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师应科学

(河北省卢龙县蛤泊乡王深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400)

把科学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名科学老师,在教学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认真研究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了如何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下面就我的体会谈谈我在近几年来科学教学中的认识: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教师的教学也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不但教师乐意“教”,学生更乐意“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善意的批评、提醒可能也不会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须要做的。

2.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放下架子,既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和学生平等的朋友。为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课堂上做学生的严师,在课下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带着对老师的崇敬之心去上课,让学生把上老师的课当作是一种享受,那么课堂教学的高效也就很容易实现了。

二、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准备

以往,教材总被视为“圣经”,一堂课都是围绕教科书进行,教科书中编排的顺序就是教学顺序,教科书中的内容就是课上教师所要教的内容,来不得半点更改。而新的教学理念,就打破了以往这些陈旧的观念。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课标也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而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知识背景和特点来进行教学。

2.把握教材的内涵,适度扩展教学内容

例如《磁铁》一课中,教师在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学生知道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铁后,设计一个装有水和一元硬币的塑料杯,让学生想办法在不打湿手的情况下,把一元硬币取出来。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去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真正做到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3.教师应是课程的创生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更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天空中的日食、汶川的地震、成灾的海藻……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相联系的。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

4.做好充分准备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打下一场胜仗。同样在科学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对教学材料准备充分,做到胸有成“材”。①提供一定数量、种类的,能展开有效性探究活动的结构性材料②教师事先对材料动手研究,对研究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③对材料的提供方式和时机,把握得当。

三、多途径构建小学科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教师展示各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质疑,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情境的形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如用自制学具展示情境,游戏表演体验情境,语言故事描述情境,猜谜竞赛强化情境等等。教师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昼夜交替的解释》教学中,学生无需教者多加指导,就设计出形式多样的验证昼夜交替的实验方案。在汇报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提出:我们的解释是否合理呢?孩子们进行了大胆地假设:可能和……有关,继而进行了预测,接下来,学生根据各自的猜想去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发现影响昼夜交替的因素,与同伴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以及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对结果太在意,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同伴真诚合作的快乐之中。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有益的经历。

3.准确把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理应全程参与指导,只是要掌握好指导的“度”。指导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思维、适时地点拨,指导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表现为启迪和激励。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可给予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完善方案;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全程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4.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

在很多课中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这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假设,并说服别人。如在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观察记录,纷纷得出实验结果,而且数字完全相同的几乎没有,呈现在实验记录表上的是14克、16克、20克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应先给学生们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要学生们分组把自己的答案汇总,再说说自己答案的依据,然后请学生们分析。教师适时指出出现误差的原因,使学生们知道科学概念要有事实作依据,在实验中要认真仔细、严谨,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事实求是。

四、结语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做好合理适时的评价,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师应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科学拔牙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