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体育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
——基于2008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2016-03-29 15:27王春玉朱学涵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研究

范 恺,王春玉,朱学涵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女性体育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
——基于2008年以来CNKI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范 恺1,王春玉2,朱学涵3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通过对CNKI数据库2008年以来的关于“女性体育研究”的602条文献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和综述,探讨未来女性体育的研究趋势。研究表明:学术界对于女性体育研究的关注度并不稳定,其研究的领域与学者较为单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对于“女性体育参与”和“女性体育推广”等方面均需提高;在研究方法上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学者对于女性体育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女性体育的研究价值、女性体育的参与以及女性体育发展等维度;当前女性体育研究缺乏系统性;女性体育消费的经济学研究、性别与女性体育观念转变以及女性体育传播及相关研究是未来女性体育研究的趋势。

女性体育;性别;研究现状;综述;未来走向

女性的体育参与历程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女性体育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关于女性体育的研究也逐步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更是掀起了我国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热潮,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女性体育始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术论题。通过对近年来女性体育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掌握研究现状与动态,发现不足,把握趋势对于加强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体系构建和促进学科发展均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对CNKI数据库2008年以来的关于“女性体育研究”的602条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女性体育研究提供参考。

1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基本态势与重点视域

1.1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基本态势

1.1.1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中国女子体育兴起于1898年,当时的女子体育兴起与女性的解放密不可分。而学术界第一次将视野转向女性体育却是在1998年,笔者以“题名”为搜索途径,以“女性体育参与”“奥运会女性”“女性锻

炼”“女性体育传播”等为模糊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中的中国文献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2008年1月1日—2016年6月16日期间有关“女性体育”的各种类型的论文共602篇,之所以从2008年开始,是因为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中国在金牌榜上拔得头筹的同时,女性在奥运会中不俗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就也使学术界将更多的目光投入其中,因此在2008年有关“女性体育”的论文数量有一个小幅度的提升。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可以发现,论文研究的领域宽泛,不仅对“女性体育参与方式”“身体观对女性体育的影响”“城市职业女性体育参与与生活方式”等有关体育参与的方面进行了研究,还对“女性体育消费”“女性体育形象”等领域有所涉及。但对女性体育研究的深度有待探索,无论是在“女性体育参与”还是“女性体育推广”方面都有待提高。

1.1.2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方法归类

通过阅读当前学者有关女性体育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问卷调查法。学者们需要针对女性体育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拟定问卷,如冯媛媛(2012)的“近十年国内女性休闲研究现况分析”等。(2)实地调查法。为了了解各地不同女性的体育参与方式及现状,学者们需有针对地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实地走访,得到第一手资料,为研究的进行提供有利的证据,如陈荣静(2012)的“女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以河南省淮阳县的调查研究为例”;陈欢(2014)的“玉溪市城市女性体育消费的实证研究”;徐爱萍(2015)的“城市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等等。(3)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对女性体育的研究中,学者们广泛地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对其进行分析。如高峰(2012)的“性别、权力与体育:中国女性体育研究进展——基于“十一五”以来CNKI数据的文本研究”;杜建林(2013)的“我国农村女性体育研究进展”等。以上调查方法通常需要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对女性体育发展的“纵向”型历史的系统分析和“横向”型关联性影响进行分析。

1.2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重点视域

1.2.1女性体育的研究价值 女性体育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者对女性体育的价值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济价值,女性体育对消费会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谢小龙认为,明星崇拜和体育商品的特性会影响女性的体育消费。钟宇静将现代女性体育消费特征总结为“体育消费体现‘女性的力量’;整体消费水平依然较低;消费结构较为单一”。其次是文化价值,女性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的扩大体现在日常生活及各大赛事中,这不仅对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普通女性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营造体育强国的文化氛围,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能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内涵。欧平通过对现代性别意识觉醒与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索,认为“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与女性体育休闲文化的发展和衷共济、休戚相关。最后是社会价值。出于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体育明星通过媒体树立良好的形象,将充分发挥社会价值。李为广认为,体育明星偶像崇拜是一个由欣赏到认同的发展过程。女性运动员会带来更大的认同感,发挥女性体育明星的明星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尤其对青少年的体育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1.2.2女性体育的发展研究 首先,女性体育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朱静认为媒体对于女性体育的报道较少。喻丙梅认为,不仅在参赛项目上呈现出男女平分秋色的状态,而且奥运会的管理层也出现了女性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在奥运会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王辉认为城市女性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能给女性带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情绪。早在1985年张建中等就认为,在青春期这一生长发育突飞猛进的时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体育锻炼则对青春发育起着正面的作用。而后的研究则更趋多样化,阳煜华通过对穆斯林世界中的女性进行研究,认为虽然大众体育在穆斯林社会信仰的背景下龃龉前行,但女性体育与其宗教信仰在本源上并不冲突,女性体育也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跨越性别的鸿沟,穆斯林女性也开始更多地融入世界主流社会。随着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多人将目光投入女性体育参与与生活质量的研究上去,刘霞认为女性与体育相互依存,在社会中承担着不同于男性的特殊角色,体育运动有助于提高体能、智力和身体健康,而这些因素与生活质量密不可分。

1.2.3不同年龄段普通女性体育运动参与 各个年龄阶层的女性体育参与的方式各不相同,青少年女性的体育参与对其审美的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李宋认为,过度追求身体的瘦弱而忽视了身体健康的审美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忽视了内在价值,出现对自我价值认识的误区。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健身房,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了健康的审美塑造。梁建平认为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更具有现代知识女性的思想特征,他们认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文化,享有平等参与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女性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展现自身价值。中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则更多地集中在追求健康上,崔思松和程云峰分别就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对血脂水平和心理情绪的影响做了研究,发现中老年妇女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2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整体评述

通过对女性体育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学者对女性体育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成果的数量较多。二是研究领域广泛。以“篇名”为搜索途径,以“女性体育消费”为模糊关键字搜索近10年的文献有55篇;以“女性体育锻炼”为模糊关键字的文献有66篇;以“女性体育文化”为模糊关键字的文献有17篇;以“女性奥运会”为模糊关键字的文献有14篇。对各年龄段、各阶层、各地区女性的研究也各有涉及,但主要还是集中在青年女性以及职业女性身上,对青少年以及中老年女性的研究非常少,大多停留在健康与体育参与上,没有搜索到有关家庭女性体育参与的文献。三是研究缺乏系统性。近几年对女性体育的研究备受关注,而且研究数量众多,但缺乏基础理论研究,这说明现阶段对女性体育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虽然数量很多,但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仍需要继续挖掘。由此可见,我国对女性体育的研究缺乏更系统性、更深入性的研究。如何系统深入地对女性体育进行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从实践与理论做出进一步回答。

3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前景

3.1女性体育消费的经济学研究

通过对文献的查看,有关女性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女性上,研究包括女性体育消费行为、观念、心理等方面,主要目的有为女性体育参与的消费者提供参考性意见、为商业健身场所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改进商品以促进女性对体育的消费。将经济模型引用到研究中来,通过借助模型研究女性体育消费行为以及市场波动的周期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女性体育消费以及市场的发展。由于研究并不针对所有女性群体,因此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大,将经济模型与实际结合的可行性也有待参考。充分利用女性体育的市场机制进行预测,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平稳运行。

3.2性别与女性体育观念转变的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这个有着强烈性别色彩的词语渐渐地走向了两性平等。首先是在各大体育赛事中,尤其是在跳水、乒乓球等领域,女性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虽然在足球、篮球等体育大项上男子比赛的数量以及影响力都远超女子,但在我国,无论在足球还是篮球项目上,女性运动员的表现都显得令人格外欣慰。其次女性的审美观开始转变,对健康美的追求使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健身房,参加体育锻炼。除了职业女性的体育锻炼之外,中小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使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之中。而中老年女性的体育锻炼则主要集中在广场舞上,但形式比较单一。由此可见,女性对体育锻炼的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此带来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数量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3.3女性体育传播及其相关研究

目前,针对女性体育的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女性运动员退役后的工作也需要更好地安排,女性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也主要集中在嫁入豪门生活,运动员对促进女性体育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需要更多的媒体进行宣传。媒体对于女性体育赛事的报道也比较缺乏,关注过多地集中在男性运动上或以男性为主导的项目上。对于普通人而言,媒体对健美的宣传有走向极端的趋势,媒体的过度宣传使女性参加健身变得十分盲目,有的甚至不考虑自身的身体情况过渡健身,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对中老年女性的体育锻炼项目——广场舞,媒体则大多是消极的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体育参与。

4 结束语

女性的体育参与历程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女性体育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的进步,近年来关于女性体育的研究也逐步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通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评述可以发现当前女性体育研究缺乏系统性;女性体育消费的经济学研究、性别与女性体育观念转变以及女性体育传播及相关研究是未来女性体育研究的趋势。

[ 1 ]谢小龙,季浏.湖南省城市中年职业女性体育消费心理行为特征分析[ 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94.

[ 2 ]钟宇静,谭朋,于晶,等.中国女性体育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98-100.

[ 3 ]欧平.试论中国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203-206.

[ 4 ]李为厂,汪静.体育明星崇拜的社会效应分析[ J ].科技信息,2010,32:96-98.

[ 5 ]王智慧.性别差异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7):16-21.

[ 6 ]喻丙梅.女性在奥运会中的角色转换[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4):64-67.

[ 7 ]程云峰,赵毅华.体育锻炼对老年妇女心理情绪影响探讨[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70-71.

[ 8 ]刘建中,张国栋,王文英,等.体育锻炼对女性青春期发育的影响[ J ].学校卫生,1985(4):13-16.

[ 9 ]阳煜华,仇军,徐博,等.穆斯林女性、体育参与和身体文化论衡[ J ].妇女研究论丛,2013(3):76-83.

[ 10 ]刘霞.让女性体育参与和生活质量同步提升[ N ].中国妇女报,2012-12-25.

[ 11 ]李宋,周芊卉.基于社会学视角下女性青少年体育审美观解读[ J ].现代交际,2013(8):127.

[ 12 ]孔冬梅.老年妇女的体育活动和血脂及脂蛋白[ J ].中华全科医学,2013(3):62-63.

G812

A

1674-151X(2016)07-14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73

投稿日期:2016-06-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进教师科研项目(15QD19)。

范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