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临床应用与鉴别

2016-04-05 12:21王雪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徐州221116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维管束石菖蒲菖蒲

王雪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神州药房

菖蒲临床应用与鉴别

王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菖蒲为常用芳香开窍中药,中国药典仅收载石菖蒲一种,但临床应用较多的不仅有石菖蒲,还有九节菖蒲、水菖蒲。笔者在药房工作中发现,由于名称功效近似,加之记载相混,致使多数医者分辨不清,即认为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同一种药材,还有人认为水菖蒲就是石菖蒲,甚至有许多医生把九节菖蒲当作优质石菖蒲,捧为上品使用。医生处方写菖蒲,在调剂过程中有付石菖蒲的,有付九节菖蒲的,也有付水菖蒲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材的合理使用。

现代所述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历代本草均无记载。历代本草书籍中所述之九节菖蒲均指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不可否认,石菖蒲在古代文献中确实亦称为九节菖蒲,所谓“九节”系指其根茎之环节紧密,一寸有多节,生在贫瘠的石涧缝隙中,因生长缓慢,质地致密,根茎坚小节密,气味芳香浓烈,称为石菖蒲的优质品[1]。久而久之,九节菖蒲竟成为了石菖蒲的优质品的代名词。在古代和近代相当长的时间里,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两个名称系指同一药材,只是品质不同。但目前临床所用九节菖蒲与古代医学典籍中的九节菖蒲并非一物,为了正确区分使用,现将其各品种分别叙述,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1 来源和植物形态

九节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高8~30cm[2]。根茎横生,基生叶无或有,为三出复叶,小叶深裂或有缺刻及粗锯齿,两面均被白色细软柔毛,叶柄长13cm,花单生茎顶,叶状总苞;萼片8~10,花瓣状,白色或淡紫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分离,被白色短毛。瘦果卵圆形或弯月形,密被毛,花柱宿存。花期4~5月,果期5~6月。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高30~40cm[3]。根茎横卧,叶自根茎丛生,无柄,剑状线形,细长,暗绿色,有光泽,无中脉,全缘。花茎扁三棱形,花淡黄绿色,两性,聚成肉穗花序,圆柱形,长5~12cm,花序基部有一叶状的佛焰苞,花期5~6月,果期7~8月。

水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3]。根茎粗壮,叶剑形,长50~150cm,宽0.6~1.5cm,革质,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中脉在两面均明显凸起,侧脉3~5对,平行。花序柄三棱形,短于叶片,佛焰苞叶状,长30~40cm,宽0.5~1cm,肉穗花序长4~8cm,直径0.6~1.2cm,花淡黄绿色。浆果长椭圆形,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2 性 状

九节菖蒲根茎呈纺锤形,稍弯曲,长2~5cm,直径0.3~0.7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有多数半环状突起的鳞叶痕,交互排列成节,节上有点状突起的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可见浅黄色小点(即维管束)6~9个,排列成环,味微酸[4]。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并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交互排列,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而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带红。横切面在放大镜下可见内皮层环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微辛,苦。石菖蒲饮片品呈扁圆形或长条形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及根痕。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环纹及油点[5]。

水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5~15cm,直径1~1.5cm,表面灰褐色、浅棕色,具环节,节间距1~3cm,上方有大型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有多数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软,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略有泥腥气,味辛。水菖蒲饮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片状,周边淡黄棕色或暗褐色。切面类白色或淡棕色,呈海绵状,有一明显环纹,具筋脉点和小孔。

3 显微特征

九节菖蒲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增厚,黄棕色,皮层为10余列薄壁细胞,外缘有单个散在的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可见纹孔及孔沟。维管束外韧型,较小,6~12个环列;韧皮部细胞扁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髓宽广。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单粒呈圆形或椭圆形,脐点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石菖蒲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少,纤维束和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5]。

水菖蒲薄壁细胞作圆链状排列,有大型细胞间隙,为海绵状的通气组织。于每一圆链连接处为一较大的圆形油细胞,维管束鞘纤维不发达;中柱无纤维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的一圈细胞通常不含草酸钙方晶[6]。

4 性味、功效及用量

九节菖蒲:温,辛,味微酸而稍麻舌。开窍逐痰,宽中祛湿,温化痰湿,主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痰厥,多梦键忘,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消化不良,呕吐恶心,胸闷腹胀,脘腹痞满,风寒湿痹;外用治痈疽,湿疮。常用量1.5~6g。

石菖蒲:微温,味微辛,苦,气芳香。宁神开窍,醒神益智,温中和胃。主治湿痰内阻,神志不清,健忘失眠,胸腹胀闷,脘痞不饥,多梦。久痢不止,食欲不振,耳鸣耳聋。常用量6~12g。

水菖蒲:温,味苦辛,具浓烈而特异芳香。芳香开窍,和中辟浊,健脾利湿,杀虫止痒。主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常用量3~9g。

5 化学成分

九节菖蒲:根茎含棕榈酸、银莲花素、琥珀酸、谷甾醇、白头翁素等。

石菖蒲:含糖类、黄酮、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石菖蒲醚、挥发油1~3%,油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含量62.38%)、α细辛醚[7]。

水菖蒲:含有挥发油3%,油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细辛醛、丁香酚等。

6 处方应付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太原菖、京菖蒲均付九节菖蒲,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写水菖蒲、白菖蒲均付水菖蒲[8]。

7 小 结

3种菖蒲外观特性和功效有相同之处,九节菖蒲开窍作用最强,其次为石菖蒲,最差为水菖蒲,化湿和胃以石菖蒲见长,健脾除湿以水菖蒲力胜,石菖蒲兼聪耳明目之功,水菖蒲具消痈除痹之效,九节菖蒲有醒脾安神之用。但由于其属于不同来源的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混用。

目前,九节菖蒲及水菖蒲虽然在药典中已不再收载,但市场仍然有售,临床也在应用。所以建议医生在临床使用时,要特别谨慎,严格注意区分并且准确书写,中药调剂人员要按规范要求准确调配,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肖耀军.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鉴别使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1):56-67.

[2]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72.

[3] 李家实.中国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0.

[3] 李家实.中国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5.

[6] 何爱玲,王保民.比较鉴别石菖蒲和水菖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41.

[7] 陈化利,廖卫平.石菖蒲挥发油对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72.

[8] 张国文.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619-02

[收稿日期]2016-01-25

猜你喜欢
维管束石菖蒲菖蒲
不同杂种优势群玉米茎秆维管束性状比较分析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氮肥对超级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室雅菖蒲清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