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2016-03-28 22:59徐以标连云港开放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自主管理

徐以标(连云港开放大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6)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的新模式探讨

徐以标
(连云港开放大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传统模式下,很少是从整体出发、立足于全局全程思维,基本上都是半程式、局部的管理模式.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管理模式改革,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全程式管理模式、“三化”管理模式、学生自主式管理模式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模式;全过程管理;自主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大学生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管理模式改革,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注重学生某一领域的管理,如部分高职院校比较注重专业设置,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学生们自主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有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总之,在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中,很少是从整体出发、立足于全局全程思维,基本上都是半程式、局部的管理模式.在传统模式下,最为突出的问题有:第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安排上并不合理,不能充分体现其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第二,许多高职院校比较注重政府或者教育部门所要求的指标,而未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实现学生自身的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了考试的机器,丧失了最为原本的求知动力;第三,在部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学生学习往往比较被动,缺乏自学能力,基本上都是根据学校、教师的安排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自身爱好和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第四,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不足,开设很晚,许多等到大学生毕业的那年才开始安排,比较滞后.

2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2.1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加强就业向导在管理中的作用

实践、经验证明,以上传统的半程式、局部的学生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的效果,必须采取全程式管理模式对大学生管理体系进行升级、优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全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一种以就业为向导,强调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从大学生进校到大学生毕业各方面的管理、培养,其以学生和课程为基础,从各个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控制、领导、组织、计划.全过程管理模式就是学校依据就业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创设各种学校软硬件条件、实行课程系统有目的的开发和管理、强调学生的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从“生产”到“产出”的过程.全过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系统:第一,课程开发管理系统,实现整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化和程序化,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学功能,另一方面从市场入手,强调市场需求在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从而引导课程开发设置.第二,课程教学系统,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展开系统的教学培养,以提升其技术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基本素养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第三,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全过程中,实行全程就业指导,展开创业教育,对学生实行跟踪服务,不断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和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整教育模式.

总之,高职院校大学生全程管理中,其注重的是教育管理的流程化,将流程视为学生培养中协调跟整合的整体,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由目标、内容、过程所构成的整体.在全程管理中,以就业为向导,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在全程就业指导中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入学之前就促使他们树立起素质危机意识,强调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能;在入学之后,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就业危机感,引导他们展开职业生涯规划,依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自身个性爱好、自己的专业设计其自身的职业前景,并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合作交际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等等;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择业观念,促使其形成市场竞争意识和正确的符合自身价值的择业及职业观.

2.2实行“三化”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中,应该实行“三化”管理模式,其中的“三化”主要是指“差异化、规范化、人性化”.第一,差异化管理.由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们之间在学习能力、文化水平、资质条件等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对资质不同、条件各异的学生实行分类、分层的管理.第二,规范化管理.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无论在管理形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目的等方面,其都必须“依法”“依章”实行,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展开,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规范化、流程化、可操作化.第三,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因此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其主要体现在个体化、多层面差异化、双向交流互动性、资讯化等教育管理方式方面.总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直接的、规范的教育管理,促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些隐性的、间接的教育管理,如双向交流互动、校企合作培养、校内外各类社团活动等等.在实行“三化”管理模式的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配以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武装和完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健全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后勤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家长参与管理系统、学生安全防护和教育系统等等.

2.3渗透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三自”能力培养

前苏联一位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家曾经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学生的自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应该纳入到大学生管理模式中来,学校管理者及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权,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管理.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学生组织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学生社团或组织对学生更为亲近、了解,更能解决学生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学校放权之后,释放学校管理者的压力和时间,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我素质和修养、增强自身管理能力、促进对学生管理的研究等等,从而更能提升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者主体,这将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积极性,提升其“三自”能力.“三自”能力的提升能极大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不愿意遵守校规、不听话、不服管、叛逆、生活习惯散漫”等问题,促使学生们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当然,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并不是完全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学生管理,而放弃学校管理这一职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只能配合学校其他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配合管理,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管理模式是半程式、局部的管理模式,其在专业设置、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力度,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加强就业向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实行“三化”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必须渗透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三自”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安世遨,崔延强.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晓慧.大学生管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陆小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项目化管理建设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4(26):51-54.

〔5〕才晓茹.高职院校引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31):92-93.

〔6〕王海山,苏伟立.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99-101.

收稿日期:2015年9月17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198-02

猜你喜欢
全过程管理自主管理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探索自主管理智慧之路
防范高校科研经费腐败的全过程管理
浅谈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企业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系统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