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在儿童牙科恐惧症中的应用

2016-03-29 11:29陈隆斌徐瑞卿金时清邬庆菊
现代医院 2016年9期
关键词:龋病牙科恐惧症

徐 燕 杨 帆 陈隆斌 徐瑞卿 金时清 邬庆菊

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在儿童牙科恐惧症中的应用

徐 燕 杨 帆 陈隆斌 徐瑞卿 金时清 邬庆菊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优化结合在儿童牙科恐惧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 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初诊的具有牙科恐惧症患儿100例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性别、初诊行为在治疗前、中、后进行对应的综合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对照组常规临床治疗,记录并分析患儿配合治疗情况。结果<5岁患儿研究组与对照组配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5岁患儿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患儿明显配合治疗并随着年龄增大及复诊中更趋配合,两组不同性别各年龄患儿配合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优化结合能有效减少或消除儿童牙科恐惧症,提高患儿的就诊治疗率、治疗效率和质量,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牙科恐惧症;儿童;心理干预;无痛治疗

【Author's address】The No.2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Jingdezhen 333000,China

牙科恐惧症(Dental Phobia,DP)是导致儿童龋病治疗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是指牙科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行为上表现为对牙科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的现象[1]。研究表明DP患者中75%~90%产生于儿童时期[2],初诊时的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极为重要,DP给治疗带来困难及危险,如发生意外穿髓、器械折断、口腔软组织创伤等,对牙科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极为不利,龋病继发牙髓病,根尖周病等恶性循环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本研究应用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使患儿在相对心情放松下得到高效、及时地诊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儿童DP,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口腔门诊初诊的3~12岁具有DP患儿100例,男女均等各50例,≥3~<5岁20例,≥5~<7岁22例,≥7~<10岁28例,≥10~≤12岁3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内容包括中、深度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乳牙滞留,窝沟封闭等。纳入标准:初诊,采用改良中文版儿童恐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hildren’s Fear Schedule-Dental Subscale,CFSS-DS)标准[3]筛选诊断为DP患儿,两组间患儿CFSS-DS值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长知情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有系统性疾病或精神病、智力发育障碍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心理干预(由我院熟知儿童生理和心理及行为特点的专科心理医师培训合格的高年资口腔医师和护师操作并参与I型DP患儿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凝胶的使用或表麻下局部浸润、阻滞麻醉必要时专科麻醉医师药物镇静、全麻)全方位优化结合,对照组不进行全面心理干预,使用高速涡轮手机去龋临床常规治疗。

1.2.1 心理干预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性别、初诊行为在治疗前、中、后进行对应干预措施以达到心情放松,愉悦接受诊治为目的。主要为:①松弛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诊室布置的趋向家庭化、乐园化,分散对牙科的恐惧心理,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缓解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4];②消除陌生感:熟悉特殊牙科设备及器械,让患儿触摸口镜、镊子,听听钻牙手机启动的声音,喷出的水让他用手亲自体会;③模范作用:观看积极配合治疗患儿治疗过程或观看牙齿治疗、宣教录像片效仿无恐惧患儿良好行为;④告知-演示-操作(Tell-show-do,TSD):通过牙齿模型使用儿童易懂语言讲解治疗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演示后再实际操作;⑤正强化:可自行编讲充满儿童色彩的小故事转移患儿注意力或谈论动画片中的英雄作为正面模范引导其行为至积极的方向,增强意志力和耐受力并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及医护真挚的爱心、亲切和蔼的态度耐心形象解答其问题;⑥家长支持:治疗前与家长做好沟通获得配合,让其陪伴在椅旁适时支持鼓励增加患儿安全感,避免欺骗、恐吓语言及粗暴行为,对于被溺爱任性的患儿治疗时家长暂时回避;⑦奖励法:我们用彩纸自制的帆船、千纸鹤、电话等手工品作为奖励很受欢迎,激发患儿的自信心而积极配合治疗。⑧脱敏法:正向努力无效时适当批评,通常是亲近-表扬-批评-表扬,如此“脱敏”循环反复直至完成诊治。

1.2.2 无痛治疗 怕痛是儿童DP的核心因素,对中、深度龋病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无痛微创去龋技术[5],通过化学凝胶选择性作用于感染牙本质破坏其胶原网状结构以达到“软化”目的,使其易被特定手用器械通过轻柔的刮擦或旋转方式去除。术中没有高速牙钻振动响声及喷出高压气水的刺激不适,易为患儿接受符合无痛微创治疗原则。对于疼痛明显的操作,如拔牙、开髓、根管治疗、脓肿引流等患儿适当使用局麻,采用表麻+浸润(或阻滞)麻醉方式注射,为避免治疗灯刺激和转移儿童视线可戴上卡通墨镜。操作中针对儿童口腔小,唾液分泌多,张口时间短,忍耐性差等特点实行规范化四手操作,医生技能娴熟,稳、准、轻、巧并尽量短时间高质量完成治疗。采用逐渐暴露法由轻到重,由邻牙到患牙,由患牙非敏感部位到敏感部位逐步检查治疗避免反复探查活髓穿髓孔。尽量做到无痛,无创伤,全神贯注精细操作。对患儿微小的进步进行赞扬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满足其自尊心增加荣誉感,建立友好融洽的信任关系。对于不能建立有效沟通的患儿经家长同意采用保护性固定开口器强制措施,但尽量慎用,必要时麻醉科医师药物镇静或全麻并全程监护。

1.2.3 治疗后的干预 询问患儿治疗感受,鼓励患儿乐于接受复诊,对配合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给予小奖励使其体验到看牙是个愉快的过程形成良好的牙科经历。同时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教,提高父母保健意识,定期口腔检查使儿童口腔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1.2.4 评价方法 根据Frankl临床行为分级法[6]由2名盲评人员对患儿客观行为表现、配合治疗情况独立进行评价分级取均值。分为4型:1型,拒绝治疗;2型,不配合,勉强接受治疗;3型,配合治疗,但有时紧张;4型,积极配合治疗。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计数资料数据进行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配合情况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记录两组各年龄患儿行为特征分型,见表1。可见3~<5岁以1型、2型为主,≥5~<10岁以2型、3型为主,≥10~≤12岁以3型居多。

2.2 据表2分析,大多数患儿初诊时具有DP,经过综合心理干预结合无痛治疗研究组<5岁患儿(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5岁患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I型、Ⅱ型患儿向Ⅲ型、Ⅳ型转变明显配合治疗。并随着年龄增大研究组更趋配合。

2.3 本研究男女不同性别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1 100例各年龄患儿的行为特征分型 n(%)

表2 两组各年龄患儿配合行为比较 [(n=50),n(%)]

表3 两组各年龄患儿不同性别配合行为比较 [(n=50),n(%)]

3 讨论

5岁以内患儿心理及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理解力、意志力、耐受力较弱,不易有效沟通,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处于“尚不能合作阶段”,部分患儿经心理干预和无痛治疗可间断配合完成治疗但需迅速、准确。对干预无效哭闹、闭嘴、反抗有多牙需治疗、患儿和家长不能多次就诊的Ⅰ型不配合患儿有专家认为采用强制手段会留下不良印象,造成成年后仍恐惧口腔治疗,在经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无全麻禁忌症的,推荐全麻下治疗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全麻并全程监护下完成,降低对患儿身心的负面影响,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7]。

儿童DP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儿童自身因素(年龄、气质特点、龋病程度)、父母因素及就诊环境因素等,随年龄增加儿童心理发育逐渐成熟,认知能力、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相应增长,DP发生率逐渐降低。父母对儿童口腔疾病知识缺乏或不够重视导致龋病逐渐加重出现肿痛不适才就诊会增加患儿对疼痛的恐惧和不配合行为发生。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口腔保健宣教力度提高父母保健意识。相关研究指出[6]儿童DP的发生与其气质类型有一定关系,根据标准化中国学前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s Temperament Scales,CPTS)的分类平易型、中间偏易型、麻烦型、中间偏烦型和发动缓慢型5类中麻烦型气质儿童适应缓慢,情绪消极,当患儿面对陌生牙科环境和新的治疗体验时常不能配合,哭闹挣扎抗拒治疗。平易型气质儿童相反心境积极,适应力强,易接受口腔治疗。研究组针对上述因素采用对应综合的心理干预与无痛治疗有效地减少或消除了儿童DP,说明这对初诊的DP患儿是十分必要的。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66%,龋均3.50,而未治疗率达到97.1%,有的地6岁儿童患龋率高达90%。反映我国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就诊率极为低下令人担忧的严峻现状。近年来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已引起口腔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降低和控制儿童患龋率,优化高效治疗儿童龋病是口腔医生刻不容缓的使命。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充满爱心、细心、耐心、高度责任心与娴熟精细的无痛操作技能(稳、准、轻、巧、快)全方位具体优化结合,人性化关怀贯穿始终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或消除儿童DP使龋病得到高效及时诊治和预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维护我国儿童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生命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及口腔医生长期不懈的努力。

[1] 徐秀敏,梅陵宣,任重鸿.两种行为管理方式下牙科恐惧症患儿的心率变化[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2):795 -782.

[2] LOCKER D,LIDDELL A G,DEMPSTER L,et al.Age of onset of dental anxiety[J].Dent Res,1999,7(3):790-796.

[3] 卢佳璇,余东升,林家成,等.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考评[J/CD].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3):288-294.

[4] 单俊文,单梓南,何志伟.口腔内科患儿的心理特点对牙病诊治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7):917-918.

[5] 谷 楠,刘富萍,张宇娜,等.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治疗及其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5):575-577.

[6] 苏吉梅,阮文华,叶笑味,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4):362-364.

[7] WEBB M D,MOORE P A.Sedation for pediatric dental patients [J].Dent Clin North Am,2002,46(4):803-814.

[8] 葛立宏.儿童口腔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12.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ainless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dental phobia

XU Yan,YANG Fan,CHEN Longbin,et al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painless treatment in children’s dental phobia.MethodsRandomly 100 cases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dental phobia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the dental clinic of the No.2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study group were applied the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all-round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ainless treatment to the children according to their age,gender,initial behavior,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in routine clinical ways.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hildren aged less than 5 year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ones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difference in cooperation in the group aged 5 years appea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to the group aged less than 4 years(P<0.01).The childre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cooperative and became more complying with the age.The patients behaved more actively to cooperate in the treatment.The gender did not play a role in the comparison(P>0.05).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ainless treatment may effectively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dental phobia of children,and improve the rate of the children’s diagnosis and referral as well as treatment efficiently.

Dental Phobi;Children;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Painless Treatment

R473.78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09.026

景德镇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2SZC048)

徐 燕 杨 帆 陈隆斌 金时清 邬庆菊: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徐瑞卿:景德镇市疾控中心 江西景德镇 333000

猜你喜欢
龋病牙科恐惧症
牙科手术
三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牙科膜片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口腔健康宣教对洁牙患者牙科焦虑心理的影响
错失恐惧症
牙科界茅台来了
密集恐惧症
龋活跃性与年轻人龋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口腔内致龋菌的活性与其龋病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我有开学恐惧症
180例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