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2016-04-03 21:52郭换换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主体大学

郭换换

浅议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郭换换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进入了深入研究,但是就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主体性学习策略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文章在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应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策略 学生主体性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接受了近十年的英语教育,在英语学习上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英语课堂的主要任务还停留在对英语语言本身的讲授上,注重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记忆和储备能力。这一现象并没有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反而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抹杀,受到了很多教育学者的批判。因此,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和教育所需,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着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主体性学习

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概括来说可分为三类:1)视学习策略为一种学习活动或步骤,如梅耶(M ayer)、琼斯(Jones)、但瑟洛(Dansereau)和邵瑞珍等;2)视学习策略为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如杜菲(Duf f y)、平特里奇(Pi nt ri ch)、胡斌武、史耀芳、黄旭等;3)视学习策略为学习计划、方案或安排,如德瑞(Derry)、陈琦、刘儒德、燕国才等。(穆晓莉,2007) 由此不难看出,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和融合,通过各种方法、技能、计划等方式,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根本属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王富英,2008)而主体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展学生的自学和自我发展能力。具体到大学生来说,在经过小学、初中、高中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与前面几个阶段相比,更适合进行主体性学习。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侧重于服务学生,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上形成一个质的飞跃。

二.大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主要是指激发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或心理倾向,以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这种行为倾向于一定的学习目标。因此,一直被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关键因素。由于考试现在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同是基于毕业率的分数和结果。因此,学生的目标是追求高分数,而不是学习或知识获取过程的内在价值。从长远来看,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

2.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学生害怕在别人面前犯错误,因此即便是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大都保持沉默。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说:Any vol unt eers?(有人自愿回答吗?)本来还在听讲的学生多数会低下头,害怕老师看到自己后,会让自己回答问题,更不用说自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即便是老师无指出个别学生来回答,他们也常常支支吾吾,含糊不清。此外,考试的分数低,他们便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能力差。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就会更加没有信心。

3.主动学习意识差

在大多数学生看来,教师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人。他们之所以要学习这些知识,是因为教师教授了这些知识,从未想过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另外,由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时候只会机械地模仿和接受所学知识,不能够创造性地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和提升。

4.教学模式陈旧

如今,大学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在整个教学中将知识输入给学生。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节奏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学生很少几乎没有机会去参与到课堂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自然就会缺乏责任感。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乏畅通的思想和情感沟通,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三.主动性学习策略的应用

鉴于此,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构学习过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两个阶段组成:一是“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可称为课堂学习;二是“吸收内化”,是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可称为课后学习。(贾和平,2015)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学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传递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样,在课后的内化阶段,因缺乏老师的辅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起来也是力不从心。因此,可以重构学习过程:通过网络通讯手段,信息传递在课前进行,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也可引导学生自主查阅信息。学生对于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课堂上便可以发挥主动性。而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解惑答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转换课堂角色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一直进行知识的输出,从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的讲解可谓是无微不至。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要被动地听、记,思维和意识几乎都处于停滞的状态,学习效果自然不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换其课堂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的辅导者和协调者。并且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到课堂的讲授或者其他的活动中,如课前展示,角色扮演等。

3.改变考查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考查模式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卷面成绩,学生的英语能力多数是从卷面的成绩来反映出来的。事实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英语能力的高低应该反映在其交流和运用能力上,因此,传统的这种考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以及实用性。在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可以有所转变,考试形式上改变单一的试卷模式。如学唱英语歌,分组辩论,主题演讲和自编场景对话。(张楠,2012)这些形式都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4.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学习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的交流。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社会性,学生也是社会群里的主体之一,必然要直接或者间接地将会与他人进行联系,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大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个特殊种群,更应该试着去接触各种社会形势和社会环境。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模拟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并不是简单地局限在对于试卷的分析和理解上,而是要活学活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以提高其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结语

由于大学生群体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能力,在其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抓住其学习的特征,重构学习过程,完成角色转换,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1]王富英.学生主体性的要素结构系统和特质 [J].教育教学论坛.2008 (12): 15-18.

[2]穆晓莉.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贾和平.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15 (09):114-116.

[4]陈时见.参与式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张楠.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J].辽宁师专学报.2012 (03):59-60.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主体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