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综述

2016-03-28 16:15张乐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管理

张乐乐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综述

张乐乐

摘要: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提高,教学改革、教育观发生变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焦点。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为基础理论研究、针对个别国家或地区的研究、具体地区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三个方面。其中学者们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方式三类问题做了大量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已有研究中存在理论研究仅限于教育方面、层次还不够丰富,实证研究的模式具有局限性,提出的对策不够具体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综述

张乐乐/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新疆乌鲁木齐830013)。

20世纪60年代,参与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的理论逐渐流行开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从和学生相关的教育活动逐步走向学校行政事务、组织决策管理活动,并由学校管理的客体逐步走向学校管理的主体[1]。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90年代逐步深入探讨。

一、相关概念界定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ing)又称“家长参与”,是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采用华东师范大学王帅的定义:从广义上,围绕子女教育展开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家长参与的范畴,参与活动的主体可以是家长、学校、社区,并没有严格的限定,在参与的状态上,更普遍的只是一种“卷入”[2]。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指家长通过法定机构、途径,在学校管理事物中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或对学校政策、学校工作发生影响的活动过程[3]。就参与主体而言,仅限于学生的家长;参与的状态可从程度和平台两个角度划分,参与程度上家长可仅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协助获得教学资源,也可深入到课程开发、教师评聘、学校评估等重大决策方面;平台上家长既可参与班级、学校微观方面,也可介入地方、国家政策制定,影响学校管理。

综上所述,参与教育只是一种被动的卷入式的(involvement),而参与学校管理则是一种主动的介入(participation)。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为基础的,在参加的层次上高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活动[4]。

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的分类

(一)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主要包括: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概念、参与水平、价值、途径、理论依据(必要性)、家长角色、实施机制等研究,这些研究为以后的研究者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王帅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概念做了汇总分析,得出了自己的定义;参与水平方面:邱兴和赵澜波做了相似的划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方面:蒋有慧、曾晓燕做了四方面的概括[5],孙孝花则认为应促进学校形成团合作的组织文化,促使家长由“局外人”转变成“局内人”[6],梁丽卿在《澳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之研究》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义也做了总结[7];理论依据方面:蒋丽梅从系统生态理论方面、分权化的驾驭管理方面、责任分散理论方面分析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8];刁萌萌则从教育学角度和法学角度进行了分析[9];实施机制方面:华南师范大学的黄晓婷[10]和王飞[11]提出了不同的机制。

(二)针对个别国家或地区的专题研究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本就源起于西方发达国家,所以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较多。如,杨天平和孙孝花分析了美国家长经历的从消极被动到主动参与、从一元管理主体到多元管理主体、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局外人走向局内人的角色演替过程[12];杨天平编译了“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13]、孙孝花分析了美国家长从支持者开始转变成决策者等。

除了对美国的专题研究,赵澜波对澳大利亚、新加坡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并进行思考,杨天平对葡萄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14],习萌萌和梁丽卿对台湾、澳门地区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做了专门研究。总之,国外中小学的民主参与式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实践,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学校管理的一大特色,它们视家长为学校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5]。

(三)具体地区的“现状—问题—对策”实证研究

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者偏爱用调查、访谈的方式来获取某地区现状并进行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如,蒋丽梅对乐山市五个地区30所中小学、郎红对云南曲靖市8所中小学[16]、何俊海对石家庄市有代表性的6所小学、5所初高中[17],张云对山东省五个地区的20所中小学[18]、纪胜辉对汕头市3所小学、周方对山东曲阜5个乡镇8所农村中小学[19]进行了实证研究,还有汤岚、范微娜等人也针对一个具体的地区进行了“现状—问题—对策”的实证研究。虽然研究方式相类似,但他们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不同,问卷设置的维度不同,地域选择的不同导致结果也不同,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研究对象的情况,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现实问题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家长方面:家长自身知识、能力、时间不足,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不健全,导致参与学校管理意识不强,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认识片面或错误[20],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单向的,非实质性的参与,只有知情权,缺乏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所以存在表面性和受动性(梁红梅),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李先军概括为:被动参与、过度参与、随意性很大、参与度不同。学校方面:首先,教师、领导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张培),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其次,学校为家长提供的帮助和条件不够,学校管理系统封闭,家长参与机构和渠道不健全、不畅通,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王帅),双方合作随意,缺乏连贯性(张云)。制度方面: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上缺乏保障。

(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对策

国家政府方面:政府应当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不仅包括宏观方面的保障机制,还应当包括微观的实际运行机制[21]。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成立全国性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研究中心。刘世稳还提出应推行“自主择校”,实现更民主的管理。学校方面:学校应主动完善和创新家长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完善并加强制度保障及建立灵活机动的实施机制,除此之外,应将家长的满意度纳入到对学校的考核和教师的评估中去。教师则要正视学校目标与个人需求,从态度上转变并接纳家长的参与。家长方面:从自身做起,主动了解子女在学校的需求及学校的期望与要求,提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把握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成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榜样。

(三)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相关方式

国外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发展较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构在全国、地方、学校三个层面都有设立,国内学者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方式也正逐步探究,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是家长组织:家长组织保证了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等各项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为了让家长委员会更有效,纪小芹提出了“四个转变”[22];贾宪章提出家委会不应只“为开会”,从“尊重”“空间”“管理”三方面,完善家委会[23];梁伟国、李帆对家委会的权利边界做了探讨,介绍了济南家长委员会“一二三四工作法”[24]。二是家长会:李小红总结目前家长会存在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次数偏小、会后缺少总结等问题,并提出了三方面[25]的建议。三是家长听课日(周):越来越多的学校打开大门及班级大门,欢迎家长进校进班,家长重新了解新时代下学校的状况,感受教师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水平,与孩子一同听课,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四是家访交流:家访作为上一个时代教师了解学生家庭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方式,随着现在通讯的发达,渐渐被电话、QQ、微信等各种方式取代,但有学者认为家访有不可取代的优点。家访能让教师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在与其父母的面谈中,能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有益于意见交换,有利于家校之间形成合力。

除此之外,学校网站、家校通讯刊物、家校热线电话、家长意见箱也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便于家长提出他们对学校的意见,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变革。

就目前文献来看,学者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思辨研究方面。绝大部分的理论研究都基于教育学,仅有部分学者运用了其他视角,如张培、孙承毅用利益相关理论,所以研究层次不够丰富。其次,实证研究方面。研究方法以调查法、访谈法为主,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偏少,方法上有待于丰富;研究模式上限于“现状—问题—对策”待与突破,可以发展对个别优秀学校的经验分析和借鉴。最后,对策不够具体,难以实施。学者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但提出的对策往往太过宏观,如提出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却未提怎么完善,从哪几个方面完善;提出建立灵活的实施机制,却未解释灵活的实施机制是哪种机制,机制具体怎么建立。

目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已被认同。笔者认为,家长组织不能仅仅依附、受制于学校,它应该享有更多的权利,能独立于学校。除此之外,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应放在给予国家、政府、学校、家长更多的能够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天平,孙孝花.近20年来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色[J].学术研究,2007(2):149-152.

[2]王帅.我国城市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邱兴.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中外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2):25-28+32.

[4]孙海波.美国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的现状与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3):38-39.

[5]蒋有慧、曾晓燕.家长参与管理西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动向[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6]孙孝花.家长参与决策:美国中小学管理的新态势[J].基础教育参考,2005(3):25-26.

[7]梁丽卿.澳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活动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

[8]蒋丽梅.乐山市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调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9]刁萌萌.台湾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透视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6(3):26-28.

[10]黄晓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模式及实施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11]王飞.教育议事会:宁波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同济大学,2008.

[12]杨天平,孙孝花.近20年来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角色[J].学术研究,2007(2):149-152.

[13]杨天平.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六项标准[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14-21.

[14]杨天平.葡萄牙的家长如何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7):29-32+35.

[15]程晋宽.全球视野下学校管理改革的基本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10(5).

[16]郎红.曲靖市中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17]何俊海.石家庄市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18]张云.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19]纪胜辉.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0]王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市10所普通小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 (2):31-35.

[21]范微娜.我国私立中小学校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2]纪小芹.“四个转变”,让家长委员会更有实效[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6).

[23]贾先章.“家委会”不应只“为开会”[J].教育与管理,2013(10).

[24]梁伟国、李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者——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2012(7).

[25]李小红,刘??.学校家长会: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责任编辑:郭一鹤

中图分类号:G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7-0027-03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