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应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分析

2016-04-05 07:36刘小莉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白血病

刘小莉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血液化疗科,江苏 如皋 226500)

PICC导管应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疗的护理分析

刘小莉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血液化疗科,江苏 如皋 226500)

目的 观察在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护理中采用PICC导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9例,采用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置管给药,观察PICC导管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PICC导管置管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低,静脉炎发生率11.0%,渗血发生率4.6%,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2.8%,导管堵塞发生率3.7%,脱管发生率1.8%;平均留置时间215天。结论 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中,采用PICC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需要在留置管护理中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化疗顺利进行。

PICC导管;白血病;护理;效果

目前,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就是反复多次的静脉化疗[A1]。但化疗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巨大的,化疗药物一般均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在化疗治疗的同时,患者还会面临静脉炎以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病痛的折磨。白血病患者血管的破坏对患者下一周期的有效治疗会对后面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1]。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静脉通道对减轻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痛苦以及提高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以白血病化疗患者109例作为对象,观察在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护理中采用PICC导管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9例,其中男1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6.7±3.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5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

1.2 材料与置管方法

使用材料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型号为4F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总长度为60 cm。穿刺选择静脉为上臂走形较直,且管径较为粗大者为宜。进行穿刺时,指导患者采取上肢外展位,操作环境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待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鞘留于患者体外3 cm,并采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冲洗结束后采用透明贴进行固定,待X线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可正常使用。

1.3 护理方法

①置管前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对于PICC的了解以及认识是比较少的,在治疗时,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因此,在采用PICC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尽可能的详细为患者讲解PICC的相关内容,包括化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以及采用PICC进行治疗的好处[2]。②置管中护理。在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治疗时,应注意对患者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且在导管穿刺的过程中,要根据导管头端的位置,合理指导患者进行体位以及肢体的调节,以保证穿刺过程的顺利以及防止导管头进入患者的颈内静脉。当送管出现障碍时,应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边推注变送管,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若仍无效,则可考虑拔出并改由其他部位进行穿刺置管[3]。③置管后护理。置管结束后,在第一个24 h必须进行换药(敷料),以后的换药频率为1次/周,并更换透明贴膜、肝素帽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在输液前以及输液后或经过抽血以及输血等活动后均需对患者采用20 mL或4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脉冲式导管冲洗。PICC的置管时间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直接关系,若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则可在患者进行治疗结束后拔管。④相关并发症的护理。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穿刺点渗血,则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敷料以及透明贴膜的更换,并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叮嘱患者屈肘20 min左右;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导管异位状况,应及时在X线的作用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导管进入正确的上腔静脉。若患者发生导管堵塞,则不能对患者进行强行推注任何液体,应先检查导管的状态,看其是否打折,若为不全堵塞,则应采用尿激酶溶栓等方式进行通管[4]。还应防止患者发生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 结 果

本次护理观察中,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100%。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本次护理观察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患者在实施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的相关症状12例(11.0%);患者在实施治疗后在置管部位发生了渗血情况5例(4.6%);患者在置管的穿刺部位出现感染3例(2.8%);患者在PICC置管40~72d左右时出现了导管堵塞的状况4例(3.7%);另有患者在置管第31天时出现导管脱出状况1例,患者在置管第67天时出现导管脱出状况1例(1.8%)。在本组观察中,所有患者的平均置管留置时间为215天。

3 讨 论

PICC置管化疗能够减轻由于每次静脉通道治疗穿刺而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且PICC置管有利于保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静脉通畅,从而有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A3]。PICC导管具有很好的生物相溶性,其很难与血管内的物质发生相关反应,因此,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以及细菌感染率,进而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本次观察主要探究了在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护理中采用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受试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100%,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静脉炎发生率11.0%,渗血发生率4.6%,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2.8%,导管堵塞发生率3.7%,脱管发生率1.8%,平均留置时间为215天,观察结果数据除静脉炎发生率略高外,其他数据基本与相关研究一致[A5]。静脉炎与导管材料、血管选择、穿刺技术、封管技术和无菌操作等有关[A6],需要在以后护理工作中在这些环节更严格地执行相关护理规范。

综上所述,在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中,采用PICC导管置管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穿刺成功率高,需要在护理中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1] 丹海永,田金满,刘瑞颖.PICC在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和护理[J].河北医药,2014,36(1):139-140.

[2] 许玉子.PICC导管在白血病病人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09(09):397-398.

[3] 杨小燕.PDCA护理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6):154-155.

[4] 杜红莲.白血病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37-38.

[5] 张春艳,侯春凤,刘宝丽.72例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PICC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20):120.

[A1] 孙存琼.中心静脉置管与留置针对小儿白血病化疗中血管的保护效果比较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白血病患者实施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探讨实用医药杂志.2013,30(2):136-137.

[A2] 张翠勉.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白血病患者实施循环质量管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7):2086-2088.

[A5] 李 娟,叶海瑛.风险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08-110.

[A6] 陈建华,庞志明.PICC并发症患者18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2015,31(2):41-4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6.05.176.02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白血病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阅读理解Ⅰ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