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2016-04-05 12:21赵凤林湖南中医药大学00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湖南长沙4008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垫江4083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肌细胞心衰穴位

陆 进,赵凤林(.湖南中医药大学00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008;.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陆 进1,赵凤林2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湖南 长沙 410208;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ce heart failure)是以心悸、气促、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症[1],属于中医“心悸”、“心痹”、“喘证”、“水肿”、“怔忡”范畴[2]。近期内心衰的发病率将继续增长,正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3]。其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4]。现将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霍根红[5]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认为病机为阳虚及阴、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周亚南等[6]认为胸中大气下陷,胸中之气无力升举为根本病机,其气主宰心、肺的生理功能,脉道的畅通,及气血的运行。赵锡武认为本病病机演变从心气虚到心血瘀滞,再到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甚至到心阳虚脱[7]。朱明军等[8]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为血瘀、痰饮、水停,标本俱病,虚实夹杂。郭维琴认为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是心衰最主要的病机,心气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病环节[9]。日本古方派巨擘吉益南涯提出的气血水理论,是在继承家学渊源、精研仲景学术和长期临床实践中对“万病一毒论”的补充和修正[10]。

2 治疗方法

2.1 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红花黄色素等。红花黄色素具有扩血管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11]。丹红注射液不仅能够改善微循环、抗炎、抗血栓形成,同时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LDL-C水平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12]。

瓜蒌皮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是由葫芦科植物瓜蒌的干燥果皮经现代生物技术处理研制加工提炼而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微循环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瓜蒌皮有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肌等功效,能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代谢,稳定心肌细胞膜,增加心脏储备功能,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具有正性肌力的作用[13]。

生脉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由红参、麦门冬、五味子提取制成。通过现代研究发现,生脉注射液不仅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防止心肌钙超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等作用[14]。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不仅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可以增强自主神经调节的平衡性,进而改善其预后[15]。

心脉隆注射液。由美洲大蠊(蟑螂)干品经过浸渍、减压浓缩、分离得到心脉隆浸膏再溶解后制得,有效成分为多肽、核苷及复合氨基酸等。体内外研究表明,心脉隆注射液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作用,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利尿、降低肺动脉压、抑制内皮素(ET)分泌等[16]。

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是以红参和黑附片为主要成分的提取物,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等。参附注射液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BNP和CRP水平,同时有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17]。参附注射液治疗阳气虚型CHF研究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在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6min步行距离方面优

2.2 复方制剂

心肺气虚型。观察自拟回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疗效及对其细胞因子的影响表明,联合回心方治疗CHF能明显改善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增加6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19]。

气阴两亏型。观察加味生脉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表明,加味生脉散可以提高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方剂[20]。

心肾阳虚型。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临床研究显示,加味四逆汤在降低患者心衰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心功能分级以及降低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说明本方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1]。

气血瘀型。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的影响表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体征改善,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说明芪红汤联合心衰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22]。

阳虚水泛型。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表明,温阳强心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每搏输出量,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

痰饮阻肺型。观察强心化痰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痰饮阻肺证的临床疗效表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心化痰汤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降低脑钠肽(BNP),因此得出结论, 强心化痰汤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痰饮阻肺证患者的症状,并可通过补肺清肺、化痰利水、宣通肺气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24]。

2.3 埋线疗法

刘振等[25]将84例随机分为3组各28例,A组予以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等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6min步行训练,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连续12周,观察其生活质量、心泵功能、血浆脑钠素(BNP)改善情况。结果C组生活质量、心泵功能、BNP等各项指标均优于A、B组。邓沅江等[26]用主动脉缩窄法造模后的60只CHF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和卡托普利组,分组治疗7周后分别测定4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与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假手术组(P<0.01),穴位埋线组、卡托普利组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心肌Bcl-2的含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穴位埋线组、卡托普利组Bcl-2的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穴位埋线可提高心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含量,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慢性心衰的心室重构。

2.4 中药沐足

桑燕舞等[27]将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具体标准参照09年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方案,两组同时治疗3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生活质量、6min步行试验、BNP 等指标的变化,并通过统计学处理比较前后疗效。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中药足浴方案和单用西医治疗方案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联合沐足综合治疗疗效好于单用西医治疗,心慌、胸闷、水肿、畏寒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2.5 穴位注射

赵兴梅等[28]将造模成功后的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肌苷组、蒸馏水组及模型对照组4组各8只。丹参组、肌苷组、蒸馏水组分别进行不同药物的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模型对照组造模后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对照组常规饲料饲养,自由饮水,不予任何处理。连续治疗10天后,抽血及切取大鼠心肌细胞检测各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丹参组、肌酐组血清LDH和CK浓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更低(P<0.01),蒸馏水组血清LDH浓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血清CK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苷组血清CK浓度与丹参组相比更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肌苷组、蒸馏水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均减轻,其中肌苷组最接近正常。说明穴位注射能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促进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中西药联用可能疗效更佳。

3 小 结

目前,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还缺乏统一的辨证标准以及客观、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主观因素过大,药物的选择、加减及剂量缺乏客观标准。因此,中医治疗心衰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包括机制、临床试验依据的研究仍需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88-94.

[2] 辛莉,赵红佳.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5,30(4):290-292.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12):1076-1095.

[4] 郭畅,刘文娴.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39-141.

[5] 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6] 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7] 苗阳,吴梦玮,荆鲁,等.赵锡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1):37-38.

[8] 朱明军,李彬,王永霞.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世界中西医杂志,2009,18(1):1-2.

[9] 谭璐芸,安莉萍.谈郭维琴教授辨治心衰经验[J].新疆中医药,2000,18(4):51-52.

[10] 郑国玉,张明.从气血水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1):96-97.

[11] 施峰,刘焱文.红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66-1667.

[12] 陈汉阳.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11):2009-2010.

[13] 王冬梅,代世元,芦丽莉,等.瓜蒌皮提取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2):128-131.

[14] 徐淑华,刘生友.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0,24(4):405-407.

[15] 孙国荣,景克荣,权亚喜.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4):68-70.

[16] 唐晓鸿.心脉隆注射液药理作用和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 (6):461-464.

[17] 葛永彬,毛静远,李彬.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3):337-338.

[18] 裴强,赵习德,桑文凤.参附注射液治疗阳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315-318.

[19] 赵书刚,李厚英,陈昕.回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1):2045-2046.

[20] 王克华,卢笑晖.加味生脉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05-28.

[21] 郭殿礼,尤可.加味四逆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05-20.

[22] 王东,刘江,王晓峰.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脑钠肽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4):379-382.

[23] 樊燕飞,许岩.温阳强心汤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11-20.

[24] 李志,吕梁川,张婷,等.强心化痰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饮阻肺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1):12-15.

[25] 刘振,陈守宏,陈荣,等.穴位埋线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0,42(1):55-56.

[26] 邓沅江,梁伟雄,程淑意.穴位埋线对压力超负荷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279-282.

[27] 桑燕舞,杜廷海.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药沐足方案临床验证[D].河南中医学院,2011-04-30.

[28] 赵兴梅,陈华德.穴位注射不同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效应对比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5(2):16-18.

[中图分类号]R256.29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625-03

[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支持;重庆市卫计委中医药重点学科

[通讯作者]赵凤林于常规西药治疗[18]。

[收稿日期]2016-01-28

猜你喜欢
心肌细胞心衰穴位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