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互联网巨头四处合并,背后图啥?

2016-03-30 09:21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美团巨头布局



第二篇 互联网巨头四处合并,背后图啥?

并购的背后有两大意图:一是通过结合实现“去对手化”,降低行业竞争度;二是通过收购谋划生态布局。

一桩桩合并、并购背后,既是行业发展到一定临界点的需求,也是背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一场场利益博弈。

这些大手笔合并、并购案中,既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清科研究中心指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从对手到走到一起成为合作伙伴,结合才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最好方式,比如携程对艺龙的入股并购,体现了“去对手化”这一明确目标,而以BAT为首的三大互联网巨头四处圈钱合纵连横,是为了开始全面的生态布局,抢对手之先。

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其中10年基本被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BAT公司所主推,“马太效应”十分明显,但近一两年伴随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它们的增速已经从过去10年的两位数水平开始放缓,转入稳增的新常态。

全球互联网市场发生的转折点表明,未来最有前途的巨头将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块业务。因此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先前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将手伸向线下,它们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商业中的信息环节,而是全面转向金融、流通和制造供应链多个领域。通过大肆并购、入股、联营等交易方式来进军出行、金融、娱乐、医疗、教育、本地生活等各个行业,而每一个新领域都意味着上万亿元的“钱景”。总结发现BAT的投资之路,几乎当下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均被涉猎,涵盖衣食住行和新生活等各个领域。诸如优酷土豆的收购案例可以看作是阿里在文化内容、媒体化布局的重要一环。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BAT三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国内互联网上市创业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背后均有BAT的影子势力。在业界看来,这些投资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即通过投资来加强进攻,同时也可进行防御。BAT很难容纳有望成为第四极的互联网公司出现。最近的案例便是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大合并,将可能成为国内互联网的第四极,这迫使BAT加大加快扩容。

很多行业也是以规模取胜。对于其他在巨头生态圈的商业网站,如果靠同质化的产品,很难与拥有流量和移动互联网布局优势的BAT形成角力,也必须加大联合、入股、并购等动作来扩大规模效应。不少企业采用并购整合的方式,比如滴滴与快的的整合、大众点评与美团的整合,这些同质企业的整合有利于企业降低烧钱成本,加速做大市场,对抗BAT。

而从美欧等国的历史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经济形势平缓或低迷的时候,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出口受阻的困境,此时往往是并购交易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下行调整的波动中,对于有实力的巨头而言,此时进行战略入股、并购交易的性价比更高。这也是促进并购交易井喷的原因之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上市大公司的优势明显,可以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并购不少好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过有专家认为,“BAT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弱小,强大是指它们的规模和体量,但它们对创业公司的控制力,对整个生态的影响力,或将越来越小”。很快,BAT会发现它们既无法像垄断线上一样轻松掌控线下,亦无法掌控它们所投资的公司。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两大巨头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阿里和腾讯分别是上述公司的投资方,但在新公司内的控制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萎缩。58同城、赶集网也是如此,接受多家集团的入股。专家认为,投资可以缓解焦虑,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们亲手培养了自己最大的对手。就如雅虎,它在2005年发现并投资了阿里巴巴,但这并不能阻止自己走向衰弱。

猜你喜欢
美团巨头布局
海里的巨头蝌蚪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No.5 美团下半年或将打响生鲜零售和下沉两轮车之战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科技巨头的未来:科技巨头为何应该害怕欧洲 精读
石油巨头与环境:石油巨头与气候变化的真相 精读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