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03-30 08:42刘发全彭锐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胱抑素C临床意义冠心病

林 召,刘发全,彭锐军

(1.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820;2.东莞市长安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820)



·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林召1,刘发全1,彭锐军2

(1.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820;2.东莞市长安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 523820)

摘要:目的研究人体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了70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及7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检测其是否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结果实验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为(124.67±52.18)mg/24 h,对照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为(11.59±4.34)mg/24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实验组胱抑素C水平为(1.52±0.43) mg/L,对照组胱抑素C水平为(0.92±0.19)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1)。结论冠心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其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高,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帮助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检查效率。

关键词:冠心病;尿微量清蛋白;胱抑素C;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狭窄甚至阻塞,患者会出现缺氧、缺血,引发心脏疾病等严重后果,因而需要严格预防该类疾患的出现。尿微量清蛋白自从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血清胱抑素C是影响和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其可以影响血管相关细胞的活性,从而影响心血管患者的疾病发展进程。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患者肾损伤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诊断的重要参考标准,为了寻求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检测了冠心病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判断其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33~74周岁;7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40例,女性30例,34~75周岁,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使用清洁容器收集对照组及实验组人员尿液,加入甲苯进行防腐(100 mL尿液加入0.5 mL甲苯),吸取混合的防腐尿液3 mL,弃去上层的甲苯,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吸取上清液作为测定的标本,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对照组及实验组人员次日凌晨抽取静脉血,保证患者空腹,通过离心分离出血清,检测患者胱抑素C水平。

2结果

2.170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分级情况70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包括Ⅰ级心绞痛患者31例,Ⅱ级心绞痛患者18例,Ⅲ级心绞痛患者13例,Ⅳ级心绞痛患者8例。

2.2两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比较

2.3两组胱抑素C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胱抑素C水平比较

3讨论

冠心病可以分为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猝死等5种类别,临床上又可以按发病缓急将其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性冠心病,又可以按照患者是否具有抬高情况,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分为UA/NSTEMI两种类型,这两类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1]。

影响患者出现冠心病的因素比较多,经过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吸烟史等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出现冠心病[2]。2007年欧洲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指出血清胱抑素C是影响和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确定其可以作为一种预测患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长期病死率的因素[3]。国外的很多研究工作已经显示,尿微量清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冠心病患者体内的尿微量清蛋白与其他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现已经证明尿微量清蛋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指标用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很多研究证明患者体内高表达的血清胱抑素C和冠脉病变关系密切,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进程[4]。尿微量清蛋白自从在1974年被发现以来就已经被认为与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也与疾病的预后等情况关系密切,其已经被公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威胁因素,得到了科学工作者及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共识。很多患者的机体损伤都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微量清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引发患者全身血管及其身体机能发生变化,患者的肾血管也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后其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尿微量清蛋白的水平变化已经成为了内皮功能变化的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又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及进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认为尿微量清蛋白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进而可以认为尿微量清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呈现正相关性,故尿微量清蛋白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很多结果也表明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效果更加[6]。很多结果亦显示尿微量清蛋白与肾小球损伤具有线性关系,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肾小球损伤的程度,肾小球损伤越严重患者体内尿微量清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而很多冠心病患者早期肾损伤时其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表达水平较为正常,因而无法通过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来判断患者是否患病,患者亦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需要通过其他指标来帮助检测,方能达到检查的目的[7]。尿微量清蛋白就可以成为有效的检测分子,检测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反映出检查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患,也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患病程度。胱抑素C亦是一种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虽然胱抑素C与冠心病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十分清楚,可是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高表达的胱抑素C与患者出现的缺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严重缺陷的患者可以引发肾脏功能出现失调,进而出现不良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的出现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相应的病理及生理学基础,涉及的细胞及相关分子比较多,亦涉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也会出现相应的血管重建,导致血管机能发生相应的变化[8]。胱抑素C广泛表达于有核细胞,其可以调节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进而引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亦可以影响白细胞的趋向性及细胞吞噬能力,亦可以与其片段共同影响炎性反应的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体内的胱抑素C水平表达过高后可以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影响血管的通畅,加重患者的病情。现有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冠心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表达的多少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病变程度具有正相关。一项针对印度人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可以证实,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浆高表达的胱抑素 C水平与患者的冠脉病变加重情况呈现正相关性,同样的结果可以见于肾功能正常者或轻度受损患者。这些结果都表明胱抑素 C 在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冠心病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风险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亦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被检测人员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一项针对1 827名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所有患者随访3~5年,平均随访年限为 3.65年,对随访结果继续处理后发现,患者体内表达的胱抑素 C水平与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概率呈现线性相关关系,胱抑素 C水平可以直接表示患者的患病程度[9]。并且患者如果体内表达的高胱抑素 C 水平高则其出现死亡的概率就会高于体内表达低的胱抑素C水平的患者,而降低患者体内高胱抑素C水平是一种帮助患者缓解疾患的方法。消除其他影响患者疾病发展的因素以后,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病风险依然强烈存在,从而说明胱抑素C高表达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作用非常巨大,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表达的血清肌酐水平与患者的病程变化情况关系不大[10]。

研究者对人体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狭窄甚至阻塞,患者会出现缺氧、缺血,引发心脏疾病等严重后果,因而需要严格预防该类疾患的出现。现有研究已经表明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重要指标,为了寻求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检测了冠心病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判断其对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及70例体检健康者,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确定检测其是否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为(124.67±52.18)mg/24 h,对照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为(11.59±4.34)mg/24 h。实验组胱抑素C水平为(1.52±0.43) mg/L,对照组胱抑素C水平为(0.92±0.19) mg/L。因而可以认为,冠心病患者相较于健康人其尿微量清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较高,可以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帮助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检查效率。

参考文献

[1]黄佑群,付平,刘芳.糖尿病肾脏疾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2):159-164.

[2]黄娟,张韶英,段晓宇,等.贝前列素钠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 及尿微量清蛋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4.

[3]郑世荣.血清胱抑素C 和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40-145.

[4]杨晓彦,李琳,李晓燕.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 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86-1888.

[5]张衍胜,王洋.血清胱抑素C 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2):13-14.

[6]陈少莲.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6):1793-1798.

[7]刘凯,陆晨,刘红,等.尿胱抑素C 联合尿转铁蛋白与尿β2-微球蛋白联合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3):249-251.

[8]姜昌丽,王惠萱,牛军州,等.血清胱抑素C 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0(1):130-132.

[9]林静华,杨建鑫,陈鑑强,等.Cys C 和尿β2-MG 以及尿mAlb检测对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3,22(2):252-253.

[10]唐芳玫,宁日平,徐文丽.胱抑素C 联合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602-1603.

(收稿日期:2015-11-10)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4.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4-0531-03

猜你喜欢
胱抑素C临床意义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CRP、CysC、RBP检测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超敏CRP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病情进展评价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