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调试

2016-03-29 00:57商秀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异性友情爱情

商秀春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1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调试

商秀春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16)

目前,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男女朋友之间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刻不容缓.本文从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到如何调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调试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1]大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辅导员,应该积极正面的去教育引导,消除不良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 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众效应,其实也是羊群效应,由于受群体的影响,个人的思想观念或者动作行为,向大多数人的方向变化.羊群的组织很散漫,平时在一起也是胡乱地撞来撞去,一旦头羊动了起来,其他的羊就会不假思索地紧随其后,全然不顾前方有没有危险.其实,谈恋爱也一样,不管自己的理想与择偶标准,看见周围的同学秀恩爱,就有一种抓紧谈恋爱的冲动,特别是同寝室的同学,彼此影响更大.据调查,有16.8%的人谈恋爱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自己不谈很没面子”[2].

二是追求虚荣.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大学里能谈上恋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是有本事、有能力的象征.相反,没有恋爱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特别是有些女大学生,认为有男生追求、爱慕、庇护,才表明自己有魅力;追求自己的人越多,越感到自豪、荣耀.

三是功利心态.读大学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毕业后又将面临找工作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择偶标准日渐功利化,希望找到一个有钱有势的对象,以此来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他们把金钱和地位放在第一位,其它的基本不考虑或者考虑的很少.在大学生中,我们经常听到“和他(她)谈恋爱,我很满足,他(她)总是给我买一些贵重的礼物”“其实我爱的不是他(她),而是他(她)的金钱和地位,他(她)可以通过关系给我安排工作.”这里,爱情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了.

四是摆脱孤独和寂寞.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到异地读书,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渴望与人交往和亲近.如果这时有异性对他很好,就会很自然的把对家人的依赖,转为对异性的依赖上,以此来摆脱孤独和寂寞,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中学生比较自由,学习负担不是很重,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的学生因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而精神空虚,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摆脱空虚,寄托自己感情,这种情况男生多于女生.

五是安全需求.所谓安全需求,表现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如果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会避免焦虑和恐惧.“当这种需要未得到相应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统统指向安全.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可能仅仅为安全而活着.”[3]当代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安全指数不高.正因此如此,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所谈恋爱的人身上了.

2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

2.1生理因素

青春期是性机能发育成长期,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发育成熟,刺激脑垂体分泌性腺激素,促使生殖器官的性腺发育,从而分泌出性激素.性激素的主要功能在于刺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激发副性特征的发育.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性机能迅速发展,男女开始强烈意识到两性差别和性意识的觉醒,通常称之为“情窦初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霭理士(Henry Havelock Ellis)在他的《性心理学》中对爱情进行了生物学和心理学总结,他认为:“恋爱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说是双重的.第一重的发展是由于性本能向全身放射……第二重的发展是由于性冲动和其他性质多少相连的心理因素发生了混合.”[4]他的论述证明,爱情是在特殊的生物基础上发生的.

2.2心理因素

所谓爱情产生的心理因素,正如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对人类爱情所述:“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受人的遗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里所指的“遗传”是人的生理因素——性本能,后天因素是指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上的情感.具体来说,构成爱情心理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一般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互相倾慕,异性之间的互相倾慕,是爱情产生的内在心理因素.

二是共同的人生观.主要表现为思想感情的一致,有共同的人生态度和志向.这是产生真挚爱情的关键.

三是双方心理相容.主要包括心理和谐、心理互补两个方面,这是协调恋人间关系的最好方法.心理和谐,是双方思想感情、心理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充分了解与适应.

四是遵循忠贞原则.爱情包含性爱和情爱两个部分,因为有了这两个因素,爱情也具有了排他性,忠贞便成了爱情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社会因素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在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通过网络会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免不了会带来一些危害,尤其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影响更大.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自动弹出一些低级下流、黄色颓废的不堪入目的图片,这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性解放”和“性自由”,进而导致大学生恋爱取向的错位,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现实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在读书期间结婚,更不用说谈恋爱了.在校园内,卿卿我我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对于还没有男(女)朋友的学生而言,这无非是一种刺激,一种压力.为了摆脱形单影只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异性,甚至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还有社会是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断对大学生进行侵蚀,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

3 恋爱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3.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是指大学生对待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以及对恋爱行为好坏做出的基本判断.[5]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倾慕,渴望对方能够成为终身伴侣.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就是爱情之所以美好无比的秘密之所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获甜蜜的爱情,那么在择偶时就应该按照“互相给予、互相提高、共同追求、心心相印”这个标准去衡量.金钱、权利、地位不仅不是爱情的标准,有时候还会腐蚀爱情,使得爱情变质.谁都喜欢高富帅、白富美,但这不是爱情的第一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灵魂美的人更可爱.就像列夫·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Tolstoy)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3.2处理好爱情与各方面的关系

爱情与友情的关系

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异性朋友之间,亲密度超越了友情界限,就会向爱情发展;但是,如果恋人间失去爱情,那么友情是否还能存在将会是悬念了.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也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如果不得不在爱情与友情间做出判断或选择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去爱!爱情,不仅仅是诚实、坚贞、美好的,更应该是慎重、理智和严肃的.只有这种爱情,才能带来幸福和快乐,否则,还是选择友情继续吧!

3.3完善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加强挫折教育

恋爱并不都是甜蜜的,有时也会略带苦涩.比如:暗恋、多角恋、失恋等.暗恋只是一厢情愿,若要发展成爱情,必须向对方敞开心扉.若担心被拒绝,最好是先潜伏到对方的身边,通过观察搞清对方的情况,然后,再化暗为明,制造巧遇,寻找合适的话题,为以后相处开个好头.其实,一切暗恋要想有好的结果,最终都是明恋,必须有勇气向对方表白,否则趁早作罢.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不是三个或者多个.若一旦发生多个,应该冷静理智地去处理,立刻终止这种行为,急流勇退,切莫“脚踏两只船”.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3.

〔2〕林丽菲.当代女大学生恋爱动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1):53.

〔3〕马斯洛著.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54.

〔4〕霭理士.性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7.449.

〔5〕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24.

B844.2

A

1673-260X(2016)09-0156-02

2016-05-20

猜你喜欢
异性友情爱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异性齿轮大赏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们的友情
父 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