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画过程中中国茶艺的美学内涵

2016-03-31 08:29尉艳丽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茶茶艺道家

尉艳丽

(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浅析绘画过程中中国茶艺的美学内涵

尉艳丽

(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茶艺是一门联系生活和艺术的学问,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传统和经典。而绘画是一个创作艺术的过程,它与茶艺之间是否拥有某种共通性。本文就以中国国画为例,讲解其与茶艺的共性,阐述绘画过程中体现的茶艺美学。

绘画;中国茶艺;美学内涵

茶艺与绘画,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茶与画都被赋予了某种精神特质,这使得两者呈现出难以言说的境界。绘画,尤其是中国画,讲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在我国,一直都有书画同源的说法,这其实是有依据的。因为最早的文字就是“画”出来的,所以古代象形文字很可能就是我国绘画的源头。国画(特别是水墨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体现的就是一个“韵”字,换言之强调的就是意境。通过对某种精神的表达,来体现绘画者自身的情感品德。同样地,在中国茶艺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古代人在沏茶、品茶、闻茶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修身养性、礼仪的内涵来。这种既符合人们思想追求,又能够修养身心的茶文化开始慢慢形成,并且也越来越趋向于追求更高一层的境界。这与绘画中强调的意境实乃异曲同工,无论是中国茶艺还是中国画,都受到了古老哲学“道”的深刻影响,所以在探究这两者的内涵联系时,不能忽略“道”在其中的作用。

1 茶与画的共性

绘画和茶艺都属于闲情雅事,特别是在古代的人文环境中,绘画和品茶往往是文人最引以为豪的两件乐事,因此许多人既是书画家,同时也是品茶大家。在众多中国古代名画中,就有“茶画”这一说。比如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就描述“书圣”怀素一边品茶一边和好友欣赏书籍的情景,成为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又比如唐代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中展示了五人,其中两人分别是和尚辨才以及萧翼,而另外三人则是煮茶老仆和倒茶童子。生动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以及以茶待客的场景。这些都反映了茶与画二者在思想观念中的互通性。

1.1茶画同“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对于饮茶非常重视,因此茶艺不仅是一项物质活动,也是一场精神盛宴。因此欲善“饮茶之事”,必先利“饮茶之器”。并且茶器不但能够用来饮茶品茶,其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才能与“品茶”的高雅相一致。为此,“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精心设计了茶艺二十四器。主要有:风炉、笤、釜、纸囊、碾和拂末、漉水囊、竹荚、碗等。这二十四种器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用途。比如风炉是用来生活煮茶;笤是用竹丝编织的采茶用具,不仅方便,而且美观;釜多用铁制成,用来煮水烹茶;纸囊是用来储存炙热后的茶,目的是防止茶香泄露;碾和拂末主要用来碾茶和拂茶;漉水囊主要是木制或竹制,其用以过滤煮茶之水;竹荚的作用颇为有趣,它是主人在煮茶的时候,用来环击汤心,激发茶性的;碗就是古人用来品茶的工具,茶碗讲究质地,因此唐代茶碗多以越瓷为上品。从陆羽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品茶十分注重“茶器”。

而对于绘画的器具,古代中国人自然也是不将就,在陆游的七言律诗《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中曾提到“文房四士”,而这“文房四士”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作为古代读书人的标配,对于高品质笔墨纸砚的选择从来不含糊。比如纸,世界上的纸的品种不计其数,但是古人独爱“宣纸”,他们认为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吸水力强,非常适合毛笔书写。毛笔,作为汉民族独有的书画工具,古人在选择毛笔时除了注重实际用途之外,还将其形纳入赏鉴范围。墨是书写绘画的主要颜料,在西方人看来的一团黑,经过水的调和,中国文人便能将其化作一幅幅写意画卷。砚台,是研磨色料的工具,早在汉代时砚台就已经开始流行,到了宋代已经普及了。对于砚台,古人是非常喜爱的,不仅评出了“四大名砚”,还将自己钟爱的砚台随身携带,甚至死后还用砚台殉葬。除此之外,古人们认为万物有灵,笔墨纸砚也是一样的,所以还为它们分别取了名字,即:毛颖、陈玄、褚知白、陶泓。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文房四宝的看重已经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器物”认知。

1.2茶画同“媒”

无论是茶艺还是绘画,它们都离不开水,因此水成为茶与画共同的媒介。喝茶离不开水,这是毋庸置疑的。离了水,所谓的茶香、茶味、茶色都成了空谈。因此,古人对茶艺中的择水也是非常讲究。明代熊明遇的《罗芥茶记》中对茶艺中的水曾这样评价道:“烹茶,水之功居大。”又有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遇十分水,茶也就是十分;而八分水来烹煮十分茶,那么茶也就是只有八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茶的本质特性需要靠水才能激发出来,而且如果次茶遇好水,那么也能得到好茶。但是如果好茶遇到次水,那么茶就变得一般了,着重强调的就是水的品质对茶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水对茶如此重要,为此从唐代以来,古人的茶艺中就特别看重水的选择,并且还概括出烹茶之水应该水质清,水味甘。许多古人为了得到清洁甘冽的水,创造出许多养水、澄水的方法。

而在绘画中,水的作用同样明显,特别是中国画中的“水墨”,通过水墨交融,将画从自然美升华至意境美。明代“扬州八怪”李鱓曾说:“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正是因为有了水,中国画中的色调才会呈现出焦、浓、重、淡、清五个色阶,并且色阶之间互相晕染,形成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对于水在绘画中的位置,许多大师们都给予了高评价。比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对自己画中用水进行了评断,说:“白石用水五十年未能得其妙”。这里人们既看到一位大师的谦虚,也看了他对画中用水之妙的感叹。

1.3茶画同“韵”

中国茶艺和中国画一样都受到古代哲学思想“道”的深刻影响,因此二者在形式内容的展现时,都体现出惊人的同“韵”性。

中国茶艺中体现的文化,是融合了儒佛道三教的精髓,其中道家思想被人们看作是境界的象征。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以及天人合一,其中“静”被道家看作是清心寡欲、内心自明的途径。而茶因其性喜潮湿阴暗,所以生长之地必定是云山雾罩,而且多在大山深处。茶树的这种生长习性与道家所强调的“喜静”有契合之处,因此茶与道家之“静”开始慢慢被联系起来。再加上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也就是追求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强调人性的旷达与洒脱。

同样在中国的水墨画中,素朴的着墨方式,体现古人“大拙即大巧”的道家辩证思维。水墨画中追求一种虚静,虚静是老子最先提出的一种审美观点,他认为“静而虚,虚则无为而不为”,利用这种空灵的心态去进行绘画,追求自由和逍遥,因此中国画中常常以虚化实物,使其空灵缥缈,达到绘画者精神境界的提升,这种典型的道家思维与茶艺中的无为清净异曲同工。

2 绘画过程中的中国茶艺美学

2.1绘画过程中的茶艺意境之美

在中国的艺术理念中,“意境”一词似乎代表了一种标准、层次和高度,无论是诗词书画,只要沾上“意境”仿佛就脱离了低级趣味。但是,许多人对“意境”只是想当然的一种认知,不知何为意境。如果把意境粗暴的分拆开来就是意识和情境,延伸出来人们可以将意境理解为意味无穷的境界,而茶艺恰恰就具有了这种让人难以言表的底蕴和美感。说起茶的意境,就不得不提到人们一直谈论的茶道,茶道就是所有爱茶之人心中敬仰的意境。在绘画过程中,同样也强调意境,特别是国画中的“留白”堪称创造意境的最高技法,以无为创造至美。我国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就曾提过“计白当黑”也就是将画布中的留白当作构图的基本准则。国画大师齐白石对于国画中的意境表现尤为重视,因此他非常注重构图的简洁,充分利用留白,实现主题的意境美。

2.2绘画过程中的茶艺形象美

评判茶艺形象美得标准有很多,包括茶本身、茶器、茶席、茶技等等,其中茶本身的形象美又体现在名、形、色、香、味五个方面。尤其是茶色(这里指的是茶汤色),依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可以表现出多种心理感受。比如普洱茶的“青饼”茶汤色泽金黄,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享受,带给人一种静谧的心理感受。又如10年的琥珀色茶汤带给人的感受是柔和烂漫;20年的枣红色茶汤给人感受很暖心。除了茶色本身的美感之外,我国还有一项非常古老的分茶技艺,就是在茶汤中形成图案,因为这种茶汤中的图案风格很像水墨画,所以又叫水丹青。总体来看,无论是茶色还是水丹青,都可窥见茶艺强调的素净之美。而在中国绘画中,同样以水墨画的形式来体现素朴,正是这种求素求朴的心境,才让水墨画成为国画的代表画种。

2.3绘画过程中的茶艺品德美

茶艺之所以能为人们所颂扬,除却其中的物质成分,剩下的就是茶艺强调的品德之美。陆羽在《茶经》中曾这样说道:“饮者,精行俭德之人”。意思就是只有品行庄重、生活简朴的喝茶之人,才能称得上为“饮者”。将饮茶和个人的品行节操联系起来,这是中国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饮茶在古代被当作是修身明礼的重要养成活动。甚至到今天,人们仍能看到“给长辈敬茶”的礼仪之举,这都说明了茶艺对人德行的养成作用。同样在绘画中,主题创作往往也与绘画者的价值观有关,并且将绘画当作是人生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说明了绘画与养德之间的联系。

3 结束语

从表面来看,茶艺的艺术性和绘画的艺术性是完全两码事,但是深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可知这两者都受到了同样思想的灌溉,虽已长成异株,但终归是在同一片文化土壤中,因此其内在联系依旧十分紧密。

[1]余悦.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J].农业考古,2016(2):87-99.

[2]马守仁.茶艺美学漫谈[J].农业考古,2015(4):96-98+101.

尉艳丽(1975-),女,山西芮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美术教育教学研究,油画表现研究,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品茶茶艺道家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茶艺
冬品茶梅
茶艺表演的主题表达——以《遇见老白茶》主题茶艺表演为例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茶艺赶考 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