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

2016-03-31 03:29罗合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重庆408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提取工艺茶多酚绿茶

罗合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重庆 408000)



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

罗合春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重庆 408000)

摘要:在各类茶叶中,均包含有一种多酚物质。这是一种具有天然抗毒、基本不存在毒副作用的物质,不仅是茶叶的主要成分,还可以再细分出许多物质,特别是在绿茶中,含量最高。为促进茶多酚物质的有效提取,同时也为了确保人类的健康,业界已经形成了许多种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本文将通过各类提取工艺的异同,来分析常用提取工艺的优劣。

关键词: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检测分析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专家对茶叶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钻研和分析。绿茶中提取的茶多酚,不仅可以通过提高酶的代谢度来达到清除脂肪的目的,还是一种公认的纯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护肤、日用、工艺生产当中,给茶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1 绿茶与绿茶加工的研究概况

1.1绿茶的有效成分

绿茶除了可以饮用外,还可以将绿茶中的茶籽、茶梗等副产物加工、提取、运用到其它茶制品当中,进而增加茶业的经济效益。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溶解于水中的一种化合物,是无害的、天然的、食用的抗氧化剂,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15%,增加了绿茶的鲜美度、色泽度,口感度。医学统计,绿茶中茶多酚具有抗菌、抗癌、健康、降脂降血压、降胆固醇、减肥、美容等功效,绿茶中的茶多酚也广泛运用于日化、医药、保健、食品等的产业当中。

1.2绿茶加工的重要性

绿茶最早起源于唐,历史悠久,很早就被人们广泛利用。一直以来,我们只会选用鲜嫩茶叶来加工沏茶饮用,而废弃了茶树上的茶梗、修剪的枝叶、大片茶叶、茶籽等,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合理利用废弃的副产物,既可为茶园施肥,还可进行加工提取出很多活性物质,变废为宝,使绿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1.3绿茶加工的研究现状

很多年以来,我们合理利用绿茶中的茶多酚,运用于医学、保健、日用、食品当中,甚至很多人用绿茶的茶梗作为家中净化空气的产物,有的用于枕头的枕芯,有些专家利用茶多酚研究生产出针对各类人群的食疗产品,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所引起的心脑血管、高糖高脂、心率过快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茶多酚的提取生产出一批食疗饮品,为保健类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给市场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效益。

2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2.1茶多酚的浸提工艺

绿茶中茶多酚是溶解于水的一种天然有机化合物,是有多种酚类化合物组成的,性质极其稳定,不溶于氯,遇到碱性化合物,会变成灰褐色氧化。研究表明,绿茶中浸提茶多酚可分为:沉淀法、吸附法、溶剂法、超声波微波提取。

2.2茶多酚的分析和检测

经过业界多年来的研究证实,针对从绿茶中提取后的茶多酚,有多种检测方法,通常使用的办法主要有:溶剂提取、离子沉淀、分离制备等。检测固定的绿茶中的茶多酚,酚中含有多类酚化合物,在一定环境下,与金属产生化学反应,使其变了颜色,在碱性条件下检测绿茶中的茶多酚的重复性,可以检测出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一般不超过15%,茶多酚具有极强的还原性,遇到金属和有机试剂会发生色泽的变化,茶多酚的不饱和,在310-320和210-240(紫外光波)之间的区域都有着很好的吸收度。因而紫外光光波在200-300之间时,所检测出的茶多酚含量是最标准的。红外光谱法,主要是检测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并做定量分析,是利用茶多酚中的分子结构C-O,C-H,O-H基团的振动和吸收进行分析和检测。首先,利用红光光谱,针对已经确定的绿茶样品进行扫描,可以得到在红光光谱下绿茶样品的扫描图,然后可以据此来分析确定茶多酚含量的数值。另外还有一些办法,主要是检测和分析茶叶中氧化氢和茶多酚的化学反应。

2.3绿茶中茶多酚的应用

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很好的功能性、心理活性,研究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实现了绿茶中茶多酚在各个区域、乃至海内外的广泛使用。多用于医药保健业、日化业、美容业、食品业等的行业。绿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无害的食用的抗氧化剂。研究证明,茶多酚具有抗癌、抗菌、保健、降压、降血糖、降脂、减肥、美容等的生理作用,因此可将绿茶中检测和提取的茶多酚应用于降血压降血糖剂、抗癌抗菌药物、美容产品、心脑血管保健剂等的医药保健领域。此外,根据医药学界的调查和研究,绿茶中的茶多酚可以延缓老年痴呆,同时降低各种精神病发生的风险。此外,绿茶中的茶多酚还可以作为食品中的添加剂使用,国家在这方面也是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在水产、食品中广为使用,茶多酚在抑制氢化氧的过程中,终端人体内的脂肪,抑制了油脂酸败,所以常常被添加到食品(如巧克力、奶油、蛋糕、食用油脂等)当中,可起到保鲜的作用,同时还可提高质量。茶多酚在日化、水产中的应用也是如此。

3 水溶剂法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3.1实验材料及设备

主要材料和试剂包括绿茶、葡萄糖、纤维素酶、无水亚硫酸纳、硫酸铵粉末、苯酚、纤维素钠等各类化工材料。

设备:高速药物粉碎机、电子计数天平、电子天平(BS-221S、B-123S)、pH计(FE21/EL21)、国家标准检验筛(61目)、电热恒温震荡水槽(DKZ1系列)、循环水蒸空泵(SHZ-IIIP)、可见分光光度计(WFJ7100)。

3.2实验方法

粉碎过筛的绿茶末3g放入160ml的去离子水中,容器为三角玻璃杯,然后再放入一定量的纤维素酶液,最后放在40℃左右的温开水容器中计时,时间大概5min左右取出、过滤,澄清绿茶,提高液体的清澈度,备用。按照上述单因素实验的程序,分别进行五次实验,取平均值计算茶多酚的含量,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纤维素的浓度(U/G),得到的水平值为:13.1、14.2、13.5、16.7、25.1;酶作用时间,得到的水平值为:11、21、31、41、51、61;酶作用的温度,得到的水平值为:21、31、41、51、61。由此可见,通过以上实验方法提取绿茶中的茶多酚,其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3.3结果及分析

经过3.2.1的实验得知,以葡萄糖液为例,得到的方程式为Y=0.9336X-0.1282,相关系数为R2=0.9985。通过前述实验,可以看出:茶多酚的含量多少与其纤维素的含量多少成正比。纤维素的含量越高,茶多酚的含量也就越高。随着纤维素液的增加,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也会增加,反之会下降。主要的原因是,茶叶是一种固体物,扩散到纤维素液中,不会全部溶解反应,同时也限制了酶的反应接触面积。在酶浓度较低的情况下,酶与茶叶完全结合在一起,随着酶浓度的提高,茶叶与酶不会达到饱和状态,从而限制了酶的作用。所以说,在固定或特定浓度的茶叶中,还存在着酶用量的多少,如果超过了酶用量的最佳值,酶资源就会被废弃或浪费掉。因此,控制纤维素浓度的值在16.5U/G最为适宜。

除上述情况外,纤维素酶的数量,也影响着茶多酚的提取量。从实验中得知,纤维素酶液含量越浓,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会越多,当时间达到固定的范围内,茶多酚的含量就会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也可以这样认为:随着酶解时间的拖延,茶叶被有效的破解、反应,茶多酚溶解到茶叶水中,茶水中茶多酚的溶解越来越浓,在20min左右,由反应生成的葡萄糖、纤维二糖等产物的积累,纤维素酶溶液的浓度的增加,限制了酶作用的反应,绿茶中茶多酚浓度的变化,所以说,纤维素酶时间应在20min左右。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温度高低,也决定着是否能提取更多的茶多酚。随着纤维素酶温度的增加,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也会越来越多,当温度达到50℃左右时,茶多酚的含量也会达到饱和,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值范围内,所以说纤维素酶的温度适宜在50℃左右。

4 纤维素酶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4.1实验材料及设备

绿茶、单宁酶、培养基、柠檬酸缓冲、无食子储备液、无食子酸丙脂、酒石酸亚铁、粉碎机、计数器、计数天平、可分光光度计、震荡水槽、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恒温箱子。

4.2实验方法

在无细菌的环境中,绿茶中放入孢子悬液,均匀搅拌,放入霉菌箱子里等待发酵。发酵完之后,提取粗酶液,再在粗酶液中倒入活性炭均匀搅拌,放入冰箱待用。等脱色后,过滤,除菌,置于冰容器中,依序过滤酶液后得到粗酶液,然后加入硫酸铵粉末,最后将沉淀物用柠檬酸缓冲溶解,从而提取出茶多酚。

4.3结果及分析

经过实验,无食子酸的方程式Y=1.0237X-0.0075,葡萄糖的方程式Y=0.0025X-0.0176,谷氨酸的方程式Y=3.9442X-0.4721,三种结果表明测定范围线性关系都较为稳定。单宁酶浓度为0—3.89U/范围内,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随着酶增添的多少而变化,酶增添的越多,茶多酚的含量越高,当酶增添到更多时,茶多酚会发生含量的减少。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与单宁酶作用时间有关,酶作用时间越长,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会越高,当酶时间在30-50之间时,茶多酚的含量显示最佳状态。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与单宁酶作用的温度有关,酶温度越高,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越高,但温度在19-39之间时,茶多酚的含量会饱和,含量率增长速度较慢。通过上面的实验分析,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在温度55℃左右的条件下,加入5.3U/g的单宁酶,浸提时间为38min,在三次实验后,绿茶中茶多酚的平均值达到71.60mg/g,结果最为稳定。

5 结 语

综上所述,虽然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有很多种方法,但经过统筹分析,较为优化的提取工艺是:利用150ml的有机溶剂,提取时间控制在20-40min,所需温度掌握到50-70℃。在这样的条件下,所能提取出来的茶多酚纯度最高、数量最高,而且,这一提取过程,成本低廉、操作简易,便于控制、风险很低,是非常优化的茶多酚提取工艺。

参考文献

[1]李玉.茶多酚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西北药学杂志,2010,25(1):78-79.

[2]郭宝鹏.浅析提取茶多酚含量的测定方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28(3):110-112.

作者简介:罗合春(1963-),男,重庆万州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推广和教学。

猜你喜欢
提取工艺茶多酚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红樱绿茶两相欢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麒麟尾总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祁山药醇提物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