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习者独立性

2016-03-29 07:23郭珊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支架儿童

郭珊珊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习者独立性

郭珊珊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教师的角色转型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转变教师角色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的热门话题.支架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的支架作用,使学习者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培养其独立性,这与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在了解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原则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支架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探究,不仅能够为当前教师角色转型提供些许参考,也为教师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有所启示.

支架式教学;教师角色;启发;学习责任;独立性

1 什么是支架式教学

Wood et al.(1976)将支架式教学定义为:“帮助儿童或幼儿解决一个问题,完成一项任务或是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而这些是儿童或幼儿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其他更有能力的人的支持和帮助”.Laura E.Berk&Adam Winsler(1995)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和儿童之间温暖的、愉快的合作,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敏感的、适当的帮助,促进儿童发展;当儿童能力逐步增强后,让他们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支持儿童的自立、自主和自发性”.

简言之,支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发生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是教师基于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及合作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并在学习者能力增强时,逐渐撤出支架,使其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成为一个独立、自律的人.

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者们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支架式教学来源于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ZPD)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1最近发展区理论

Vygotsky(1978)认为,儿童的发展状态存在两种不同水平,一是儿童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实际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任务的潜在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教学不能仅仅保持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上,而应该以学生实际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潜在发展水平为目标,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即“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从而促进其能力水平的提高.

2.2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所有的知识经验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儿童与更有知识或能力的他人发生的社会互动,以及儿童所处的环境强烈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对问题的看法;儿童是通过基于他们自己对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事件的内化而发展自己的认知;儿童与更有能力的他人的交流将有助于儿童对概念的理解(Berk&Winsler,1995).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师是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的传授者;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引导、协助下逐步建构、内化那些使其能够从事更高层次活动的思维能力、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强调儿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朱琳琳,2004).

3 支架式教学的原则与特征

通过对大量的支架研究进行分析,研究者们发现,在这些研究中,支架式教学都具备三个基本原则(Van de Pol;Volman&Beishuizen,2010).如图1所示,这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偶然性(contingency)、渐消性(fading)和责任移交(transfer of responsibility).偶然性原则是指,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支持随着儿童的反应或表现进行适时的调整,一方面要符合儿童目前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又要稍微高于儿童目前的认知水平.例如,教师通过询问儿童“What do you think X means?”这类问题来确认儿童当前的理解水平,然后根据儿童的回答或反应对支架进行调整,使儿童获得更高水平的认知.图1(Van de Pol,2010)显示了渐消性和责任移交两个原则的密切关系.当儿童的能力慢慢增长,教师通过减少支持逐渐撤出支架;当儿童完全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再需要教师的支持,教师将完全撤出支架(Van de Pol,2010).然而,何时减少支架或撤出支架都依赖于教师对学习者能力的准确评估.如果支架撤出成功,学习的管理权便移交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从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一些新维果斯基派的学者如伍德(Wood)、布鲁纳(Bruner)和罗斯(Ross)(1976)提出了支架的六个功能特征:1.激发学习者兴趣;2.降低任务难度;3.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始终维持在学习任务上,保持动力和热情;4.强调关键特征,指出现状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5.克服消极情绪,降低学习者课堂焦虑;6.示范.

4 支架式教学下的教师角色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原则和特征,为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主要为:反馈角色、支持角色和启发角色.以下篇章将对这三种角色的定义和内容进行具体解释和分析.

4.1反馈角色

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的第一个角色是为学习者提供反馈.在课堂上,当学习者无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沉默)或是回答错误,都需要教师给与反馈或修正.教师通过示范、暗示、提示、激励、给予部分答案、提问以及解释等一系列支架方法,对学习者进行反馈,从而为学习者搭建支架,使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或是获得认知.

在教学中,纠错反馈,即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答案,并不能鼓励学习者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过多使用纠错反馈将导致学习者过分依赖教师,从而放弃自我探索和自我修正的机会(Radford,2010b).而通过提示、暗示、鼓励的反馈既能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纠正的机会,同时也更容易为学习者接受.因此,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直接的纠错反馈形式,而更多地选择积极的反馈形式,运用各种支架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习者跨越最近发展区,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4.2支持角色

教师的第二个支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教师恰当和及时的支持能够保证学习者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Julie Radford et al.,2015).根据支架式教学的原则和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支持:(1)激发兴趣;(2)维持专注;(3)控制消极情绪.激发兴趣是关键要素,只有使学习者对学习任务或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才能使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维持专注是指当学习者脱离了学习任务时,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学习任务上,并保持下去.控制消极情绪则是在学习者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或挑战产生了焦虑情绪时,提供支持减轻学习者的焦虑和压力,给予学习者鼓励和自信,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支持,离不开一个先决条件——课堂观察.无论是激发学生兴趣,维持专注,还是控制消极情绪,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采取不同的“支架”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修正,为学习者提供适时的支持和帮助(王海珊,2005).

4.3启发角色

启发(Heuristic)被定义为“使用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学习者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JulieRadford,2015).支架式教学的启发作用在于内化,即当教师撤去支架时,学习者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策略,独立完成任务或掌握概念,最终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作用主要表现在教授学习者适当的学习策略,并使学习者内化相关概念及技巧,形成自我支架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降低任务难度;(2)强调关键特征,指出现状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3)示范.教师通过对任务进行分解降低任务的难度,使学习者首先能够完成子任务,然后对每一部分的子任务进行解释、说明,使学习者掌握相关概念或技巧,逐步完成每一个子任务,最终使学习者具备独立完成整体任务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通过使用提示、提供线索、提问等策略强调任务的关键特征,指出学习者已完成的部分和仍需完成的部分之间的差距,引导学习者向目标靠近,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仍然是任务的实施者,借助于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目标.示范是支架的一种形式,它能为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样本.通过向儿童示范认知思维活动,例如,说出思考的过程并加以演示,使儿童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进行模仿和尝试,从而掌握相关技能和策略,最终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5 结语

本文对支架式教学的概念、原则和功能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课改下教师转型的三种角色.建构主义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特点,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习者获得认知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这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本文认为支架式教学及其相关理论为目前的教师角色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无论教师扮演哪种角色,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前提,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目标.

〔1〕David Wood,Jerome S.Bruner&Gail Ross.1976. Theroleoftutoringinproblemsolving[J].Great Britain:Pergamon Press:89-100.

〔2〕Julie Radford.,Paula Bosanquet.,Rob Webster.,&Peter Blatchford.2015.Scaffolding learning for independence:Clarifying teacher and teaching assistant roles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J].Science Direct (36):1-10.

〔3〕Laura.E.Berk&Adam.Winsler.1995.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NAEYC:121-122.

〔4〕Radford,J.2010b.Adultparticipationinchildren’s word searches:on the use of prompting,hinting and candidate offers[J].Clinical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24): 83-100.

〔5〕Van de Pol,J.,Volman,M.,&Beishuizen,J.2010. Scaffolding i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a decade of research[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2):271-296.

〔6〕Vygotsky.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45-250.

〔7〕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简析支架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0-142.

〔8〕朱琳琳.关于支架式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教育导刊,2004(10):4-9.

G622

A

1673-260X(2016)03-0268-02

2015-12-28

猜你喜欢
学习者支架儿童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