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途径探析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价值观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的精神信仰、价值追求和自觉实践,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让大学生真正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将其内化于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理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纲要》课教学的高度契合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既是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又是探索救国真理和改变国家命运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凝聚了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民族精神的当代写照。《纲要》课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核心内容。这两大革命进程深刻体现出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伟大抗争精神和品质的继承和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纲要》的主要章节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在此进程中,孕育着独立、富强、民主、文明等价值观,这一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宏伟建设蓝图的勾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而成为激励人们奋进的精神动力。总之,《纲要》所展示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的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这不同的阶段,中国人民身上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构成了近现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3.《纲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政课一定要发挥好大学生思政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目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各门课程都要发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功能,《纲要》课也不例外。

《纲要》课是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纵观近代历史,无不显示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入侵、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逐渐凝聚了民族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其次,《纲要》课也有助于大学生凝聚社会共识,追求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也是社会共识。而社会共识形成的基础和关键离不开历史共识和文化认同。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不断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等。这些历史事实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最后,《纲要》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的个人修养,有助于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道德品格。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人物更是重要的教育素材。例如过对林则徐、魏源、严复等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确立人生目标,坚定理想信念,把握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而培养具有良好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纲要》课教学不仅仅在于获取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此外还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纲要》课教师需要在提高教学针对性方面下功夫

《纲要》课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课,而是是政治性很强的思政课程。有些教师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等同于历史系的专业课《中国近现代史》,历史知识讲授多,政治理论涉及少,“史”和“论”达不到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不明确,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该门课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熟悉所讲授的内容,还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状况以及对社会的认识等等。特别是要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载体的新变化及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要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既然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纲要》课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开发新的载体,提高教学针对性。要承担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就必须引导大学生自觉自愿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纲要》课教学要提升理论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能记住“24个字”的要求,更重要的真正实现教育功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变为学生自觉的道德实践。这就要求《纲要》课教学必须联系历史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说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只有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信服核心价值观,才能够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精神支柱,为其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力量,促使他们把个人的价值愿望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三、多种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纲要》教学全过程

1.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与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融入相结合

历史史实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情感,不仅要对祖国充满感情,而且要对革命先烈充满感情。爱国主义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感。中国近现代史记录着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赴后继的奋斗历史。要基于丰富的史料,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这段历史,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进行史实学习,有助于大学生的“情感融入”更加理性化。

2.要充分发挥好《纲要》课的历史文化载体作用

《纲要》课教材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相关内容,但许多内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史料,《纲要》课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好《纲要》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紧紧结合而这一过程就需要结合《纲要》教材中有关的内容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整合《纲要》课蕴含的历史文化载体,使核心价值观及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而言,《纲要》课教师可以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打破现有的体系,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不同层面,分别设计三个不同的教学专题,采用专题教学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此外,《纲要》课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内容,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近代中国人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所涉及或所列人物中,选取林则徐、邓世昌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真正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并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双创时代”,创新无处不在,《纲要》课必须解放思想,改变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以此为基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纲要》课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媒介,要积极向学生推送宣传正能量的信息。因为“微生活”已经成了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自媒体具有的随时随地的服务功能使大学生的交流更加高效便捷。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可以通过简单“灌输”就能达到的事情。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从自媒体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纲要》课上,教师凭借年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经验等优势,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往往会赢得大学生的信服和敬仰。但自媒体时代,建立在师生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逐渐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学生的能力远远高于教师,加上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关注超过正能量信息。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真正产生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纲要》课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道德叙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络上的一些“谣言”,用身边的案例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价值观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