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本土根基

2016-04-03 14:07葛鲁嘉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葛鲁嘉(吉林大学 心理学系,吉林 长春 130012)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本土根基

葛鲁嘉
(吉林大学 心理学系,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理论心理学是核心性和支撑性的骨干学科。不同的文化根基,会有不同的理论心理学的建构。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研究应该从模仿和追随占有主导地位的西方理论心理学,转换到本土的文化根基上,创建本土的新理论心理学。因此,开创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的探索,就成为新理论心理学的努力和方向。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其对人的心灵活动或心理生活的基本设定。新理论心理学研究突破涉及五个基本方面,即理论心理学的新基础、新视角、新建构、新思想和新内容。这五个方面体现了新理论心理学不同于传统理论心理学或西方理论心理学的新的研究创造。

关键词:理论心理学;文化基础;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在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中,创建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根基的新理论心理学,是最为重要和涉及根本的任务。这将会决定中国理论心理学和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需要的是本土的根基和本土根基之上的原始的创新。

一、理论心理学的开展

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理论心理学是最为重要的骨干学科分支。在心理学非常发达的国度中,理论心理学逐渐成为了占主导的学科。可以认定,理论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和成熟程度决定了心理学本身或心理学整体的发育和建构。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关系到对自身的思想前提或理论预设的哲学反思。这包括了有关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前提或理论预设,也包括了有关心理学研究方式的思想前提和理论预设。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也关系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尺度。这包括了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的层面。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还关系到对于具体心理行为的理论描述和理论预测。因此,理论心理学所提供的是心理学探索的思想框架、理论构造、知识核心。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和成熟的程度也就决定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和成熟的程度。

理论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和学术探索已经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位置。但是,在西方心理学占据主流和主导的背景之下,理论心理学也同样是由西方心理学或西方理论心理学家所建构和推动的。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怎样摆脱对西方心理学、对西方的理论心理学的依赖、引进和模仿,从而走向立足本土根基或本土文化根基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发展,是中国新理论心理学建设的最为重要的任务。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涉及非常广泛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它需要的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探索,并涉及和囊括心理学研究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这包括了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学术基础,也包括了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文化背景、社会关联、学科规范,还包括了心理学的理论课题、理论问题、理论难题、理论主题。[1]2很显然,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着多样的研究内容和理论课题。[2]1-7当然,理论心理学本身在新的发展背景之下,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3]35有研究探讨了心理学中的理论问题,涉及了大脑、心灵和认知的哲学问题。[4]141有研究考察了理论心理学的重要贡献,进而涉及了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5]69有研究是将理论心理学放置在后经验主义时代进行了考察。[6]有研究对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复兴、特点和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进行了探讨。[7-9]有研究则探讨了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10]有研究是从理论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了历史的和哲学的心理学。[11]1-4其实,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也有方法的问题,这关系到心理学理论研究中的理论建构与理论评价、研究方法与统计数据、假设构成与经验检验、理论命题与理论概念。[12]1-10理论心理学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和核心的课题。[13]例如,关于常识的探讨就属于哲学探索中推陈出新的论题。[14]129

心理学学科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学理论的成熟。理论心理学可以为心理学学科提供最为重要的思想框架、研究取向、学术原则、理论知识。很显然,理论心理学具有自己的特定理论内涵[15],也具有自己的特定理论功能[16]。这都关系到心理学本身的成熟程度。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开展需要有文化的传统根基,需要有学科的知识积累,需要有自己的探索依据,需要有切入的理论视角,需要有创新的理论建构,需要有思想的启示作用,需要有构成的基本内容。所有的这些方面实际上都取决于立足于本土的根基,也就是立足于本土的文化,立足于本土的创新。

二、西方的理论心理学

实证的心理学,也就是通常心理学家所说的科学的心理学,一直就把自身看成是超越本土的,跨越文化的。但是,实证的心理学实际上是在西方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西方的智慧传统中发展起来的,是西方文化历史的产物,是西方科学文化的构成。实证的心理学主张客观实证的研究,强调价值中立的立场和持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这似乎表明,实证的心理学可以在研究中摆脱所有的文化设定。超个人心理学家塔特(C.T.Tart)把实证心理学称为正统的西方心理学(orthodox western psychology),并在研究中揭示了,正统的西方心理学正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假定之上,只不过这些假定是隐含的,而不是明确的,没有被心理学研究者清楚地意识到。他认为,正是西方正统心理学中这些隐含的基本假定,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只有使之明确化,才能看清其结果,才能对其提出质疑,才能逃脱其控制性的影响。[17]61-111塔特对所谓正统的西方心理学持有的基本假设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其中最为基本的是如下两个假定。

第一个基本的假定是,物理的世界是实在的世界,研究物理现象的物理学也就是基础性的科学。相对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则是派生性的。因此,相对于物理科学,心理科学就是派生性。世界是在时空框架中变化着的物质和能量。心理则是附现象。心理的主观性也就是不真实的。人的心理是“主观的”,这个术语对心理学家来说是贬义的,这意味着不真实和不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心理学就必须最终把心理行为还原为生理的数据,然后还原为更为基础性的物理的数据。

第二个基本的假定是,能够由感官观察或物理工具捕捉到的才是真实的,而且能够由感官觉知到,也就能够由物理工具探查到。这导致的是这样一种态度,如果研究者提出一个主张,那么给出了研究者的证据,其他的研究者也能够以相应的感官观察或物理工具得到这些证据。如果得不到,那这就是不真实的或不确切的。结果对心理学来说,许多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心理存在内容,如仁爱、慈悲、快乐、痛苦、智慧等,就都是心理观念,都是思辨推论,而无法直接被感官观察或物理工具探查到。

显然,正统的西方心理学是按西方的科学文化建构起来的。西方的实证心理学立足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分割,是主体与客体的分隔,是研究专家与研究对象的分离。研究对象是客观实在的,而客观的实在就是物理的实在。由研究者的感官观察或物理工具所捕捉到的物理实在就是物理现象。对心理学来说,其研究对象也被看成是客观实在,也即物理实在。由心理学家的感官观察或物理工具捕捉到的就是心理现象。所以,心理现象也就可以等观于物理现象,或者可以还原于生理或物理。心理学则被定义为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在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客观化,甚至是物化,就成为了心理学追求客观知识的结果。这导致了西方心理学曾经一度抛弃心理意识,专注客观行为的扭曲发展。激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甚至主张将行为技术运用于文化的设计,从而控制和改造人们的习俗行为和生活方式。“文化非常类似于在行为分析中运用的实验空间。两者都是一套强化性相倚联系。如同有机体被置放在实验空间中一样,孩子也出生在一种文化里。设计文化犹如设计一种实验,即安排相倚联系并研究其功效”,那么,对于斯金纳来说,“文化就犹如用来研究行为的实验室”。[18]153,182显然,客观化也蔓延到了关于心理文化和心理行为的理解。

正统的西方心理学体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主旨。西方心理学跻身于自然科学之列,强调自己的普适的合理性和普遍的适用性。这突出的是自己的跨文化性质,并且也的确跨文化广泛传播到了其他的文化圈。所以,可以将实证的心理学传统与其他本土的心理学传统相对照来加以讨论。

当然,西方的心理学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便属于非正统的西方心理学。人本主义的心理学重视和强调的是被西方正统心理学所忽视或排斥的内容。这包括反对将心理行为自然物理化,也反对将心理科学自然科学化。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立足于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传统,批判主流心理学的实证主义和机械主义的思想基础,主张人的尊严和价值,凸显人的自由和创造,弘扬生命的体验和意义,批判方法的机械和单一,强调研究的人性和人本。因此,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在方法上更接近于科学心理学,而在思想上更接近于其他的本土心理学传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只脚,一只脚是跨在了实证心理学之中,一只脚是跨在了本土心理学之中。

三、东方的理论心理学

东方的心理学是非西方的心理学。这是在东方文化的根基之上发展起来的非正统的心理学,因此也被称为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ies)。这是在东方文化或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或传统之中的心理学。这也是特定的关于心理行为和心理探索的理论预设和理论建构。这种东方的或独特的理论心理学拥有着或提供了关于人类心理和心理探索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式。这是属于东方文化的不同于西方的理论心理学的东方的理论心理学。中国的心理学、中国的理论心理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传统,所理解的人类的心理生活和所提供的心理的理论阐释,有着非常独特的内容。

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其对人的心灵活动或心理生活的基本设定。例如,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强调普遍的统一性,即强调“道”。儒家的义理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和佛家的菩提之道都是探究此理。但是,“道”并非外在于人的心灵,与之相分离,而是内在于人的心灵,与之相一体。心灵内在地与宇宙本体相贯通。人类个体只有返身内求,把握和体认“道”,才能够获取人生的真实和永恒。这就必须通过精神修养,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完善自己的心理人格,从而相融于天道。这给探求和构筑人的心理生活提供了特定的文化基础。

植根于西方文化历史的现代心理学,长期被当成世界心理学。随着西方心理学的壮大和成熟,西方的本土心理学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不过,西方心理学是否就是跨文化普遍适用的,是否就是排他性唯一合理的,则在西方和非西方的心理学研究者中,引起了强烈的质疑。心理学本土化成为了世界性的呼声。这导致了两个方向上的研究走向:一个方向是对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学传统资源的挖掘、提取和转换;另一个方向是对西方心理学的文化适用性的质疑、否定和变革。这也就包括了对东方的理论心理学的关注和对西方的理论心理学的改造。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正是相应于推动最新的学术发展和进步,并致力于开辟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东方的或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的挖掘和创新,需要批判和摆脱西方心理学占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观或心理学的科学观。这也就需要建构一个更为宏大的或更为开放的心理学观或心理学的科学观。从而,这也就有可能将西方的理论心理学与东方的理论心理学看成是既具有不同的根基和取向,又具有同等地位和价值的理论心理学的存在和探索。对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传统,研究通常是按西方心理学的标准进行衡量和切割的。所以,进一步的研究则应力图将其看成是独立的心理学体系,揭示其独具的合理性贡献。这就涉及中西心理学传统的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目前还缺乏总括性的考察和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的研究则将会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上,对心理学的新发展进行阐述,以推动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创造,开辟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新道路。

四、理论心理学新基础

任何理论心理学的探索都有自己的基础。在本土根基上的理论心理学的创新或突破就需要新的基础。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的基础应该是中国本土的文化。这也就是中国本土文化之中的心性论,也就是心性论基础之上的心性心理学,也就是心性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新心性心理学。

中国本土的心理文化内含了心理学的根源和资源。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和探索并不是脱离了本土文化的抽象的过程。尽管西方的理论心理学从来就认为自己是普适性的,但是无法否认和脱离自己生成和依赖的西方的根基。所以,当西方的心理学,包括西方的理论心理学否认和摆脱文化的维度时,给心理学,特别是给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重要或重大的缺失,从而也就使得心理学的发展有了根基上的不足。因此,西方单一文化的心理学理论建构,就成了以偏概全的理论学说。那么,建立在本土根基之上的理论心理学就会通过多元文化的设定,挖掘本土文化的资源,获得特定的理论资源。

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建立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心性学、心性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这也就使其拥有的是中国本土心性学的理论设定,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关于心理行为的理论阐释,以及关于心理科学的理论设定。这给出的是关于心理生活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进而也是关于心理科学的独特的文化创造。其实,在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之中,无论是儒家的重视仁道的心性学说或心性心理学,还是道家的重视天道的心性学说或心性心理学,还是佛家的重视心道的心性学说或心性心理学,都通过心性一体、心性创造、心性演变,给出了内圣外王的共生历程。这就是内心体道的心灵扩展的历程,也就是外在行道的行为实践的历程。体道于内心就是圣者,行道于天下就是王者。当然,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是在新的基础之上的新的创造和建构。

很显然,中国本土的新理论心理学是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理论心理学的新创造和新建构。这所提供的心灵境界的提升之路,这所建构的理论探索的创新之路,都是理论心理学的新发展和新进步。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所提供的是新的理论资源、新的理论视野、新的理论根基和新的理论内容。

五、理论心理学新视角

中国本土的新理论心理学是从本土文化出发的看待和理解心理行为和心理科学的新的视角。这关系到将对心理行为的理解确立为关于人的心理生活的揭示、解释和创造。这种新理论心理学不仅改变了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也改变了关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确立。这种新的研究和探索的视角就关系到理论心理学的新建构,也关系到整个心理学的新发展。

在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的新视角中,需要加以改变和重新确立的是将心理现象重新理解为心理生活,也是将心理科学重新确立为参与生活和心理创造的学科门类。这不仅将改变心理学理解人类心理行为的根据、尺度、视域、内容,而且也将改变心理学确立心理科学探索的方式、方法、工具、技术。显然,最为重要的是不同的文化根基、文化预设、文化传统和文化创造。显然,无论是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还是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式,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尺度、文化的标准、文化的依据、文化的把握。那么,西方的理论心理学就不是唯一的存在和唯一的尺度。中国的理论心理学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存在和独特的尺度。因此,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的新视角就能够把握新的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新的心理学研究方式。这所持有的价值尺度,所把握的学术标准,所依据的理论预设,就是属于、来自和依存本土的文化传统、文化源流和文化预设的。

中国本土的心理学或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依赖于原始性创新的发展。这不是引进和模仿,也不是修补和改进国外的或西方的心理学或理论心理学。这种创新也不应该仅仅就是对中国历史传统中的心理学思想的解释和解说。中国本土心理学真正需要的是寻求本土文化的心理学根基和心理学资源,并立足于和植根于这种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核心内容,去建构真正属于中国本土的创新的心理学。关于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应该倡导和推动原始性的创新,特别是原始性的理论创新。其已经开始由最初的微弱的呼吁,逐渐成为付诸行动的追求。中国心理学的这种原始性创新的努力,也开始由不同分支学科、不同理论知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技术手段的分散的方面,开始转向对更宏大的心理学理论原则、理论框架、理论构成等方面的转换。

六、理论心理学新建构

要想在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在中国本土心性学说的原则之下,在中国本土原始创新的氛围之中,构建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就需要解决六个基本的问题,就需要确立六个分支的课题,就需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本土心理学的探索,挖掘和确立中国本土的心性心理学;心性心理学的探索,创立和建构新心性心理学;心理学形态的探索,明晰和探索心理学的不同形态;理论心理学的探索,重构和搭建理论心理学的框架;东方心理学的探索,开拓和形成东方心理学的理解;心理学分支的探索,变革和改进心理学分支的研究。

首先是本土心理学的探索。挖掘和确立中国本土的心性心理学所涉及的是,在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之中存在着的丰富的心理学的资源。内容包括心性心理学、智慧心理学、儒家心理学、道家心理学和佛家心理学。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性学说在心理学领域中的体现和展现。

其次是心性心理学的探索。在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创新的心理学就是新心性心理学。新心性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学科资源的理解,关于心理学的文化根基的挖掘,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转换,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把握,关于心理学对象成长的阐释,关于心理学学科本身的开拓,就构成了对心理学的全方位的变革。这关系到的内容就包括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心理成长和心理科学。相应于这六个方面的探索就是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

再次是心理学形态的探索。心理学有属于自己的各种不同的资源。那么,理论心理学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不同心理学资源的把握、挖掘、阐释和运用。这包括对传统的历史资源的寻找和提取,也包括对现代的学术资源的理解和把握,还包括对未来的可能资源的培育和养护。这也就是心理学的传统形态、现实演进和未来趋势。这涉及心理学六种不同的特定形态: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资源形态的心理学。关于心理学的六种形态的探索可以大大扩展心理学的理论视野。

再次是理论心理学的探索。心理学研究有自己的理论心理学的探索,理论心理学提供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学科主干。这直接关系到的是心理学不同研究类同和不同研究分支的主干部分。主干是支撑着心理学的具体研究的。所涉及的核心课题包括了心理学科学观、心理学新思潮、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方法论、心理学价值论。所有这些方面的深入探析,都将决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和未来。

再次是东方心理学的探索。东方心理学是在东方文化的根基之上发展起来的。探索东方心理学实际上是要对西方心理学的现存研究方式进行创新变革,是要探讨东方心理学的存在和演变,是要挖掘心理学的文化根基,是要探索文明心理学的重大内容,是要挖掘体证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这所涉及的核心课题就包括了科学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东方心理学、文明心理学、体证心理学。

最后是心理学分支的探索。中国本土新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体现在心理学的不同的或侧重的分支学科的建设之中。这包括了新本土心理学、新文化心理学、新社会心理学、新历史心理学、新民族心理学、新应用心理学、新宗教心理学、新环境心理学、新创造心理学、新管理心理学。

七、理论心理学新思想

理论心理学的发展需要新的思想。新的思想引领和开辟的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所引领的是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全新研究走向、研究定位和研究突破。心理学核心理论的突破与建构将会长久地影响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发展进程和发展前景。

关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前提的反思所涉及的是,对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前提假设或理论预设的反思,以及对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前提假设或理论预设的反思。研究强调了这种自我反思是心理学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关于心理学科学观的研究,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提出了要通过对心理学科学观的研究,来确定心理学的科学性的问题,来定位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基本立足点。率先倡导了心理学的科学观从小心理学观到大心理学观的转换,又推进到倡导了心理学的科学观从封闭的心理学观到开放的心理学观的转换。

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论的扩展研究所涉及的是,对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给出全新的探索和理解,拓展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范围和思路。这使得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从仅仅关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扩展到了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探讨,以及关于心理学技术应用的考察。

关于理论心理学内涵与功能的探讨所涉及的是,全面论述理论心理学研究不同层面的基本内容。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反思层面,是心理学哲学的研究,是有关心理学的学科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理论预设的探讨。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层面,是有关心理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建构。这包括整合性的理论、分类性的理论、具体性的理论。理论反思与理论建构是理论心理学两个彼此相互关联的基本内容。理论心理学的系列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干部分,支撑着心理学众多分支的具体研究。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超越西方理论心理学的探索。

关于心理学应用基础与方式的考察所涉及的是,对心理学的应用基础、应用理论、应用技术和应用手段进行考察。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涉及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思想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和技术研究的顺序。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手段涉及工具和程序的设计和发明、体证和体验的方式和方法。

理论心理学的新思想涉及对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梳理与挖掘。这所提示的是,在中国本土的文化历史传统之中,存在着丰富的心理学的资源,应该将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性学说引入、引进、体现和展现在心理学不同领域中。这共包括五个专题的研究:心性心理学;儒家心理学;道家心理学;佛家心理学;智慧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的新思想涉及对本土心理学资源的挖掘和提取。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深入探讨研究所涉及的是,提出对心理学本土化问题和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独特的理解、主张和观点,推动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核心理论。系统挖掘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心性心理学传统,将其看成是中国心理学发展最为重要的心理学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资源。中国本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性论、心性说、心性学所贯彻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天人合一、心道一体、心性修养和创造演生。这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核心资源。

理论心理学的新思想涉及在本土心理学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在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资源的基础之上,需要的是原始性的理论创新。这也就成为了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的核心性的理论建构。新心性心理学的原创性理论构想与核心性理论建构对心理学研究的学术资源、文化基础、研究对象、环境影响、心理成长、心理科学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深入探讨和创新建构。对心理学资源的系统考察和探究,正是从心理学的六种不同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之中,可以提取出心理学创新所需的各种不同的资源。

理论心理学的新思想涉及科学心理学的文化突破、本土心理学的文化创新、东方心理学的文化根基、文明心理学的文化植入、体证心理学的文化实践。这直接关联到对科学心理学的重新界定,对本土心理学的重新定位,对东方心理学的重新认识,对文明心理学的重新理解,对体证心理学的重新印证。

八、理论心理学新内容

新理论心理学涉及了理论心理学的新内容。理论心理学的新内容应该包含如下基本层面。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反思层面是以心理学科作为反思对象的心理学哲学的反思研究;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层面是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方法原则和技术原则;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的层面是有关具体的心理行为的理论建构、理论解说和理论知识。

心理学的理论反思涉及心理学的思想基础、理论预设、研究方式、基本框架。这关系到心理学的学科、思想、理论、概念、方法、工具、技术、手段等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方面。心理学的理论反思包括心理学的思想基础、理论流派、科学性质、学科性质、对象界定、学术资源、发展走向、可能趋势、学科关系、社会地位、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方法选择、技术思想、技术发明、技术工具。

心理学的理论原则涉及心理学研究中所确立的思想依据。这包括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心理学研究以理论为中心是把心理学理论原则放在了核心的地位,一切都是围绕着理论来进行的。心理学研究以方法为中心则是将心理学研究方法放在了核心地位,方法的科学性质决定了心理学学科和研究的科学性质。心理学研究以技术为中心是将心理学的技术研究放在了核心位置,通过创造人的心理生活,实现心理学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统一。

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则涉及关于具体心理行为的理论假设、理论构造、理论描述和理论定律。这可以是关联到心理行为整体的理论描述,也可以是关联到具体心理行为的理论解释,也可以是关联到具体生活情境的理论模型。例如,这可以关系到具体的感知理论、意识理论、行为理论、人格理论、智力理论、情感理论,等等。这也可以是涉及特定生活情境的理论解说。这包括学校情境的、工作情境的、家庭情境的、交往情境的、危机情境的,等等。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的共同点是,理论的思维同实证的研究是相互结合的,即从实证研究中获取数据和资料等,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规律和特点。[15]

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基础、文化资源、文化传统、文化定位。中国本土的文化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演变、文化预设、心理文化和心性探索。心性论的基本内涵就在于天人合一的原则、心道一体的设定。心性论有其理论构造、理论延伸。这就是心性论的心理学。关于心性心理学的探索涉及本土心理学的资源,这是文化历史的资源、思想理论的资源、心理科学的资源,这是心理学的资源化和形态化。心性心理学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心性论的探索,这包括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心性论探索。儒家的心性心理学、道家的心性心理学和佛家的心性心理学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论预设、理论思想、理论传统、理论解说和理论演变。心性心理学涉及的是有关心性心理的独特的结构、功能、性质、特点、核心、重点、演变和提升。

中国本土的理论心理学应该是关联智慧的心理学。智慧心理学具有非常独特的心理学探索和心理学内涵。这涉及智慧与智力的关系。智力心理学的研究有自己的缺失,智慧心理学的研究则有自己的长处。智慧心理学的研究涉及智慧与知识的关系、知识到智慧的转换。西方文化的智慧说关系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核、哲学智慧、科学取向和智慧缺失。中国文化的智慧说则关系到中国文化的智慧传统、中国哲学的智慧探索和中国历史的智慧流传。关于智慧有哲学家的思考,这就是智慧的哲学思辨、哲学反思、哲学思路和哲学思想。那么,关于智慧的心理学研究涉及智慧心理学的定位、内容、理论、方法和技术。智慧是属于多元化的存在,因此关于智慧就应该是多元化的研究和多学科的探索。关于智慧有普通人生活中的智慧,这是普通人的智慧、生活中的智慧和常识中的智慧。智慧心理学的应用涉及日常生活的智慧、心理生活的智慧、心理环境的智慧、心理成长的智慧和心理创造的智慧。

参考文献

[1]Bem S,Looren de Jone H.Theoretical issues in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13.

[2]Jarvis M.Theoretical approaches in psychology[M].London:Taylor &Francis,2006.

[3]Mayers W,Bayer B,Esgalhado B D,et al.Challenges to theoretical psychology[M].Toronto:Campus Press,1999.

[4]Morss J R,Stephenson N,Rappard H V.Theoretical issues in psychology[M].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1.

[5]Stephenson N,Radtke H L,Jorna R,et al.Theoretical psychology:Critical contributions[M].Concord:Captus Press,2003.

[6]叶浩生.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J].心理学报,2007,(1).

[7]霍涌泉,安伯欣.西方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及其面临的挑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8]霍涌泉,梁三才.西方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新特点[J].心理科学进展,2004,(1).

[9]霍涌泉,刘华.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及其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10]陈少华.从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11]Chung M C,Hyland M E.History and philosophy psychology[M].Malden:Wiley-Blackwell,2012.

[12]Kukla A.Methods of theoretical psychology[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1.

[13]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性课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14]Rescher N.Common-sense:A new look at an old philosophical tradition[M].Milwaukee: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2005.

[15]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内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

[16]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7]Tart C T.Some assumptions of orthodox Western psychology[M]//Tart C T.Transpersonal psychologies.New York:Harper,1975.

[18]斯金纳.超越自由与尊严[M].王映桥,栗爱平,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江 波]

The Local Basis for Theoretical Psychology

GE Lu-jia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Theoretical psychology is the fundamental component and discipline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y is subject to its cultural basis and context.Theoretical psychology in China should shift to its own cultural basis and therefore have reasonable theoretical independence instead of imitating and following Western theoretical psychology which is rooted in Western culture.China’s theoretical psycholog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is the trend of future explorations in psychology,since the Chinese are,to a huge degree,defined by their own culture psychologically.Breakthroughs in this new theoretical psychology in China entail five basic components,namely,new basis,new perspectives,new construction,new thought,and new content,which are new initiativ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heoretical psychology and Western theoretical psychology.

Key words:theoretical psychology;cultural basis;Western culture;Eastern culture

中图分类号:B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068(2016)01-0012-08

收稿日期:2015-12-24

作者简介:葛鲁嘉(1956—),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多样解构
东方文化符号在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设计中的东方文化发掘和演绎
探究提升高中学术历史课堂有效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大学英语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论21世纪国际法的理论创新
大众期刊内容转型的实证分析——以《东方文化周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