、李秀成部冲突,死亡数千人。韦志俊退回池州,向湘军投降[13]173。十月,胜保丁忧。由袁甲三督办安徽军务。十二月,袁甲三、苗沛霖等陷临淮关。

十年正月,袁甲三诱杀张隆,陷凤阳。湘军陷太湖、潜山。二月,杜宜魁以全椒投降李昭寿。闰三月,太平军破江南大营,再解京围。四月,张洛行与龚德树不睦,通过李昭寿向袁甲三乞降[12]7。清廷以曾国藩署两江总督。九月,陈玉成围攻寿州、六安,李元华、张树珊、潘鼎新、刘铭传等赴援,陈玉成解围去。十月,陈玉成欲解安庆之围,在桐城挂车河为安徽按察使李续宜所败。十一月,川北道苗沛霖与寿州练首孙家泰等结怨,互相攻打,并与陈玉成联络。十二月,云南提督傅振邦伤病,清廷改以太原镇总兵田在田督办徐宿剿匪事宜。

十一年正月,清廷接受袁甲三的建议,以李续宜为安徽巡抚,贾臻为布政使,张学醇为按察使,帮同袁甲三剿匪。贾、张与苗沛霖、李昭寿友好,欲借以联络。当时,苗沛霖已经开始围攻寿州。二月,苗沛霖部又攻宿州。训导潘璞率团勇攻庐州,失败身死。三月,干王洪仁玕、章王林绍璋援安庆,为副都统多隆阿所阻。四月,曾国藩、李鸿章都认为陈玉成与李秀成、李世贤、林绍璋、洪仁玕等积怨甚深,貌合神离了[13]176。翁同书为示好于苗沛霖,杀了徐立壮,并将孙家泰监禁。五月,清廷命署安徽巡抚贾臻,江南提督李世忠帮办钦差大臣袁甲三军务。苗沛霖部又进攻霍丘,威逼六安,后知刘铭传已入六安助守始作罢。周盛传等进军寿州,与苗沛霖部对抗。六月,清廷接受贾臻的建议,派胜保督办安徽、河南剿匪事宜,借以安抚苗沛霖。七月,咸丰帝病死于承德。八月,即用道曾国荃陷安庆。湘军陷桐城。知县陈元泰陷舒城。陈玉成退庐州。太平军撤出庐江,吴长庆入城守之。曾国藩自东流迁驻安庆。九月,袁甲三奏称苗沛霖甘心叛逆,请声罪致讨,清廷革苗沛霖川北道职,命袁甲三等进剿。苗沛霖占领寿州,一面请翁同书代奏他只是复仇,并非叛逆,一面向太平天国报捷。刘铭传等撤退。十月,苗沛霖至怀远,分其党为十营,拥众十余万,据地数百里。声称俟胜保来皖,仍即受抚。胜保奏请抚苗,清廷命胜保即赴颍州。曾国藩、李续宜奏请讨苗。苏绅钱鼎铭等至安庆乞师,曾国藩命李鸿章招募淮军。十一月,太平天国封苗沛霖为奏王。潘鼎新、吴长庆、李元华等在曾国藩指挥之下进攻三河镇。张树声、刘铭传也已接受招募。十二月,袁甲三奏称陈玉成与陈得才、梁成富、马融和等均有猜嫌,人心离散。沃王张洛行,主将马融和等围困颍州府城。陈仕明以天长投降李昭寿。

同治元年正月,陈玉成逼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遵王赖文光进攻颍州。洪秀全给苗沛霖发银十万两,赐王娘数名。陈得才在下蔡面晤苗沛霖。苗派队围攻颍州,因争粮与张洛行大相牴牾。清廷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增援颍州,并策划办理苗沛霖反正事宜。又命李续宜、袁甲三也增援颍州。二月,苗沛霖解蒙城之围。苗沛霖攻破张洛行驻守之颍上。胜保奏称对苗沛霖主剿一层,暂可从缓。当时,李昭寿部占有江浦、浦口、滁州、来安、全椒、天长、六合、五河等地。洪秀全亲笔写诏,林绍璋等联名致函李昭寿,劝令李昭寿献城投诚,被拒绝。三月,太平军撤颍州之围。胜保弹劾袁甲三、李续宜,要求安徽巡抚李续宜,河南巡抚郑元善帮办胜保军务。清廷允其所请,赏袁甲三病假一个月。同时密谕曾国藩、李续宜:如胜保有意掣肘,粉饰夸张,可据实密陈,不避嫌怨。胜保就见苗沛霖于颍上。湘军陷巢县、含山、和州等地。李鸿章率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吴长庆等乘轮船由安庆开至上海。李鹤章、周胜波、周盛传等则由陆路开往上海。陈玉成致书护王陈坤书,乞来援庐州。四月,多隆阿等围攻庐州,陈玉成突围走寿州,被苗沛霖诱执,送胜保大营。胜保奏请给苗沛霖开复原官。清廷将苗沛霖先行免罪,俟其擒斩张洛行,扫除蒙、亳后再论。认为胜保将陈玉成槛送京师,亦涉张皇,不管行至何处,均着就地凌迟处死。五月,胜保奏请特简大员抚苗剿捻,改苗部为钦差营练,罢李续宜之巡抚,为清廷拒绝。李续宜奏称:“寿州、凤台、怀远、蒙城、颍上、阜阳、霍丘、光州、固始、息县、商城十一州县,苗圩约在三千内外,每圩或千余人,或二三千不等。……张落刑党与亦众,如亳州、蒙城、宿州、颍上、阜阳、永城、夏邑、虞城、萧县、砀山十州县中,筑圩不下二千,每圩人数与苗圩约略相同。……此时苗之蓄奸,极思乘机歼除捻首而暗收其众,植党日积而愈繁,人心久附而弥固,再缓数年,苗患恐在粤匪以上,是苗逆之必须急剿已无疑义。臣叠经出示晓谕,无非歼厥渠魁,有从罔治之意。”清廷认为李续宜所虑实为深远,当将胜保撤回以一事权,可不避嫌疑,遇事密陈[12]29。六月,清廷命胜保赴河洛督剿。胜保致函僧格林沁,转递苗沛霖禀帖,请僧格林沁抚苗剿捻,与曾国藩、李续宜对抗。七月,清廷接受袁甲三建议,准其开缺回籍调理,以李续宜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军务。李续宜丁忧,清廷命改为署理巡抚,不准回籍。令与僧格林沁联络,以免僧格林沁偏听偏信。又命僧格林沁统辖山东、河南军务,调度直隶、山西及蒙、亳、徐、宿防兵。僧格林沁札饬苗沛霖奋勉图功。清廷又命胜保督办陕西军务。

八月,清廷接受李续宜的奏请,准其回籍奔丧,以湖北布政使唐训方署安徽巡抚。苗沛霖交出正阳、寿州,由湘军驻守。苗沛霖到怀远,袁甲三派兵警戒,苗沛霖即退去。苗沛霖禀僧格林沁,称:“在楚师惟以练众去岁不绝粤逆为借口,……而沛一人独立,处长毛、二毛之中,苦守三载,……而所以不能无其事者,因练众之命系之也。”闰八月,僧格林沁札谕苗沛霖:“楚军如有寻衅之处,可随时禀报以凭核办。”清廷命僧格林沁不可轻听苗言,致蹈胜保前辙。曾国藩认为苗党已解散过半。李续宜表示苗如痛改前非,当宽其既往,诱以自新。九月,唐训方接统临淮军。马新贻佐之。曾国藩奏驭苗办法,应于征调之札则吝之,使其号令不能遽振;于厘卡之事则宽之,使其生计不至遽穷。清廷赞许,命僧格林沁照办。胜保调苗部赴陕西,清廷认为其居心尤不可问,命僧格林沁等调兵拦剿。苗沛霖进攻捻军,派李万春等至僧格林沁大营,专听指挥。十月,僧格林沁拨银一万两,命苗沛霖剿捻。苗沛霖志得气扬,钞示各处,整队派粮。在颍州,寿州等地杀害湘军樵夫,进行挑衅。对王洪春元克含山、巢县等地。十一月。又克和州。曾国藩避免与僧格林沁、苗沛霖发生冲突,将寿州、正阳、霍邱之湘军调往庐州、巢县。令张树声守运漕,吴长庆守无为。清廷将胜保革职议罪[14]。

同治二年正月,苗沛霖与李昭寿因争盐利,在洪泽湖开战。二月,宿州西洋集捻军首将张洛行解交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杀之。唐训方令苗沛霖将练归农。苗沛霖禀复,支吾其词。三月,僧格林沁率部开往山东。苗沛霖再次反清,围攻寿州、蒙城。配合李秀成攻六安。四月,李秀成等撤六安之围。清廷命僧格林沁、曾国藩、吴棠、唐训方讨伐苗沛霖。曾国藩派湘军增援寿州。六月,苗沛霖占领寿州。袁甲三病死于项城。七月,清廷因苗沛霖反清,命胜保自尽。李昭寿发愤剿苗,派队援临淮。八月,僧格林沁派陈国瑞至蒙城镇压苗沛霖。富明阿、詹启纶由扬州开往临淮。十月,苗党张士端献出蚌埠、怀远。苗沛霖被部下刺杀,蒙城解围。陈国瑞占领下蔡。李续宜病死于湘乡原籍。十一月,苗党李万春献出寿州。方长华献出颍上。朱万隆献出正阳。李昭寿以镇压苗沛霖之功,开复革职留任处分。十二月,由于僧格林沁之参劾,安徽巡抚唐训方开缺,以乔松年代之。

同治三年正月,因为僧格林沁、吴棠对李昭寿交章弹劾,说他“奸淫掳夺,甚于寇贼”,清廷实行狡兔死,走狗烹的政策,命僧格林沁、曾国藩、吴棠密商处置李昭寿之法。李昭寿见大势不好,立即移文曾国藩,请将所占之五河、滁州、全椒、天长、来安、六合等地交出,所部营勇,或遣或留,悉听曾国藩处理。四月曾国藩上《李世忠开缺回籍片》,称他官欠饷盐五十万包,不求补给,捐建滁州学宫,捐发滁属农民牛种,捐曾国藩军饷,捐修雉河集新城,洁身引退,深明大义。清廷准他开缺回籍。六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三、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长期的战乱,给皖北带来的创伤是相当严重的。例如《滁州志》记载道:“大乱之后,土著十不存三四,大率光州、安庆之人挈室而来,开垦荒土,赋额渐复,繄客民之力。然良莠不齐,亦因山多故焉。……向无蚕事,乱后养蚕者颇多,年可出茧四千斤,不谙纺织,……光州人来,皆男子织布,俗谓之侉布”[15]。《全椒县志》记载道:“咸丰乱后,客商星散,土著十不存三四,田多而人少,故数十年来,邻县如合肥、潜山等客民多侵入其间,或佃田,或垦山,颇获厚利,而土民愚拙,间有舍本逐末者”[16]。其他州县,也都和滁州、全椒大同小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太平天国时期,皖北地区真正是很多政治集团的生命线,势在必争。在这个地区,既有太平天国政权,又有清政府的地方政权,还有苗沛霖的政权,捻军的势力范围,李昭寿的统治区域。既有太平军、捻军,又有清军、地方团练。在他们之间,不断地进行合纵连横,重新组合,不断进行斗争。在太平军中,又有石达开、秦日纲、韦志俊、陈玉成、李秀成等不同派系,在捻军中,又有张洛行、龚德树、张隆、李昭寿等不同派系,在清军中,又有袁甲三、翁同书、和春、胜保、僧格林沁、曾国藩、吴棠等不同派系,在团练中,又有李文安、李鸿章、苗沛霖、李元华、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不同派系。在这些不同的派系之间,也不断地发生矛盾、摩擦、冲突,甚至大规模地厮杀。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犬牙交错,极其复杂而尖锐!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①见方志中的太平天国史料(安徽)抄本第2页。

[参考文献]

[1]贾熟村.苗沛霖集团史事日志(一)[J].曾国藩学刊(总第6期).

[2]李鸿章.李文忠公奏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37.

[3]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M].上海:中华书局,1962.

[4]中国史学会.太平天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75.

[5]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6]贾熟村.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特殊关系[J].中华文史论丛,第52辑.

[7]贾熟村.试谈淮军之孕育[J].学术界,1989(2).

[8]清实录(咸丰朝)[M].北京:中华书局,1986:8.

[9]朱学勤.剿平粤匪方略[M].北京:清末排印本:4.

[10]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书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424.

[11]贾熟村.对李昭寿及其集团的考察[J].太平天国学刊(第五辑):418.

[12]朱学勤.剿平捻匪方略[M].北京:清末排印本.

[13]贾熟村.对陈玉成李秀成关系的考察[A].方之光,易家胜.太平天国史新论[C].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4]贾熟村.苗沛霖集团史事日志(续完)[J].曾国藩学刊(总第7期).

[15]熊祖诒.滁州志·滁州[M].光绪刻本.

[16]江克让.全椒县志·全椒[M].民国刻本.

责任编辑:李应青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in the Period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Jia Shucun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he region of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is the lifeline for many political forces, where they contended with each other for milit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e situation there was very intense and complicated. This period is also a key historical stage with upheavals, divisions, reorganizations in Chinese modern society.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us to research th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in that period.

Key words: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the government of Qing Dynasty; Miao Peilin; Li Zhaoshou; the Nien Army

中图分类号:K29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3-0009-05

作者简介:贾熟村,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近代政治史(北京 100006)。

收稿日期:2014-07-18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
清末西方人眼中的太平天国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血色残阳下的一曲悲歌
论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论太平天国语文教材体现的革命精神及其局限
《太平天国钱币新考》出版发行
太平天国也说“国”
方寸中的太平天国钱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