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2016-03-31 04:21吴丹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采茶戏曲牌赣南

吴丹(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浅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吴丹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赣南采茶戏盛行于赣南客家聚居区,又称“灯子戏”、“茶蓝灯”、“三脚戏”,是客家文化滋养出来的戏剧形式。戏中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鲜明的音乐是赣南采茶戏的一绝,在全国有很大的知名度。本文以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为视角,在阐述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同时,提出了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以助推赣南采茶戏复兴发展,创出新的辉煌。

赣南采茶戏;音乐形态;继承与发展

江西赣南的采茶戏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在江西客家人的兴盛时期,采茶戏一度繁荣。改革开放以后,采茶戏努力探索、不懈追求,与封建残余及传统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大批蕴含新时代新思想的精品力作。同时,也赋予这一地方民间戏曲前所未有的厚重感和使命感。随着文化与时代的变迁,赣南采茶戏逐渐被人们忽视、遗忘。本文主要研究了赣南采茶戏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为赣南采茶戏音乐获得新的生存空间提供理论参考。

1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与特点

赣南采茶戏的剧目既不以帝王将相的爱恨情愁或者英雄情怀来造大声势、也不以才子佳人为主人公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是以最朴实无华的劳动人民为中心人物,演绎最大众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内容源于生活、反映现实表现基层人民的生产与斗争、劳动与爱情、商贸与习艺。这也是赣南采茶戏剧目的主要特点,以传统剧目《茶童哥》为例,剧中以普通的基层劳动人民茶桶与二姐为主人公,讲述他们之间艰辛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反应出剥削阶级贪婪、自私的人性黑暗面,同时表现了他们的劳动和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扎根现实的剧目内容为赣南采茶戏大演现代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剧目如土地改革时期的《三世仇》、后来的《志愿军的未婚妻》、《社日》等均为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剧目融合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与时代同进步、同发展,不断继承优秀文化、扬弃落后文化、汲取先进文化,使得采茶戏成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一汪活泉。

赣南采茶戏有两大特点:(1)风趣幽默的喜剧色彩。赣南采茶戏善于运用谚语、歇后语、谐音和正话反说,极具喜剧色彩。比如,“你发财发到死,走路不看后脑袋”、“一只脚五个脚趾拿你踩出四个丫叉来了”,这些话乍一听不着边际,摸不清所以然来。细细品味,这些话蕴含着“声外之音”、“言外之意”,将说话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形象化、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妙趣横生。(2)乡土气息浓郁。赣南采茶戏撷采日常的生活琐事入戏,生活语言丰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虽然情节比较简单,却有着浓浓的生活情趣。

2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特征

2.1民歌小调入戏腔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旋律优美,用客家方言演唱,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唱山歌是客家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日间耕作,还是绣花纳鞋,他们嘴里都会随意哼哼着山歌小曲。山歌是他们消除疲劳的方式、振奋精神的渠道、传递情感的桥梁。在赣南山歌中,“十二月采茶歌”最具代表性,有以花鸟鱼虫命名的“牡丹调”、“梨子调”、“斑鸠调”等;有以地域或劳动种类命名的“补缸调”、“进坑调”、“割韭菜”等;有以情绪命名的“劝狼调”、“哭调”、“骂调”等。经过赣南几代艺人的努力,这些民歌小调渐渐发展成为独特的赣南采茶戏的音乐形态。

2.2“三腔一调”的民歌曲牌

现存赣南民歌曲调有280多首,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类,俗称“三腔一调”。(1)茶腔。赣南艺人将山歌、灯调、茶曲等民间音乐戏曲化、人物化、地方化,逐渐演化成了茶腔。茶腔剧目音乐风格高亢、爽朗、甜美、抒情。赣南采茶戏大部分剧目都使用茶腔的曲牌。在赣南采茶戏现存的280多首传统曲牌中,有100多首是茶腔,伴奏乐器以“勾筒”为主。比如《长铜钱歌》、《工尺调》等,这些曲牌全用Re—La五度定弦。此外,还有一些“反调”,比如《反长歌》、《反数板》等,均不是用Re—La五度定弦。茶调中用到的客家方言比较多,衬词也比较多,比如“合四乙”、“该只里格”、“陀里郎打格束束束”。这些别具一格的衬词将赣南采茶戏鲜明的地方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2)灯腔。灯腔曲牌有90多首,听起来情绪激昂热闹、节奏明显,动感十足。伴奏乐器以唢呐为主,调式包括征调、宫调、羽调、商调。大部分灯腔都用到衬词,如“哟嗬咳”、“衣呀衣子哟嗬咳”、“且当且”等。此外,也有少部分的灯腔没有衬词。(3)路腔。路腔曲牌有五十多首,这类曲牌曲调轻快放松,是适于歌舞剧的表演形式。伴奏乐器为“勾筒”、唢呐、打击乐。曲牌调式包括商调、征调、宫调和角调。路腔中用到的最多的衬词是“喂是喂”,用量之多甚至多于主词。(4)杂调。杂调曲牌主要来源于民歌小调或其它剧种的一些曲牌,在赣南采茶戏中作为插曲使用。杂调弦路繁杂,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通常用于敬酒、打彩、打花鼓等场合。

2.3勾筒正反弦的伴奏形式

勾筒是赣南采茶戏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伴奏乐器,是由客家先民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乐器。它全部用竹子制成,琴筒一端蒙的是蛤蟆皮,形似二胡。但它的音色、构造及演奏风格与二胡截然不同,勾筒音色浑厚、粗犷,与劳动者朴实、豪迈、坚强的性格相呼应。勾筒的演奏方式有两种,正弦和反弦。正弦随唱腔而入,反弦用来伴奏。通常情况下,正弦要比反弦高一度或多度。这样,在伴奏时便形成了同调不同弦的演奏风格。

3 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3.1以创新为灵魂,继承精华、扬弃糟粕

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明朝时期,的赣南信丰、安远一带,与生产茶叶有关,刚开始是为了鼓舞劳动热情,形式为简单的采茶歌的形式,后来加入了人物和故事情节形成民间小戏的形式并根据人文环境的改变而进一步发展,形成现在独具一格的音乐形式,这一发展过程也说明了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结构、重组、融合,既保留了传统赣南客家音乐的特质,又融合了新时代的气息。比如,赣南采茶戏《山歌情》中的音乐,几乎融合了赣南客家音乐中所有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还引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因而,这部戏曲一举包揽了“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曹禺剧作奖、梅花奖四大奖项。

《山情歌》的成功为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指明了道路。若要保存赣南采茶戏这一传统戏曲音乐,就必须更新理念,对传统剧目进行变革和创新。当今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市场化”、“现代化”。因而,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要主动迎合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变革音乐内涵、形式。总之,无论是内容的丰富,还是形式的变革,都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融入创新理念。

3.2以教育为手段,奠定赣南采茶戏音乐继承与发展的群众基础

传统的艺术传承与发展手段比较单一,也比较落后,主要靠师父的口传心授。在文化日益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音乐形式不断增多,年轻一代人更喜欢跟随潮流热衷于流行音乐,民谣民歌占据的市场相对较小,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新时代之下,将赣南采茶戏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必须树立严谨的态度,制定专业的计划并认真严格的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发挥社会文艺团体的引导作用,激发大众对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历史证明,只有民众认可和喜爱的艺术,才有可能传承不衰。通过这种普及教育的方式,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接触采茶戏,才能使这门艺术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2)培养赣南采茶戏的群众基础从中小学生做起,政府相关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设置客家音乐课程,让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种文化,为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培养一支“生力军”。(3)利用高等院校的专业实力和优势,完善客家音乐的理论体系,为客家音乐有效保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请民间艺人到高校传艺,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掌握客家传统音乐的精髓。

3.3融入市场,走“通俗音乐”式文艺发展之路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呈现出一种现代文化消费心理。简言之,就是对娱乐性、社区性、市场化极强的世俗文化比较感兴趣。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美高雅的艺术的沦丧,人们只是想在艺术中找到一种轻松感、愉悦感。赣南采茶戏音乐在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可以另辟蹊径,走“市场化”道路,探索贴近老百姓的各种新的表现形式,开拓赣南采茶戏的市场。具体可以构建创作、制作、推广、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供销链,实行“社会化大生产”,将赣南采茶戏音乐打造成一种文化产业。同时,还要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对赣南采茶戏不断宣传,扩大知晓度使之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音乐形式。

4 结语

赣南采茶戏虽然是一个地方小剧种,但始终紧随时代脉搏,自觉将自己的文化形态融入与时俱进的文化之中。同时,不断汲取兄弟剧种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养料,进行锤炼、改造和整合,并将其融化为自身的艺术特色。正是这种不懈的继承和发展,才使得赣南采茶戏不断丰富和提高。在未来的继承与发展道路上,赣南采茶戏要按照音乐剧中发展规律,以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手段、以市场化为途径,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创造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卢致苑,张宇俊.浅谈赣南采茶戏《睄妹子》的歌、舞、戏艺术[J].中国戏剧.2013(7):67-69.

[2]王爱生,夏冰.谈赣南采茶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3):258-259.

[3]许礼刚,廖慧茹.数字化和旅游视阈的赣南采茶戏保护对策[J].中国商贸.2014(6).

[4]万小毛,李姿丽.赣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分析[J].老区建设.2014 (2):47-48.

吴丹(1983-),男,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胡,民族音乐。

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5XWD-S1302)

猜你喜欢
采茶戏曲牌赣南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