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技术

2016-04-05 10:48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青川

马 蓉

(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青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四川 青川 628100)



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技术

马蓉

(四川省青川县农业局/青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兼用菌,其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青川县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和试验、示范种植,基本掌握并探索总结出一套人工仿生栽培羊肚菌的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青川羊肚菌的生长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及出菇前后的管理。

关键词:青川;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

羊肚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药)用菌,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青川县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羊肚菌人工仿生栽培,经过许多食用菌专业人才的不懈努力,于2013年示范种植8.67hm2成功后,2014年发展53hm2以上,单产达130~150kg/667m2,产值达2万余元/667m2;2015年全县共种植羊肚菌233hm2以上。

1环境条件

1.1温度、湿度

羊肚菌属低温高湿型真菌,生长环境需昼夜温差较大,在我县3月中旬至4月底雨后多发生。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5~16℃,菌丝生长温度为21~24℃,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我县羊肚菌的栽培播种时间为10月下旬至11月底。

1.2土壤质地选择

白墡泥、死黄泥不适宜种植羊肚菌,宜选择保水透气性良好,中性或略偏碱性的沙质壤土种植羊肚菌。

1.3地块环境条件要求

选择的种植地块附近必须有清洁的水源供给,且近两年内没有种植过其他食用菌品种。

2栽培管理

2.1播种前地块处理

2.1.1清理杂物、消毒灭菌翻地前必须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杂物、残留的农作物秸秆及根系等。清理完毕后,洒施生石灰50kg/667m2(也可用草木灰代替)进行消毒、灭菌、杀虫。

2.1.2翻耕种植地块清理处理完毕后,待生石灰或草木灰基本分解于土壤中后,进行翻地和整地,翻地深度在20cm左右,以便满足今后种植羊肚菌时对土壤操作的要求。

2.2搭建遮阳棚

在第1次翻地结束后,搭建遮阳棚。遮阳棚除需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遮阳效果之外,还要有充足的保湿效果。搭建大棚时,最好以0.2~0.33hm2地块为单元,建成高度为2m的平顶遮阳棚,遮阳棚四周用遮阳网围起。为起到良好的保湿效果和方便管理,只留1个进出口,方便进出大棚。

2.3播种前准备

2.3.1二次翻地即在第1次深翻土壤后,遮阳棚搭建完成后的又一次田间棚内土壤疏松操作。2次浅翻的深度不再要求过深,控制在18cm左右即可。2次浅翻时,碎土和开厢同时进行,一边浅翻一边开厢,等待下种。

2.3.2开厢一般开厢宽度在1~1.2m左右,厢高20~25cm;两厢之间开好厢沟,沟深25cm、沟宽40cm,厢沟既作人行道又作排水沟;地块四周开好边沟,沟深30cm,以利排出田间积水。开厢和下种可同时进行。

2.4播入菌种及培育

在播种前,所有接触菌种的人员和器具要用杀菌药剂进行彻底消毒,以免菌种被感染。选用菌丝旺盛,长势良好,无杂菌、无损坏、无霉变的菌种,由撒种人员均匀撒播在开好的培育厢面上,随撒随盖土,盖土厚度不得超过5cm,做到撒完即盖完,尽量减少土壤和菌种的水分流失。

3田间管理

羊肚菌大田种植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重点是保持好土壤的温湿度,提高菌丝下地的成活率。

3.1田间土壤湿度的控制

种植后尽量减少人员在种植棚内的活动,以减少杂菌感染的机率。湿度控制在60%~75%为最佳。如发现棚内土壤发干或发白时,可适当补充水分,补充水分的时间最好是在早上6~10时或者下午4~8时。

3.2除杂菌

在菌种下地1周后,厢面之下有明显的蓬松现象,菌丝慢慢清晰可见,说明菌丝成活旺盛,生长良好。有些厢面会有白色小颗粒状态,那是部分没有被土壤完全覆盖的培养基在新环境中感染了杂菌的而产生的现象,要及时清理出棚外,以免造成污染。

3.3营养袋放置

在菌种下地10~15d左右,就应及时补放厢面营养袋,给菌丝提供补充营养。把扎好眼的营养袋(一般单面扎眼在10个左右)按间距70cm左右均匀平放在菌厢上面,轻轻压实,最大限度地使眼内物质接触到土壤,每厢放2排。

3.4撤除营养袋时间

在营养袋下地7d左右,营养袋下面和周边有很多菌丝,菌丝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淡白色变为乳白色,再变为淡土黄色,到最后会完全变成土黄色(40d左右),此时就要及时把所有营养袋全部移出菌厢至大棚外。

3.5营养袋撤除后的管理

营养袋移出后,应随时注意棚内温湿度变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5℃左右,湿度控制在60%~75%之间。

4出菇前田间管理

4.1湿度控制

羊肚菌在出菇前要密切注意土壤湿度和棚内空气湿度变化,此时的土壤湿度要控制在85% ~90%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85%左右。

4.2温度控制

出菇前棚内温度控制在24℃以下,超过24℃要及时揭开四周遮阳网,以便通风透气,降低温度。

5出菇后管理和采收

羊肚菌生长出菇快,要及时逐批次采收,以免造成采收不及时,会因为气温、湿度等原因造成坏菇和减产。

5.1温度控制

出菇后,棚内温度不得超过25℃,温度过高易造成菇体萎蔫或死亡,所以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降温和人工喷水降温。

5.2湿度控制

在此期间,棚内湿度也不可太大,土壤湿度控制在75%~80%之间,空气湿度60%~70%之间。

5.3羊肚菌的采收

当羊肚菌菌帽高度达到3~5cm时就可以采收,采收时间最好是早上6~11时和下午3~6时。采收后的羊肚菌要及时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摊开放置,分批次进行烘干。

猜你喜欢
青川
青山见我应如是
彩虹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青川县:“信访直通车”开到群众身边
昙花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青川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青川电商:土特产也“文艺”
长生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