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互联网教育的突破路径

2016-04-01 23:16孙婷
出版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东方传统教育

孙婷

2015年“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进入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新的创业项目、不断超规格的投资、收购并购与新三板挂牌、项目失败关停,各种各样的消息不绝于耳,使行业内外都感受到互联网教育的火热。然而一旦深入就会发现,曾经觉得轻易迈进的门槛陡然变成了一座深不可测的高山,迷雾茫茫,很多人迷失在途中。

行业热度不减,呈现四大趋势

从国家政策环境看,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年,从教育部颁布《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开始,国务院、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教育部先后有五次出台与互联网教育相关的文件,将互联网+教育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台都将不断刺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

当教育与互联网结合,首先带来的是成本的降低,一次投入将会获得长久的使用,对于学习者来说是让人兴奋的事情;但对于内容生产者和服务提供者来说,这则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费用的降低带来更多的用户,把原先集中在某个领域或地区的业务可以轻易扩大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原有商业模式的彻底颠覆。

纵观全球的互联网教育产业,其热度始终不减。据统计,2010年全球在线教育行业收入为321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末,这一数字将达到1665亿美元,2017年则会到达2555亿美元。国内和国际情况差别并不太大,从学前教育到K12,从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速度和需求都等于甚至高过国际水平。有数据显示,到2017年全球互联网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将由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转向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

分析目前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逐步清晰地呈现出以下四大趋势。

一,行业整合。行业整合和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各家不再是单打独斗,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特点,取长补短,线上联合线下补充自身短板,或是由互联网巨头通过投资来完善自己商业生态圈。

二,两极分化的情况不断加深。行业内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比如新东方2015年净营收为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净利润1.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新东方线上业务营收980万美元,同比增长32%,占总体营收3%左右,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50%,累计注册用户1110万。可见新东方在教育培训领域的龙头地位,线上和线下都做得十分抢眼。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众多初创的互联网教育企业还没有熬到A轮融资就纷纷倒闭。

三,跨界合作成为常态。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强调自己要做一个庞然大物,更多的是强调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模糊产业边界,实现最终目标。比如新东方与腾讯组建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腾讯的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以及新东方的教育内容优势,打造基于移动端的英语学习用品;中移动放低身价与学霸君的战略合作,推出以“拍照搜题+实时答疑”为核心功能的“咪咕学霸君”。

四,国际间合作不断加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孤军奋战,国际间的合作扩张会不断增多。通过资本或产品合作,实现各自国际化战略。比如好未来投资了美国Minerva大学并提供个性化教育的Knewton公司,佳一教育投资了英国K12教育产品EZ Education。同样国外的集团公司也通过合作进入中国市场,比如Coursera与新东方的战略合作,培生集团在中国收购环球雅思等。

不同的产业模式催生了不同的盈利方式,目前互联网教育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销售内容、解决方案、学习工具、入口、广告、增值服务、数据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最容易理解也是最初级的是对内容、工具和解决方案的销售,这是比较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常用的盈利方式,而广告、入口等则是平台运营商的传统盈利模式。

当资本面对专业,互为借力最为关键

最近三年,国内获得投资的在线教育企业数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共有167家在线教育创业公司获得投资,是2013年的2.6倍。其中一起作业网更是获得了1亿美元的D轮投资,这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是最大的一笔投资。除了传统的风投看中教育市场,整个互联网教育领域内部也风起云涌。2015年4月转型后的尚德机构同年3月份营收7840万元,其中狐逻学院营收6400万元,嗨学网营收1240万元,对啊网营收200万元;100教育以1亿多元收购环球职业教育在线;也有不少的涉足教育产业的公司通过上市获取大量的资金发展自身业务,截至2015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的在线教育服务培训服务企业就有6家。

大量的资金涌入互联网教育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新产品应运而生:猿题库等在线测试和题库类的产品;学霸君、小猿搜题、百度作业帮、学习宝等拍照搜题类产品;以跟谁学、神州佳教、疯狂老师为代表的c2c平台;淘宝同学、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学科在线等均拥有自己的录播或者直播的在线教育平台等。可以看到,面向不同受众需要的多种形式的互联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步步紧逼,虽然主流教育目前依然以采用传统大课堂讲课、教师手工批改作业、手工统计分数等喂养式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但不能否认的是传统教育出版行业自身的业务领域正因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被蚕食,因此他们也意识到需要积极地拥抱互联网来巩固自己的既有市场,于是一系列由传统教育行业或传统出版机构设计开发的产品也纷纷面世,比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高教社主导的“中国大学mooc”、以凤凰出版集团为依托的“学科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研发的“‘美慧树全媒体儿童早期教育解决方案”等。

当然,不管背后支撑这个产品的是谁,都会面对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在流传了几千年的课堂面授方式下,寻找一个突破口,使技术既能给教与学的过程带来便利,又不至于因为太过前卫而脱离教学实际。

笔者认为,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借力,传统教育出版机构根据其对一线教学经验的熟悉,组织最贴近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内容;而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建立和提升在线教学体验,吸引用户。

交互性和移动化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除了教学模式上的区别外,最大的不同就应该体现在内容的交互性上。互联网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线授课,而是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在任意情况下的交流学习过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在线教育也逐渐平移到移动设备端。有数据显示移动在线教育增速十分迅猛,预计2017年将在整个互联网教育中占比6.3%。很多手机用户都下载了大量的教育类APP,他们看中的是教育APP灵活、操作性强、随时随地、互动性强等优势。根据APP STORE数据统计,教育类APP在2014年底已超过7万个,占据应用商店中应用类型第二位,占比超过10%,仅次于游戏类应用。同时数据还显示有56%用户有意愿为手机在线教育APP付费,反映出用户对于收费产品表现出了不错的接受度。有道副总裁包塔认为,手机应用付费模式不同于线下教育的一次性高价付费,而是低价常态化的持续收费。但是目前教育类的APP开发门槛并不高,且在娱乐和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并不好掌控。

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身的需求,因此这个市场是可以无限扩大的。但教育又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行为,它要求每个参与到其中的人要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需要对教育产品和平台赋予深刻的内涵。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参与者,我们应该选取最适合的技术点,把握技术为产品服务这一原则,研究线下教育的短版通过技术弥补其不足。另外,加强对用户使用数据的分析,了解每个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为其定制和推荐最适合的教育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教育产业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吹响了变革的号角,在这条充满鲜花和陷阱的道路上,谁能找到突破口,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东方传统教育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国外教育奇趣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题解教育『三问』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乐博乐博获新东方千万元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