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2016-03-29 15:27赵俊浩余时平童锦峰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院校资源

赵俊浩,余时平,童锦峰

(1.湖北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基于新媒体条件下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赵俊浩1,余时平2,童锦峰2

(1.湖北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本文立足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对策研究分析,旨在更深层次地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新媒体;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社会产业升级的加快,互联网等通讯媒体已然成为大家都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正慢慢步入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出现的新媒体形态,具体是指以互联网技术、电子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机等设备终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向用户传递信息并提供服务的传播媒体。在此社会经济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将未来发展方向聚焦到新媒体领域,新媒体下的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就是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革新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实质则是个人本身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因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与体育课程相关的体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过程中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总和,是完成体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也是实现体育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当前新媒体条件下,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体育教材、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运动竞赛、体育校园文化、网络互动平台、微教室、户外体育设施等诸多内容。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资源,除与普通高校课程资源类似之外,还需包括与职业特性相关的具体内容。良好的体育课程资源对落实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高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严重不足,不仅相关内容缺乏,而且体现高职院校职业特性的课程内容少之又少。

例如,在体育教材的开发方面,虽然目前高职体育教材从总量来看,数量较多,但多数内容与普通高校体育教材雷同,体现高职职业特性的教材少之又少,各校之间往往自编自用,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造成体育教材乱象现象严重。另外,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体育项目设置基本沿用传统体育项目,而对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需求的体育项目鲜有开发,如户外拓展、轮滑等项目开发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再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出现,给体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体育教学掌上APP、QQ、微信、微博、E-mail等网络互动平台,以及MOOCS、微课、翻转课堂为主的微教室。然而,当前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体育课程资源在此类领域关注度不够,开发进度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再者,在运动竞赛和校园体育文化方面,各高职院校往往都采用临时性策略,有比赛任务则临时组队,突击训练,缺乏有限的运动竞赛机制。因此,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严重不足,急需加以解决,以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身心需求。

2 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路径分析

2.1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1.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媒体互动协作教学 新媒体互动协作教学是以分布交互式网络为依托,教师在网络终端上设置“讲台”,在网络上开设“网上课堂”,将上课的声像、图文数据等从网络传送到各个终端。此类教学模式,因操作简单、直观性强等优势,可较好地辅助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例如,在难度较大的技巧类项目教学中,由于动作繁杂,加之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在实践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同一时间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整套动作,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像或动画演示体育过程等形式,利用网络终端等平台,将体育教学内容传送到各个客户端,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体育动作,掌握动作要领,学生亦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对项目的掌握情况继续学习,此类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教学矛盾,而且可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体育的激情,同时对于参与互动协作教学的参与者可不断提高信息化处理能力,促使自身信息化素养的提高。

2.1.2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媒体选择教学 新媒体选择教学是借助互联网等传播工具,教师将相关授课内容、课件及文档等图像和文字资料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上,学生利用浏览器等其他途径在相关界面上进行信息查询和课程点播,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巩固。此类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限制,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和自身等方面的限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点播合适的体育教学内容。当前,利用新媒体教学的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已初步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因此,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高职体育教学在新媒体选择教学此类领域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等平台,除将教师自身的教学内容上传到指定的服务器上之外,亦可将校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等存放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1.3基于网络互动平台的新媒体互动和评价教学 新媒体互动和评价教学是利用校园网、班级教学QQ群、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现代化交流手段,体育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采用匿名的方式对于所谈论的焦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根据学生体育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一定的基础。此类教学模式,不仅让教学主体双方参与其中,增进了师生彼此的了解,而且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可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生通过互动,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要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2.2深层次开发体育课程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交流适应能力

2.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体育设施,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学校体育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因此,增加资金投入,改善体育设施环境,是体育课程改革中无法回避的话题。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相关规定,加大投入力度,对于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校内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通过有效管理和延长体育设施开放时间,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另外,成立体育设施管理会,对整个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有效的监管,保障体育设施应用于满足广大师生的体育活动需要,严禁挪用和转借他人使用。最后,学校需成立体育设施维修委员会,定期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检查,排查出一些影响师生安全隐患的体育设施,并及时上报学校,及时更新维护。

2.2.2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乐趣,真正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同时,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彼此的沟通和了解,加强自身沟通和协调能力。因此,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势在必行。

首先应立足学校实情,改革活动载体,努力打造年级、二级学院和学校三级体育竞赛的“金字塔式”的体育赛事结构。其次,加大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运动会开展力度,充实体育课外活动体系。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运动会,为学校培养出一支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高绩效学生干部队伍,也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因此,各学校应立足自身的实情,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体系。

2.2.3加大体育知识普及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知识的获得和有效掌握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也是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现实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体育知识在学生中的传播,加大体育知识的普及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依据。根据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需求,可在前期了解的基础之上,组织开展专题体育知识讲座,以及共同观看体育赛事和新闻媒体播报等途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律,掌握其一定的运动方法,并在运动损伤等突发事件中能够采用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为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

2.3适应时代潮流,大胆引入新兴项目之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3.1开展“信任背摔”项目,建立团队信任 “信任背摔”这一项目以分队形式进行,每分队10人左右,要求1名队员站在高台,高台高度根据需要可灵活安排,双手交叉紧贴胸前,双腿并拢,身体绷紧成直线并向后倒去,团队其他成员两腿成弓步,双手互搭成网,当高台队员倒下时稳稳拖住其身体,团队队员依次交替进行。这一项目要求队员对团队要有强烈的信任感,以及团队成员之间要具备较高的默契感,通过此类拓展练习,不仅有助于克服练习者的恐惧心理,培养个人对团队的信任力,而且有助于队员之间沟通了解,提高队员的彼此信任程度。进行此类项目时,可能会遇到队员产生畏惧心理,对团队产生不信任感,要求体育教师做好其他队员安全保障工作之外,还要鼓励练习者相信队友,勇于克服恐惧,战胜和超越自己,从而不断提高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2.3.2开展“无敌风火轮”项目,提高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无敌风火轮”项目以团队形式进行,根据需要可灵活安排团队人数,人数越多,难度越大,要求团队所有队员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师提供的报纸、胶带和剪刀等器材,集中团队的智慧,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最坚硬的履带去完成规定的赛程。此类项目要求集中团队所有人智慧,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足以完成赛程的履带,同时在履带运行过程中所有人必须协商一致,用统一的步伐统一节奏,形成强大的整体效应,保证在不破坏履带的情况下,快速完成目标。通过此类项目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团队创造力,而且可以让队员建立团队意识,清晰认识到个人行为必须服从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3.3利用“求生墙壁”项目,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求生墙壁”项目以团队形式进行,根据需要可灵活安排,要求团队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快速翻越一定高度的墙壁,这就要求一大批队员要甘于充当人梯,让其他队员借助自身身体率先翻越墙壁,随后大家协作把充当人梯的队员拉过墙壁。此类项目危险系数较高,要求必须做好充分的后勤安全保障工作,同时根据队员的身体条件安排合适的墙壁高度。通过此类项目,可不断培养学生甘为人梯的奉献意识,同时可加强团队彼此的沟通了解,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条件安排合适的角色,促进学生团队意识的不断养成。

2.3.4开展“多人多足”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多人多足”项目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团队人数根据需要可灵活安排,要求每个团队利用教师提供的绳带,队员彼此之间左右脚固定成一整体,快速完成规定的赛程。此类项目操作简单,教师可控性较强,但要求队员之间必须步伐一致,紧密配合,否则极容易出现摔倒等情形。通过此类项目训练,可不断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服从集体的团队意识的形成。

3 结 论

3.1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以互联网为主要通讯工具的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体育课程开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3.2新媒体条件下,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单一,缺乏与时俱进,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

3.3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利用好新媒体带来的重要机遇,加快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深层次开发体育课程校内外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培养学生交流适应能力;最后,适应时代潮流,大胆引入新兴项目之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 1 ]牛映雪,鹿国晖.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 J ].新课程:中旬,2012(10).

[ 2 ]李俊鹏.基于培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探索[ J ].科技致富向导,2013(6).

[ 3 ]陈青.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D ].吉首:吉首大学,2012.

[ 4 ]张平.邢台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2.

[ 5 ]侯歆.德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研究[ 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G807.4

A

1674-151X(2016)07-11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59

投稿日期:2016-05-03

赵俊浩,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院校资源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比亚迪集团扶贫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