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反思

2016-03-29 00:57武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积极主动学习策略家长

武洁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反思

武洁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本文给出了“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定义,它是一种没有互利关系、单向的帮助行为,在进行中会因方式方法或内容的不当有可能给双方产生一定压力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中小学现状以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表明该方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更加把握好“度”,应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作用,避免给学生甚至家长带来压力,家长也应及时向教师反馈孩子在该学习方式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好帮差;监督制度;应试教育;教师素质

导学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广受好评,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没有弊端呢,在这种教学方式的进行中,自然就产生了“好帮差”式学习方法,何为“好帮差”式学习?顾名思义,能快速的理解或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去帮助相对意义上接受比较缓慢的学生,目前,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中,这种学习方式是否有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相关概念界定

1.1教育

教育,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常用词,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并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健康发展的活动,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教育的价值,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博学有才能、有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人,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1.2教师

教育,是一件严肃又富有艺术的活动,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教育他人的,即使学问很高深但如果方式方法不科学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既是一种社会角色,也是这种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技能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根据社会的分工以及教育形态的事实,教师被定义为: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把其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大推动者,可以说是“生产生产者”的身份,教师的劳动是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和基础.

1.3学生

依据学生的发展潜能可以将学生分为好学生、有争议学生和另类学生.好学生,就是指在学习上成绩比较优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态度端正,有自身的想法并富于创造力,并且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欢.这样的学生在受教育结果检测上会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学校希望能够将学生都培养成这一类的学生.有争议学生,是指教师之间存在争议的学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为这类学生不能完全的遵守学校的制度,自我意识较强,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具有独特性,经常会形成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或者想法,与学校的制度相悖,教师会对这类学生失去耐心,从而无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另类学生,也会被称为“偏才”、“怪才”,由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专门教育,因此多数学校在追求教育的一致性,把好学生作为标准,因此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的适应,并且也不能得到教师的理解,尤其是具备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由于长时间不受到理解就会缺乏自信.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在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唯分数论,这是与培养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相违背的.

1.4“好帮差”式学习策略

“好帮差”学习策略,我们定义“好”“差”仅为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和考试中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同学去帮助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帮助,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互助式学习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新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的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勇于探究创新,通过实践形成多种能力,诸如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求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但是,许多教师对“互助式学习”的理解出现偏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互”,仅仅是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帮助、督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反而加重了好学生的学习负担.

2 “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现状分析

2.1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认识

不同环境下,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认识不同.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的学生发展快慢不同,极易导致学生间形成差异,此时,教师实施“好帮差”学习策略,一方面可以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述能力,更快速地落实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差学生再次学习,但是,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讲解毕竟和教师讲解是存在偏差的,不利于差学生接受系统知识,而且也会给好学生形成一定的额外负担,压力增大.大学生已经具备完备的理解事物的能力,可以准确地表达传授,“好帮差”可以促使双方帮助的同时快速进步,并且大学生已经可以判断自身所承担的压力状况,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实施,很少产生增加压力等情况.当走上工作岗位,尤其是同事之间,通过“好帮差”可以高效地完成任务,提高业绩,共同进步的同时增进彼此之间情谊.因此,环境不同,要合理运用“好帮差”学习策略.

2.2不同动机下的不同态度

不同动机下,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态度不同.动机不同,也就是出发点不同,得到的预期效果也就不同.按照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来分析,对于好学生而言,当该学生出发点是积极主动的,是以巩固自身知识、帮助同学进步为预期目的时,那么学习过程就是乐观愉快的.当该学生出发点是消极被动的,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预期目的时,就会使得压力增大,学习过程也是痛苦的.因此,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很重要,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地心态面对,同时,教师要拿捏好帮助的度,不应带给学生太多压力,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积极主动转变成消极被动.

2.3不同主体的不同看法

不同的主体,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看法不同.将主体分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好帮差”式学习策略是利大于弊的,教师认为,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巩固好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自我约束的毅力,同时,同龄人之间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和语言一致性,会增强学习效果.学生对此看法不一,好学生认为可以锻炼自己、帮助同学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许多额外的负担,本身就处于课内课外作业比较多的中小学时期,无疑就是给这类学生额外增加了一项作业,而且,学习差的学生也并不全部认同该方式,甚至有的差生对帮助的同学产生抵触、反抗、厌恶等情绪,这正违背了该方式的出发点,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好学生的家长认为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占据了其他课余休息、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增大了自己孩子的压力,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普遍认同该方式,认为是促进自己孩子成绩进步最便捷的方式,调查中了解到,这类家长对教师大加赞赏,但是引起了好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

3 如何正确对待“好帮差”式学习策略

3.1教师应正确认识“好帮差”式学习策略

根据上述不同主体对“好帮差”式学习策略的不同看法,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点,家长和学生并不是反对这种方式方法,而是认为这种方式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度,应该在好学生力所能及范围之内,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一项任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当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双方出现消极被动时,要反思是否超过了力所能及的范围,要反思帮助的方式是否适合被帮助的同学,要反思实施该方式的时间是否恰当,当教师意识到这些问题时,要及时做出改变,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失去了本来的价值.

3.2家长应及时反映表达自身想法

在调查中了解到,家长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反对和赞同的声音,但是,赞同的声音很大,而反对者却不敢发声,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家长都在追求高分数,唯分数主义者,家长都希望教师对自己孩子多加关心与辅导,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更加不愿意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他们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担心教师给自己的孩子“穿小鞋”等等,而且,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互相帮助一直被看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反对“好帮差”的学习方式无疑显得不识大体,没有包容之心等等.但是,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在不愉快的学习中压力更大,不会让教师及时的意识到问题所在,不会促进正常的学习态势.

3.3学生应力所能及,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帮助他人学习的同时,就是对自己知识体系的巩固.“好帮差”式学习策略本身是有其优点的,因此作为直接参与该活动过程的学生来说,应尽可能地获得好处,好学生应该本着积极主动地心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人提供帮助,而差学生应该懂得感恩,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认真学习,不能怀有抵触情绪甚至孤立他人.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矛盾或者出现问题时,比如压力大、无法接受等,要及时的向教师、家长反映,寻求帮助.

4 由“好帮差”式学习策略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好帮差”这种学习方式,也让我们思考导学式教学方式的优缺点.黄冈中学的导学式教学方式,由最初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转变为现在应试教育下追求高分数的学习,形成学习不与劳动相结合,反而与考试相结合的扭曲态势.正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所取,亦要有所去,找到适合自己所处环境的方法.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是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因为应试教育一味的追求高分数,使得教育逐渐走向一个误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教育思想上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转变,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的看到问题所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人才.

〔1〕戴扦章.“互助式学习”让师生双赢共进[J].基础教育参考,2012(20).

〔2〕徐晓云.试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战略的转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6).

G632

A

1673-260X(2016)09-0250-02

2016-05-18

猜你喜欢
积极主动学习策略家长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主动做好人大工作
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老促会的工作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