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兼论大学与体育的现代性契合

2016-03-29 15:27周正卿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现代性大学体育

周正卿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兼论大学与体育的现代性契合

周正卿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具有“卓越的研究、顶尖的教授、学术的自由、规范的管理、先进的设备、充足的资金”等几个必要特征。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体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特别在其国内顶尖大学中,通常把体育看作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课程为分析对象,认为大学的开放精神与体育的参与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体育的理性主义以及大学的卓越品质与体育的超越精神3个方面具有现代性的契合点。

世界一流大学;体育课程;现代性

体育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既是大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结合点。例如,哈佛大学通过体育构建了引以为豪的哈佛体育社区;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既有卓越的学术表现又有杰出的体育成绩。相对于闻名世界的美国校际联盟竞技体育(如NCAA)而言,国内学者对以面向校内师生为服务对象的体育课程的关注度似乎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体育课程作为美国一流大学体育教育(甚至是全校育人环节)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其在课程设置、课程种类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均形成了各校的传统与特色,能够反映出一所学校对体育教育的定位及治学理念。另外,相较于竞技体育,体育课程服务对象更为广泛、数量也更多。因此,本文正是基于对美国顶尖大学的体育课程为切入点,思考如何理解世界一流大学对体育教育的定位。

1 大学与体育“现代性”的契合

何为“现代性”?不同学者对“现代性”概念和内涵有不同理解(鉴于“现代性”问题仍未形成定论,将大学与体育集中在“现代性”点上的确是冒险。但考虑到现代大学、现代体育都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因此笔者认为理论上来说大学与体育是存在“现代性”契合的)。哈贝马斯指出:“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挑战。从实证的观点看,这一时代深深地打上了个人自由的烙印,这表现在3个方面:科学的自由,自我决定的自由,自我实现的自由。”相对于哈贝马斯“自由性”的观点,安东尼·吉登斯则强调现代性的“时间性”与“制度性”的特征,认为:“现代性大约出现17世纪出现在欧洲,从内容上大致等同于工业化世界,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产生着影响。”可以说“自由性”“时间性”与“制度性”都是对“现代性”的诠释。

现代大学的现代性。大学的现代性问题源于人们对社会发展现代性的认知。马克思·韦伯在论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当中,认为世界“祛魅”化(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了。19世纪,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现代大学将中古大学的基督教神学信仰转变为人文精神信仰之后,意味着在大学层面“宗教神性被技术和计算替代,世界观被理智化,世界被文化和科学所控制”。邓和平(2005)指出,现代大学至少在文化精神、组织制度和社会行为3方面具有现代属性。

现代体育的现代性。阿伦·古特曼对现代体育本质采用“韦伯式解释” 的尝试,给予了我们一次谈论体育与社会“现代性”问题的机会。阿伦·古特曼认为,“韦伯式”的优势在于“该模式使人能从微观世界(现代体育)中看出宏观世界(现代社会)的特征——世俗主义、平等性、专业化、理性化、科层化和量化”。在阿伦·古特曼看来,除了以上6种特征外,体育中的“追求记录”这一显著特征共同解释了现代体育的本质。

我们再次回到对大学与体育“现代性”之契合的讨论中。在了解马克思·韦伯论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的“理性主义”观点后,就不难理解大学与体育之间为何会共享“现代性”问题了。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一下几处契合点:(1)大学的开放精神与体育的参与精神;(2)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体育的理性主义;(3)大学的卓越品质与体育的“超越精神”。

2 世界一流大学体育课程的特色之处

本文选取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课程作为分析对象,是基于以下考虑:(1)按照西方主流机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THES)的评价,以上学校均位于世界大学排行最前列,其办学理念、学术声誉、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本文所选大学均为私立性质,一方面私立大学引领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私立大学的运行相对独立,受外部干预较少,课程设置等制度更能体现大学治校理念和本身意志。因此,将上述大学的体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无论在体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治学理念方面还是体育与大学教育中的定位方面,均对世界一流大学与体育的“现代性”契合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2.1哈佛大学与“参与体育”

哈佛大学的体育课程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算不上是特别突出,但是其在美国大学中的影响是最大的,以至于学者们谈到几乎所有体育问题时,都不能不提到“哈佛”。首先,美国近代体育先驱沃伦在1830年哈佛体育馆开馆纪念演讲中发表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的主题演讲,第一次使用了“体育”词语;其次,哈佛大学全美竞技项目设置最齐全的大学,全校代表运动员1 000多人,占本科生人数的15%左右,是全美拥有运动员最多的大学之一。在庞大的竞技项目身旁,面向全校师生的体育课程定位非常明确:在具有高度竞争性的教育环境中,使体育参与者能在身体、情感以及社会交往方面获得至关重要的益处。哈佛大学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健康、幸福、娱乐和社交,因此学校通过体育课程建设一个体育社区,鼓励更多的学生、教师和校友参与到其中,培养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学会利用业余时间锻炼,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体育锻炼中收获健康的体魄,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最终获得幸福感。

2.2斯坦福大学的“整体体育”

“整体体育”首先表现在对于体育课程的定位上。斯坦福大学将体育课程归为全校课程目录中一个独立的科目分类,命名为“竞技、体育与娱乐”(Athletics,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课程包含4个子类,分别为竞技、俱乐部运动与武术(Athletics,Club Sports,Martial Arts),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及健康教育(Wellness Education)。“整体体育”其次表现为课程种类的全面性上。斯坦福大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的丰富程度上都是全美屈指可数的。全校7 800名本科生和6 600名研究生共享158门体育课,其中ATHLE 80门、PE 42门、OE 16门、WE 20门。“整体体育”最后表现为健康与人为绩效项目(Health and Human Performance)的设立。该项目包括领袖学院、户外教育、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4个单元;目的是建立综合的、有变革能力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鼓励学生终身健康行为。HHP是全美综合性大学中少有的将体育精品课程独立编排并致力于培养体育精英人士的项目,其价值在于:自我实现(通过激励与学习达到自我效率,激发自身潜能);均衡发展(给予个人重新认知以及实现福祉的机会);社区构建(提供社交活动的包容性环境);领袖气质(培养具有学识和技能的积极公民领袖代表)。

2.3哥伦比亚大学的“强制体育”

哥伦比亚大学对于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以及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体育必修课(其他院系学生选修课体育,但仍有机会参加“必修体育”项目)。对于参与“必修体育”项目的学生来说,“强制性”体现在:有2个学期需要进修体育必修课(体育必修课不向学生收取费用,每个运动项目课最多给予1个专业学分);可以额外再选择进修1~2个必修体育学分(总计不能超过4学分);至少1学分的体育必修课要选择Barnard体育课程或舞蹈技术课程;所有课程(包含选修课)成绩评定结果为“通过或失败”;所有参与学生必须通过游泳测试;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鼓励参加初级游泳课;若学生已经参加过1学期的初级游泳课且仍未通过测试,必须“交费”再次申请游泳课程。

3 思考与借鉴

思考之一:体育课程的“娱乐消遣”定位,体现了大学体育中“参与精神”。几乎毫无例外地,美国大学中将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程归为位于娱乐课程中。“世俗主义的价值观”告诉我们,现代大学制度与现代体育同样产生于韦伯所论述的“袪魅时代”。虽然体育源自于宗教祭祀活动(正如现代大学脱胎于中古时代的神学院),但其已经成为“追求自身愉悦的世俗活动”。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从事体育活动首先是为了达到身心的愉悦。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哈佛大学认为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健康、幸福、娱乐和社交”了。

思考之二:体育课程“消费行为”特征,体现了大学体育的“理性精神”。在我们选取的样本中,所有私立大学都对课程实施采取了“收费”措施。即便设置在必修体育课(免费)的大学,选修课(收费)也占有更大比重。稍微放开视角,我们就会发现,不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大学,在美国大学中“修体育课是要花钱的”。一方面,美国大学体育观认为“身体是你自己的”,因此锻炼自己的身体必然要付出一定成本;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认为“体育课收费”反映的是现代体育的“理性主义”。因为,“收费”意味着学生在选择课程时会更加慎重,既要达到自身身体素质的能力范围内,还要考虑学习一项技能对未来生命健康的支持(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终身体育”的思考);另一方面,“收费”也是对学生保证完成体育课程的一种约束。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体育“理性主义”与大学“科学精神”的契合。

思考之三:编制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体现了大学体育的“超越精神”。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体育课程设置种类非常丰富,覆盖面积广:户外锻炼、水上运动、身体专项素质练习、舞蹈技巧课程等都是几乎所有大学中必设的体育课程。特别是美国高校极为重视对身体素质类课程的开始,设置种类繁多、项目目标专一,极为重视有氧耐力、力量、柔韧等素质的提升。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多元化”“多样性”是现代体育“专业化”特质的反映。大学中对普通学生(这里区分竞技运动员)提供具有专业性质的体育课程,体现了世界一流大学力图通过体育的“超越精神”培养学生的追求卓越的品质。

[ 1 ] 刘念才,Jan Sadlak.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 2 ] 包亚明.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23.

[ 3 ]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55.

[ 4 ] 杨启铎.马克思、韦伯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比较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 5 ] 于可红,张俏.世界一流大学与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94.

[ 6 ] 隋晓航.美国大学体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例[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15.

[ 7 ] 郝光安.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整体改革与创新[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9):44-46.

[ 8 ] 王静,刘凯.中美两国高校体育活动内容与分类的比较研究[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77-81.

[ 9 ] 薛文标,王萍丽,陈沧渊.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竞技体育主要特征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9):68-72.

[ 10 ] 古特曼.从仪式到纪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204.

G807.0

A

1674-151X(2016)07-01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05

投稿日期:2016-05-05

周正卿(1985—),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体育产业。

猜你喜欢
现代性大学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