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研究

2016-03-31 08:29庞琳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布朗族茶文化文化遗产

庞琳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4)

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研究

庞琳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134)

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悠久、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吸引越来越多的茶客。在现代社会,茶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还是一种饮品,其所具备的独特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鲜事物夺走了青年人的眼球,使其对茶文化,尤其是蕴含浓厚民族历史气息的茶文化,缺乏兴趣与了解。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对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传播和发扬我国茶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策略

我国的茶文化萌芽于农耕文明时期,随后茶文化在儒教、道教以及佛教等思想的影响下,不断汲取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茶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史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如今,茶文化还将种茶、采茶和饮茶等形成上升至精神层面,不仅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进一步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洗涤,逐步沉淀出厚重多彩的茶文化。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传播我国茶文化,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重新激活古老传统的民族茶文化元素,赋予其时代感、生命力。我国丰富的茶文化以茶作为载体,文人墨客皆喜爱借助茶表达自己的信仰、情感、思想、意识,表达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各种茶的种植技术、制茶工艺和独特的饮茶习俗等都是茶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文化,其应该被保护与传承,以更好地为后代子孙发挥价值。

1 民族茶文化概述

在我国,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渊源。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风情和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其所形成的茶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例如我国最先发现茶和使用茶的民族——羌族,其崇尚自然、遵守礼仪道德的羌族文化在种茶、用茶的过程中得以集中体现,羌族茶文化以茶作为媒介,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观赏性等特点。又如潮汕地区的茶文化。其对不同种类的茶在泡茶是极其讲究茶具。为了凸显红茶茶汤的红艳色泽,选用白瓷杯来泡红茶,普洱茶选用紫砂壶。铁观音是潮汕地区人民的最爱,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的一种,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味甘醇鲜,回味悠久。再如产自武夷山地区的武夷岩茶,其是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大红袍是其中最负盛名的武夷岩茶极品。武夷岩茶的生长环境都是在陡峭严峻的岩石上,独特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茶树品种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岩韵。品饮武夷岩茶,喉底回甘快、香气持久,给人一种醇厚感,又如水中有骨感。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人缺乏对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尤其是年轻人,其对我国各地的茶文化知之甚少,甚至有人对茶文化概念存在认识误区。为了更好的传播我国茶文化,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保护传承迫在眉睫。

2 茶文化保护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2.1茶文化教育的缺失

对于我国每一位公民来说,茶在其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茶文化教育方面,却没有和书法艺术、武术等一样,被人们从小灌输和教育。茶文化也很少在高校课堂上出现,茶文化教育的缺失给青少年学习茶文化带来了无形阻碍。茶文化与我国民间习俗密不可分。例如布朗族的茶文化。茶在布朗族生活中不可或缺,布朗族的茶文化丰富多样,茶可以作为食物、药、菜、饮品甚至是一种民族礼仪。虽然在很多民族婚俗中,茶已经作为一种饮料或礼品,但在布朗族婚俗中,茶是男女双方交流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女孩泡茶的浓淡寓意两方的满意程度。布朗族崇拜自然与祖先,相信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布朗族崇拜茶,将茶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每年都要举行祭祀仪式,都会借助向茶魂树祭饭菜祈求得到保护。茶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耳濡目染茶文化知识,让他们的血液里充满茶文化,从而成为茶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2.2茶文化传承的断层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最初饮茶之风盛行在佛教兴盛的六朝时期,由僧人引领,当时封建统治者及很多名人骚客也纷纷将饮茶作为生活乐趣,并将饮茶看作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快速流行的茶成为当时社会的人气饮品,随之形成的茶文化也别具一格。如今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并对人类和世界文明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茶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但仍有很多好茶之人也仅仅是附庸风雅,对茶的内涵一窍不通。在宣传、发展和保护我国茶文化方面,当地的政府机构也没有设法采取某种手段,导致茶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2.3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被外人接受,而他国的茶文化、品牌茶饮也逐步出现在中国市场,并且被国人接受与使用。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喜欢追求刺激,喜欢挑战与速度,崇尚时尚、便捷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开瓶即喝的外来饮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泡茶喝茶比较繁琐,且讲究过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严重限制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空间,也对于茶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了极大不利。

2.4缺乏弘扬茶文化的对策

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不仅年轻人对我国茶文化知之甚少,即使老一辈人对我国茶文化也了解不多。虽然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我国茶文化,但由于关于茶文化的文献资料较少,并且有流失现象,导致弘扬茶文化无对策现象。

3 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策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含有物质文化遗产。自2003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得到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其保护传承工作也极其重要。

3.1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政策支持是传承保护茶文化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具有独特地域性的茶文化,当地政府更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可颁发一些条例保护茶文化。如为了保护与传承武夷岩茶,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武夷山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从此武夷岩茶的发展与传承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又如在发展潮汕茶文化时,政府可通过政策扶持激起群众参与该茶文化的兴趣,引导群众宣传茶文化,参与弘扬茶文化活动。

3.2建立茶文化组织

茶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工作要想取得有效进展还需要依托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让其去保护和弘扬我国独特、灿烂的茶文化。例如杭州在1982年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社团性质的“茶人之家”;在1993年纪念陆羽誔生1260周年之际成立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由此可以看出,建立专门的茶文化组织机构,要联合品茶专家、国内外知名茶商等进行创建,加强对茶文化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例如潮汕功夫茶在保护传承方面,积极建立茶文化组织机构,创新茶工艺,同时其还加强组织机构与茶农之间的联系,优化品种,以求培养出更优良的茶叶,形成品牌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扬光大潮汕茶文化。

3.3保护地域茶文化的生态环境

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一旦破坏生态环境,茶文化也将不复存在。例如在布朗族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背景离不开布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布朗族茶文化集中体现出本民族聚居地的古茶园、古茶山以及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气息,其茶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其生态环境相互依存。但现代文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布朗族传统文化和观念,再加上环境污染,布朗族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状况,为了保护传承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布朗族茶文化,一方面政府可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措施,如划定具体的森林保护范围,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环保行动,与自然和谐相处。

3.4尊重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独特的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史上靓丽的一道风景,是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体现出本民族的茶文化与茶习俗。例如布朗族的茶文化与本民族的风俗习俗相互依存。尊重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护传承本民族茶文化的先决条件。如尊重本民族的艺术、宗教信仰、服饰装扮以及饮茶礼仪等。虽然经济发展与民族传统保护二者存在一定矛盾,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协调。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尊重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全部传承,还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例如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新意义,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信阳毛尖茶为例,信阳市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且信阳种茶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可以追溯到战国中后期。信阳市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积极采取打造信阳毛尖为信阳特色品牌,努力发挥信阳毛尖名牌作用,形成品牌联动效应。努力营造“中国生态茶都”的信阳茶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重视景区的规划与建设,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旅游环境等措施。结果不仅让更多的人走进、了解信阳茶文化,也有利于其茶文化的保护传承。

3.5开展茶文化课程培训

弘扬茶文化的最佳途径则是教育。借助教育进行文化传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熟知我国茶文化,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开始茶文化教育启蒙,课程主要有文化课和实践课。文化课主要是请有关专家为学生讲授泡茶、品茶的技艺和礼仪。在实践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泡茶与品茶,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全面、更深入了解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3.6举办茶文化活动

茶文化活动以直观、互动方式调动人们的参与兴趣。斗茶会、品茶会、茶宴等都是茶文化活动形式。活动现场借助大屏幕向人们传播茶文化视频,讲解一壶好茶的经历,即种植、采摘、烘焙、择茶到泡茶整个过程。例如信阳市连续多年举办以信阳毛尖为主题的茶文化节活动,其诸多旅游要素进行巧妙整合,如自然风景观光、茶文化风情、茶园林观光等要素与农家乐、茶道、茶艺表演等活动巧妙结合,向外界展示丰富多彩的信阳茶文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文化,在灿烂文明的世界文化中,茶文化贡献了不可磨灭的佳绩,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茶文化应当被世人继续传承与发扬,使其放出更加灿烂辉煌的光彩。

[1]赵自云,占辉斌,许玲敏.徽州民间传统习俗中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2015(6):10-13.

[2]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谭振.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与海外传播[D].青岛理工大学.2014.

[4]黄曼.赤壁羊楼洞古镇及其茶文化的整体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2015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YS063。

庞琳(1982-),女,河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研究。

猜你喜欢
布朗族茶文化文化遗产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与文化遗产相遇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