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2016-03-28 09:52任珊陈志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临床研究偏头痛

任珊 陈志刚

摘要:目的 观察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头痛宁方口服,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5 mg口服,疗程3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分值及总分,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为64.0%(32/50);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0.0%(10/50),对照组为80.0%(40/50)。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得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痛宁方能够明显改善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较氟桂利嗪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头痛宁方;偏头痛;氟桂利嗪;临床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4.004

中图分类号:R277.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4-0012-04

Clinical Study on Toutongning Formula in Treatment of Migraine REN Shan, CHEN Zhi-gang (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7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utongning Formula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 Methods Totally 100 cases of migraine patients (wind disturbance, blood stasis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outongning Formula orally,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lunarizine capsules 5 mg orally, for 30 d. The scores of number, degree, duration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 of episod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the total scores were calculat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Clinical total efficiency was 92.0% (46/50)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64.0% (3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0.0% (10/50)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0.0% (40/5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number, degree, duration and accompanying symptoms of episodes, and in the to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t value of abov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outongning Formula can not only improve symptoms significantly in patients with migraine (wind disturbance, blood stasis syndrome), but als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with more safety and efficacy than flunarizine capsules.

Key words: Toutongning Formula; migraine; flunarizine; clinical study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开放课题(2013- ZDXKKFKT-38)

通讯作者:陈志刚,E-mail:chenzhigang64@139.com

0.7%~16.1%[1]。西医对偏头痛以预防治疗为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惊厥药、肌肉松弛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麦角胺、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抗焦虑药及其他药物[2]。但长期应用西药会使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直至失效,而且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临床显示,偏头痛以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者居多,治疗应以祛风清脑、通络止痛为主,自拟头痛宁方治疗此类型的偏头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为进一步明确疗效,本研究采用头痛宁方治疗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50例,并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进行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3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62±11.24)岁;平均病程(7.04±5.18)年;病情轻度1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80±12.20)岁;平均病程(7.13±4.94)年;病情轻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14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证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3-4]。

1.2.1 无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有5次发作符合标准(2)~(4)。(2)在未治疗或未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头痛持续4~72 h。(3)头痛至少具备下列特征中的2项:①单侧;②搏动性;③中到重度疼痛;④因走路或上楼梯等其他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头痛加重或日常活动被迫停止。(4)发作期间至少有下列之一: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患的头痛。

1.2.2 有先兆的偏头痛 (1)至少有2次发作符合标准(2)。(2)先兆至少包括下面的1项,但无运动减弱:①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特征(如眼前闪光,亮点或线)和/或阴性特征(如失明);②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特征(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特征(如麻木);③完全可恢复的言语障碍。(3)至少包括下面的2项:①同时的视觉症状和/或单侧的感觉症状;②至少有1项先兆症状逐渐发展≥5 min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连续发生≥5 min;③每一症状持续≥5 min并<60 min。(4)不能归因于其他疾患的头痛。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和《中医内科学》各版统编教材[6-8]辨证为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主症:头痛胀痛或如刺,经久不愈,固定不移;次症:畏风或因遇风而发,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偏头痛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③病程在6个月以上;④近3个月以来,每月头痛发作次数≥2次;⑤年龄18~70岁之间;⑥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对药物成分过敏者;⑤其他特殊类型的偏头痛,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者相关头痛。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予以剔除;②未按规定用药者予以剔除;③失访者视为脱落;④疗程中患者自行退出者为脱落;⑤疗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治疗的病例均视为脱落。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头痛宁方(川芎40 g,白芷10 g,细辛3 g,薄荷30 g,青风藤15 g,天麻20 g,郁金12 g,炒僵蚕12 g,地龙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早晚各200 mL口服,疗程30 d。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1104433,5 mg/粒)口服,每次1粒,每日1次,疗程30 d。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2.1 偏头痛发作情况 分别于用药0、30 d采用计分法记录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的情况[9]。①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或以上为6分,3~4次为4分,2次或以下为2分;②程度:发作时需卧床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2分;③持续时间(直接记录头痛发作时间至头痛停止时间并计算持续时间,如果患者疼痛时入睡,到醒来时头痛已消失,则醒来的时间为头痛停止的时间):2 d以上为6分,12~48 h为4分,<12 h为2分;④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声、畏光等3项以上为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总分≥17分严重头痛,总分12~16分为中度头痛,总分7~11分为轻度头痛。

2.2.2 不良反应 记录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反应,包括思睡、疲惫、恶心、胃部不适感,具备其中之一者即视为不良反应。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或以下。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各项指标得分及总分比较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宁方及氟桂利嗪均可改善偏头痛。2组治疗前各指标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发作次数分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分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宁方在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方面不如氟桂利嗪,但在缩短发作时间和改善伴随症状方面优于氟桂利嗪,见表1。

表1 偏头痛发作情况各指标得分及总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x±s,分)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发作次数 试验组 3.52±1.33 3.12±1.17 0.022

对照组 3.44±1.23 2.16±0.55 <0.001

P值 0.826 0.001

程度 试验组 4.48±1.67 2.88±1.17 <0.001

对照组 4.24±1.67 2.88±1.30 <0.001

P值 0.612 1.000

持续时间 试验组 4.24±0.66 2.16±0.80 <0.001

对照组 4.00±1.00 3.28±1.14 0.001

P值 0.323 <0.001

伴随症状 试验组 2.68±0.48 1.68±0.69 <0.001

对照组 2.60±0.50 2.04±0.79 0.001

P值 0.565 0.009

总分 试验组 14.92±3.32 9.80±2.86 <0.001

对照组 14.28±3.73 10.28±2.75 <0.001

P值 0.524 0.548

3.2 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情况各项指标得分及总分差值比较

发作次数差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总分差值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宁方在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方面不如氟桂利嗪,但在缩短发作时间、改善伴随症状方面优于氟桂利嗪,总体疗效头痛宁方优于氟桂利嗪,见表2。

表2 偏头痛发作情况各指标得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值2组比较(—x±s,分)

项目 试验组(50例) 对照组(50例) P值

发作次数 0.40±0.82 1.28±1.28 0.006

程度 1.60±1.53 1.36±1.50 0.577

持续时间 2.08±0.70 0.72±0.98 <0.001

伴随症状 1.00±0.71 0.56±0.77 0.040

总分 2.08±0.70 0.72±0.98 <0.001

3.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优于氟桂利嗪胶囊,见表3。

表3 2组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8(16.0) 38(76.0) 4( 8.0) 92.0

对照组 50 10(20.0) 22(44.0) 18(36.0) 64.0

注:2组比较,P=0.037

3.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0例),对照组为80.0%(4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安全性优于氟桂利嗪胶囊,见表4。

表4 2组偏头痛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思睡 疲惫 恶心 胃部不适感

试验组 50 0 0 5(10.0) 7(14.0)

对照组 50 18(36.0) 33(66.0) 3( 6.0) 5(10.0)

注:2组比较,P<0.001

4 讨论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偏头痛发病率逐年增高[10]。偏头痛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头痛”“头风”“脑风”“首风”等范畴。随着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不断完善补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11-15]。

笔者认为,本证虽以外风诱导而发,而络中之瘀为发病之根本因素,故在祛风同时应重点行散络中之瘀,由此制定出头痛宁方。方以川芎为君,取其祛风止痛、通散络中之瘀;配伍白芷,气味辛香走窜,加强其散瘀作用,并能宣清窍,使窍通瘀散而痛止;薄荷疏风化浊,清利头目;天麻既祛风,又通络止痛,能助川芎通络散瘀之力;地龙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郁金能行能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以行散络中之瘀;僵蚕能够祛风解痉;青风藤和细辛对祛风止痛有奇特功效;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研究表明,偏头痛为一种离子通道异常疾病,而钙通道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阻断钙通道就成为偏头痛治疗及预防的重要策略。氟桂利嗪胶囊是治疗此疾病较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可以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阻断病理情况下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解除脑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还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传递和大脑皮层抑制性扩散的发展,改变神经元兴奋性[16]。其疗效已得到众多研究试验的证实。该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出现头昏、头胀、疲乏、思睡、恶心、呕吐、胃痛或皮肤过敏等不适。因此,本研究以氟桂利嗪作为对照,观察2组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头痛宁方及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均有疗效,但头痛宁方的总有效率高于氟桂利嗪胶囊。进一步分析可知,头痛宁方在降低疾病发作次数方面不如氟桂利嗪胶囊,但在缩短每次发作时间、改善伴随症状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氟桂利嗪胶囊,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氟桂利嗪胶囊。综上表明,中药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6.

[2] REDILLAS C, SOLOMON S. Prophylactic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daily headache[J]. Headache,2000,40:83.

[3]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Headache Disorders (2ed)[J]. Cephalalgia,2014,24(S1):1-160.

[4] 乔向阳.头痛疾患的分类和诊断(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 19(18):22.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

[6]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9-201.

[7]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7-348.

[8]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06-308.

[9]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10] 王玉香,庞来详.偏头痛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S1):96-97.

[11] 邵明.偏头痛证治[J].新中医,1991,23(3):52-54.

[12] 卢明.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近况[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6,2(1):26-28.

[13] 樊志明,包科颖.中医中药为主辨治偏头痛120例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324-325.

[14] 张国明,邱捷.川芎嗪注射液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8):135-136.

[15] 赵永烈,王玉来,姚卓亭,等.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风热证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2):1542-1544.

[16] EVERS S. Drug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children:a comparative review[J]. Paediatr Drugs,1999,1:7-18.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临床研究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动态X光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