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

2016-04-04 10:13王慧利武继涛
关键词:情志耳穴中风

王慧利,武继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体会

王慧利,武继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探讨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基础、护理原则,总结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中风后抑郁的危害和中医基础,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实施辨证护理、情志护理、按摩护理、耳穴护理等中医特色护理方法。结果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护理为指导原则的特色护理,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操作方便、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结论 中风后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以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为根本目的,能从根本上调理患者身心状态,应积极推广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提高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使之早日康复。

中风后抑郁;中医;整体护理;辩证施护;体会

中风病是内科多发病,死亡率高、后遗症重,一旦发病病程长、预后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突然出现偏瘫、失语、偏身麻木等症状,复加治疗效果不明显,费用较高,家庭负担较重,患者性格内向、思虑较多,常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兴趣减少、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消极情绪和行为,发展为中风后抑郁,不利于其他后遗症状的康复,而且严重者会引起自杀[2-3]。目前临床关注更多的是基础病的治疗,对抑郁状态的重视不够,治疗也仅是简单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长期使用副作用大、疗效一般[4]。中风后抑郁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我科坚持对其实施中医护理,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为指导原则,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护理措施,力求根本上改善中风后抑郁患者身心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中医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中医基础

传统医学中并无“中风后抑郁”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郁证”的范畴,中风后抑郁是因中风而出现“郁证”,属于“因病致郁”,核心病机总不离“郁”,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以气郁为先,肝心脾肺肾脑,病位以心脑为主,日久变病多端。肾精亏损是中风的发病基础,肝气郁结是郁证的发病基础,所以肾虚肝郁是中风后抑郁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中风后抑郁过程的始终。实施中医护理过程中,应以补肾疏肝为基本护理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兼证,进行辨证施护,根据经络俞穴基本原理,实施穴位按摩、耳穴压豆,根据五情五行归属进行情志护理、音乐护理,做到整体与个别的结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

2 护理方法

2.1 辩证施护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和患者临床表现,将中风后抑郁分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等五个证型,实施辨证施护,具体方法:①肝气郁结型:护理原则以疏肝解郁为主,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进行思想开导,多鼓励患者,激励患者积极面对,引导患者主动倾诉,适当增加玉米、橘皮、桔子等食物进食;②气滞血瘀:护理以理气活血为主要原则,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积极沟通的同时,以转移注意法为主,嘱家属多陪患者参加简单易行的娱乐项目,如看电视电影,相声小品,帮助患者多与外界接触,尤其本病其他患者,使患者在娱乐和交流中缓解抑郁情绪;③心脾两虚:护理原则以益气补血为主要原则,本型患者易惊,易醒,有时多梦,宜选择舒适,安静的环境,告知患者家属在交流中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勿激惹患者,适当多进食宜莲子,酸枣仁,大枣等;④阴虚火旺:护理原则以滋阴降火为主要原则,告知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多饮用菊花、枸杞或者陈皮泡茶,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散步等;⑤脾肾阳虚:护理原则以补水助阳为主要原则,嘱患者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宜进食狗肉,羊肉等温热性食物。

2.2 情志护理

情志与人体的健康、疾病密切相关,加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改善负面情绪。一方面,根据中医情志相胜原理,“喜胜忧”,护理人员多劝慰患者,多讲解欢乐、开心的事情,根据患者爱好、性格、文化程度,采用针对性的娱乐项目,听音乐、看书看报,转移患者注意力,讲解励志感人故事,激励患者积极康复锻炼。

2.3 按摩护理

按摩能使身心放松,有利于促进身心康复。可选合谷、内关、涌泉、百会等俞穴进行点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疲劳,改善睡眠,尤其头部按摩能宁神静气、清利头目,肘膝髋等关节活动,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肌肉僵硬,促进康复。

2.4 耳穴护理

耳通过经络联系全身,耳廓的不同穴位与不同脏腑和疾病相对应,通过耳部刺激可调理全身状态。选择心、肝、脾、肾、皮质下、神门等,进行常规消毒,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敷在选定的耳穴上,每次选3~4个穴位,每2~3日更换一次,双侧耳部交替选择,每日按压4~6次,连续2周可休息2天。耳部粘敷处排除红肿破溃,按压时询问患者感受,调整力度。

3 小 结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和郁证的合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总不离虚实两端,虚者以肾虚为本,实者以肝郁为标,二者相互影响,因此总不离补肾疏肝的原则。中医护理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为基本原则,重在调节患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进行辨证护理、情志护理、按摩护理、耳穴护理,力求身心同步、以心为主,体现的是整体护理观念,辨证施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不同重点的心理和生活护理,因人施护、同病异护,体现的是辨证施护的原则。中医护理简单易行,经济实惠,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轻松,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在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的协同作用,家属的参与对患者康复非常重要[6]。家属学会护理操作不仅能够长久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以图远期疗效,还能起到温暖患者内心的作用,让患者感到家庭和亲人的温暖,消除患者孤独无依的感觉,感受到家人鼓舞的力量,从而增强信心和决心,坚持康复锻炼,消除悲观和失望。

[1] 郭秋月,蒋运兰,周 群,等.中风后抑郁的情志护理相关研究概况[J].全科护理,2012,10(24):2245-2246.

[2] 袁兰萍.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3):40-41.

[3] 黄宏敏,赵光锋,陈 琪,等.耳穴贴压法治疗中风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1l-13.

[4] 徐秀英.中风后抑郁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J].2015(3):444.

[5] 曹启慧.心理疗法在中风后抑郁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3):169-170.

[6] 冯 凤,李 平,牟善芳,等.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3-15.

本文编辑:白 璐

R248

B

ISSN.2096-2479.2016.06.087.02

武继涛(1967—)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Wujitao1345@126.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郑绍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122102310458{2012}25)

猜你喜欢
情志耳穴中风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