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扶持政策:落实比制订更紧迫

2016-04-03 22:03刘媛媛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0期
关键词:理事长用地建议

■ 文 / 本刊记者 刘媛媛

合作社扶持政策:落实比制订更紧迫

■ 文 / 本刊记者 刘媛媛

近日,在一期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研修班组织的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理事长围绕“农民合作社支持政策体系建设”主题开展了深入讨论。讨论中,理事长普遍认为,当前国家出台的合作社扶持政策不少,但地方落实情况却参差不齐,特别是用地、保险、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亟待加强。

一是农业用地指标仍难获得,制约合作社提质发展。农机类合作社停放大型机具、观光采摘类合作社搞基础设施建设、种植养殖合作社申请环评等,均涉及用地问题,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理事长们普遍反映在地方难以落实。浙江某茶业合作社理事长反映:“加工茶叶要求必须做环评,而做环评就需要建设用地。现在合作社根本拿不到建设用地指标,环评就做不了,茶叶加工也就做不成。”吉林省某马铃薯合作社理事长反映:“我了解到前两年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但到当地有关部门打听,说现在还没有接到通知,不知道怎么落实。”理事长们一致建议,相关部门应对合作社用地政策落实进行督导,真正把好政策变成真实惠。

二是保险参保赔付仍难保障,影响合作社抵御风险。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经营规模较大,相较于普通农户,面临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更高,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为迫切。吉林一合作社理事长反映:“2015年我们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玉米几乎绝收。虽然成员全部参保了,但到现在赔款也一直没有给,成员们天天追着我要说法。农业保险公司的选择一定要谨慎,没有理赔能力的公司绝对不能参与农业保险,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涉农保险公司加强监管。”理事长们普遍建议,农业保险采取“中央拿一点,地方出一点,合作社掏一点”的方式,能提高合作社参保比例,也有助于提高赔偿标准。

三是金融服务需求仍难满足,影响合作社扩大规模。缺资金是合作社长期反映的一个老问题,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合作社贷款需求难以满足,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又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江苏省某理事长反映:“我们那边确权已经完成,产权交易证已经到手,凭资产我们可以贷到1000万,可最终银行只批贷100万,远远满足不了合作社发展需要。”浙江省某理事长反映:“从银行贷不到款,我们就想自己内部融点资,可是又怕被当成非法集资。怎么搞才是合法的?最好有个统一的说法。”理事长们呼吁,现有的贴息政策确保了财政资金能真正用到产业发展需要的合作社,防止了资金的“跑冒滴漏”,建议今后政策多向贴息倾斜。

四是人才短缺问题仍难解决,制约合作社提档升级。人才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老问题,也是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大问题。辽宁一理事长说:“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可是没有专业人才支撑,自己确实感到力不从心。”北京某理事长反映:“前几年北京的大学生村官都安排在合作社工作,效果特别好,真正给了这些大学生发挥才能的平台,也给合作社解决了大问题。可是这两年不知为什么取消了。”理事长们建议,应创设政策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到合作社实习,通过实习让大学生更加熟悉农业、了解农村,也为合作社引进人才提供机会。

五是项目资金缴税仍较普遍,影响合作社发展热情。根据理事长们的反馈,目前补贴资金是否缴税、按什么标准缴纳等,各地实际操作不一,政策执行较为混乱,给合作社带来了一些困扰。广西一理事长反映:“去年我们合作社申请到一个产业化项目,补给我们10万元,但是要求我们交40万的税票才能拿到补贴资金,搞到最后我们交了4.8万元的税,没啥意思。”针对这一问题,理事长们建议,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出台意见,统一要求,并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理事长用地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周武胜理事长走访中国发明协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中国照明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2015中国洗协理事长(扩大)办公会在广州召开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