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抒怀 翰墨放歌

2016-03-28 02:20还原
当代人 2016年3期
关键词:韵律书法作品线条

还原

刘金凯,1957年生,编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馆员。

书法作品曾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八届全国中青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北京奥运会千人书法艺术大展,荣获全国首届大字展三等奖。先后出版《河北当代书法名家刘金凯书法集》《河北当代书法家刘金凯》《刘金凯行草书桃花源记》《刘金凯行书王维诗稿》《刘金凯行草书卷》《刘金凯书法作品集》等多部著作。

刘金凯研习书法四十多年,以继承传统书法经典为己任,力求在传统书法经典中得以启迪,并发扬光大。重点学习“二王”书法,结合宋人和明清书风,逐步形成了稳健、率意、大气和灵动的书法风格。

刘金凯先生,爱好广泛,尤为衷情于书法与京剧。在他看来,京剧与书法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虽然在具体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文化本源上同根同脉,同是一片沃土上最耀眼的一对奇葩,同是中华民族艺术园中最灿烂夺目的两颗明珠。史上,有许多大家名流既是京剧大家又是书法巨匠。

京剧与书法同属“韵”的艺术。书法是通过“点线”表现“韵”的艺术,而京剧则是通过“唱念做打”表现“韵”的艺术,共同具备“韵”的内涵和“韵”的魅力。在金凯先生看来,凡是用声音表达的艺术,均有可能通过书法的线条来表现。声音有高有低,线条有长有短;声音有轻有重,线条有粗有细。由重到轻的声音如同由粗到细的线条,草书线条的飞白如同唱腔中的颤音,不同的声音可以比拟不一样的线条。这种使书法与京剧融会贯通的感悟,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得很有味道,这种味道,既映衬出他对经典的继承,也传递着金凯先生的书法风格。

金凯先生初学唐楷,上追魏晋,下探宋、元、明、清,走的完全是一条继承传统书法研习之路。在修戏方面,他九岁开始学京戏,师承裘派,十二岁开始登台演出,并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他从未间断对京剧艺术的追求与锤炼,不仅擅唱铜锤徐彦昭、包公,也能驾唱曹操、张飞、严嵩、刘谨。他的嗓音高亢醇厚,演唱技巧纯正地道,唱腔挂味儿悦耳。无论是在字的四声调势走向处理上,还是在“松、空、通”的发声方法和共鸣上,以及韵腔技巧上的“提、挑、弹、蹦、滑”等方面,字正腔圆,浑然天成。

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的闷葫芦都在于节奏与气韵。”中国京剧注重唱、念、做、打,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处处讲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书法则注重提、按、顿、挫、行,以及墨色的枯湿浓淡,线条的轻重缓急。京剧讲究“中锋嗓儿,提溜劲儿”,要求音色挺拔,讲究穿透力,把声音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和书法艺术的力透纸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梅兰芳的表演及王羲之的书风来说,都属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金凯先生说,在书法创作中养成了习惯,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京剧的韵律节奏之中,京剧的“唱念做打”元素也自然而然地通过笔墨线条渗透在作品里。

他的运笔与京剧中的“唱”实现了韵律上的契合,使书法线条的丰富性、多变性跃然而出。“唱”,在京剧中是一种有音韵的表达,书法创作也是如此,通过线条的艺术性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比如他的长拖笔画,就像京戏中的“拖腔”一样精彩,具有音韵变化,富于表现力。蔡邕《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由于酷爱京剧的缘故,唱,在金凯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犹如行云流水,或飘逸,或厚重,或圆润,或清脆,使人油然产生一种通达爽朗之感。特别是他的行草书作品,表现的是情感,是心声,是京戏与书法线条的完美结合。他在创作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随着气韵的起伏,写出了节奏、写出了情感、写出了品位,使线条入情入理,耐人寻味。徐林义先生在《书法是文学演奏》一文中所说:“书法线条在宣纸上进行的轨迹,不是简单的平拖直划,而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运动,富有音乐的节奏韵律变化,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书法家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渗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欣赏金凯先生的作品,不禁使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原来书法是可以这样的。不管你是否精通书法,都可以体验其线条带给你的愉悦。

他作品中的“意形相随”与京剧中的“念”实现了转承融合,充分诠释着书者的情感变化。“念”在京剧中将语言戏剧化、音乐化,与唱腔部分互相衔接、陪衬、对比,形成戏曲中最能表达人物内心独白和体现人物思想的一种手法。金凯先生在书法作品创作时,将“念”功体现在“意形相随”的变化上。他认为,在书法创作中对个别字作变形夸张,有利于线条的韵律和章法之美。比如,他经常进行“横变提”“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竖钩变竖”的变化,不仅增加了趣味,也增添了字形的美感。他说,京剧的念白不是生活中的语言方式,而是用戏剧的舞台语言,富于戏剧性和节奏感。而书法则是通过线条的多彩变化实现艺术化,同样具备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属性。他还把京剧“念”中的“正、情、切、真”巧妙地融合到作品之中,不仅使作品更加端庄大方,也多了几分“险绝”。如作品中“文”字的捺,在上一笔撇出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弧,随即临空起笔,入纸后骤然加重,一波三折,最后快速向右提笔出锋,充满了张力,给人一种鲜明的立体感和生命力。

他在作品中表现的虚实相生及笔断意连等特质与京剧中的“做”一脉相承,充分展现着线条的灵动性和险峻跳跃的精彩。“做”,是京剧表演基本功的精髓,是所有的京剧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法。它表现在虚实相生及灵动上。而书法的提、按、顿、挫笔法,同样是书法家的基本能力,在笔法线条的表现上同样讲究虚实变化。金凯先生的作品,如《七律·长征》,在虚实上表现得既磅礴恢弘,又精彩入微。线条险平得法,连断有度,刚柔相济,挥洒自如。他灵活运用了“云手”有无相生的基本功,笔法轻重相宜,内外相映、上下相随、虚实变换、柔中带刚,尽显线条的变化之美、韵律之美,强化了笔法线条的弹性表现,不仅再现了书法的京戏韵律,而且由线条的虚实相生技法与京戏的韵律相统一、相融合,使作品中的线条得以美化与升华。欣赏他的系列作品,犹如观赏京剧大戏一样,时而是行军布阵,旗帜飞扬,时而江河奔腾,气势浩荡,更不乏清幽婉丽,素袖轻扬。一笔、一线、一形,像纯正的京腔京调牵人情思。

金凯先生认为,京剧“做”中的虚实与书法中的虚实在心智表达方面完全一样。他的作品在表现形式方面异常灵活,有笔处,泼墨堆金,表现丰富;无笔处,点到为止,一笔带过,以虚拟实。细线则长,粗线则短,以简单的线条表现无限的艺术性,这种超然而凌空的笔墨自然是书法艺术的高难意境。

他大胆借鉴京剧中“打”的动率,使书法作品增添了戏剧化的韧性和弹性。京剧中的“打”表现在“舞”上。从金凯先生的作品中看到的“舞”,是他对京剧外化的一种体现,展现了作品丰富的舞蹈性和力度美。力度是他的作品中构成乐感的核心要素,使韵律在强弱之间凸显书法的魅力,也能充分表达个人的情感。赏析金凯先生的创作就会发现,其书法线条的力度表现像京戏韵律的轻重那样而不断变化,线条或轻或重或粗或细或静或动,都由韵律表现出来。他借鉴京剧乐谱中的轻音符号p,在书法作品中用细线,短线,曲线来表现,充满了天真的童趣。借鉴京剧乐谱中的强音符号f,在书法作品中用“大提大按”的笔法来表现,有一种“云中坠石”之险。

金凯先生在《学书随笔十二则》中说:“学习书法,重在研究。习书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世间万物都是机械地存在着。悟通之后,也就是人和书法能对话的时候,那么,看山就不是山了,是雄伟、威严的象征;看水也不是水了,是深沉,是力量,是大自然生命的流动。”金凯先生的书法成就,得益于他的学识、才智、胸怀、品格。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

(本文书法作品由草漭翻拍)

编辑:刘亚荣endprint

猜你喜欢
韵律书法作品线条
书法作品选登
书的国度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