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配甘草止痛研究现状

2016-04-05 12:21李方远刘晓玲秦媛媛袁振洁熊学琼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00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赤芍白芍芍药

李方远,刘晓玲,秦媛媛,郎 琰,袁振洁,熊学琼(.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007)

芍药配甘草止痛研究现状

李方远1,刘晓玲1,秦媛媛1,郎 琰1,袁振洁1,熊学琼2(1.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

张仲景将芍药与甘草配伍用于治疗气血虚损、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导致的拘挛疼痛,后世医家仿效并予以发挥,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1]。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其用量比例、白芍与赤芍、生用与炮制尚存争议。现将芍药与甘草配伍止痛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芍药配伍甘草止痛

芍药与甘草合用源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立,有缓急止痛、舒筋柔肝之效。其法开酸甘化阴之先河,缓急止痉(痛)之典范。芍药、甘草皆具备缓急止痛之功,两者相伍可协同发挥作用,使缓急止痛作用更强而持久[2]。研究显示,芍药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镇痛、解痉等药理作用,为其用于多种痛证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临床广泛应用于呼吸、消化、神经、肌肉、泌尿、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3]。

2 芍药甘草用药争议

原方经典药对为白芍4两、甘草(炙)4两,可达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虽然芍药甘草汤注明为白芍、炙甘草,而临床上用赤芍还是白芍,生甘草还是炙甘草,诸多医家颇有争议。郝桂锋等[4]赤芍性寒、清热、凉血、散瘀而主泻,白芍性平、酸甘敛阴而主补,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温中补气,治疗虚证时宜用白芍、炙甘草,治疗瘀血闭阻而至血痹时宜用赤芍、生甘草。赵国平等[2]主张阴虚阳亢多用白芍,瘀热所致则用赤芍;气虚体弱用炙甘草,偏火热则用生甘草。张定华等[5]认为芍药既能平火养阴又能缓急解痉,偏血虚阳亢者多用白芍,瘀热所致则用赤芍。甘草甘温和中,调和药性,气虚体弱用蜜炙,偏火热则生用,且有缓急作用。郭伟等[6]认为痉挛性疼痛多用白芍,若有血瘀则多用赤芍;柔肝和营多用白芍,保肝止痛多用赤芍。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祛邪应选用赤芍,扶正应选用白芍,而虚实错杂证则扶正祛邪兼顾,可考虑赤芍、白芍同用,再根据虚实的偏重决定赤芍、白芍的用量比例。补益中焦、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炙甘草,火热所致的疼痛实证多用生甘草。

临床常沿用芍药甘草汤中的生白芍配炙甘草,和阴养血以解痉止痛。临床实践表明,不同方法炮制的芍药,止痛亦有差异。炙白芍养血和络、缓脾止痛,用于脾虚或肝脾不和之泄泻腹痛[7]。醋炒白芍主要用于缓肝、柔肝、止痛、敛血,常与养血补肝或止血药同用,以治妇人肝急失柔、冲任不固而致崩漏、月经过多、经行腹痛等证。酒炒白芍可减其寒性,缓其酸收,取补中、行散之意,用于血虚兼见血瘀,或血虚兼见寒凝疼痛者。土炒白芍多用于脾胃虚弱而见脘腹疼痛、泄泻、呕逆者[8-9]。蔡悦萍等[10]用HPLC-DAD多波长法测定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总量,醋白芍—炙甘草相等且最高,配伍比例相同时,对药效组分的影响程度为醋白芍>酒白芍>炒白芍>焦白芍。醋白芍、炙甘草按照质量比配伍时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效果优于其他芍药甘草配伍组[9]。刘皈阳等[11]测定生白芍、炒白芍、酒白芍、醋白芍芍药苷含量并分析它们的镇痛效果得出,酒白芍、醋白芍的镇痛作用强于生白芍和炒白芍。

3 芍药甘草止痛配伍比例

成无己谓:“白芍药四两,味酸微寒,甘草四两炙,甘平。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结合,用补阴血。”但各世医家对于芍药甘草的临床用量比例各有不同,用量亦有较大差别。

原方为芍药、甘草各四两,用量比为1︰1,后临床经验及现代研究发现此配伍比例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隋峰等[12]实验结果显示芍甘1︰1组的芍药甘草汤对大鼠的行为学、足温、痛阈以及关节肿胀度等观察指标的逆转作用最为明显。李从越等[13]研究结果显示,其抗炎止痛的分子作用机制与下调TRPV1通道蛋白的表达

也有研究发现增大白芍配伍用量缓急止痛效果增强[16]。后世芍药的用量普遍比甘草大。现常用剂量为白芍15~30g,甘草5~10g;芍药与甘草的剂量配比有2︰1,3︰1,4︰1等。杜晓娟等[17]研究白芍甘草(炙)药对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GSH-Px、ROS、4-HNE、B-OHdG、PGE2、6-K-PGF1α的影响,发现芍药:甘草2:1组镇痛作用最佳。芍药甘草汤对抗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研究显示[18-19],芍药甘草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更好。杨旭等[20]对芍药甘草汤解痉止痛最佳配比的筛选实验发现,芍甘对于中枢损伤所致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有很好的柔筋止痛作用,综合判断其解痉止痛的最佳比例是3︰1。徐晓娟等[21]通过对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影响的研究,提示其能对抗催产素所致的大鼠扭体反应,升高血浆中β-EP含量,且芍药与甘草比例为3∶1时镇痛作用更好。田丰玮等[22]研究用4︰1芍药甘草配伍作用于痉挛瘫痪大鼠模型,可增高大鼠脑内谷氨酸、伽马氨基丁酸、5轻色胺等的含量,增强解痉止痛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证实,芍药甘草比例至4︰1甚至5︰1时,对痛性痉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3-24]。钟志勇等[25]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全方作用贡献度为芍药大于甘草,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芍药用量越大则解痉止痛作用越强。临床上使用此药对时,用量一般比《伤寒论》记载的多,且芍药的用量大于甘草,剂量配比多为3︰1。

4 小 结

芍药甘草配伍止痛效果良好,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白芍与赤芍、炮制方法与止痛力度之争,甘草也有生甘草、炙甘草之论。纵观近年医家文献及临床经验,原方的白芍、炙甘草较为多见,但芍药的用量普遍增大,常用配伍比例为3︰1。临床上应根据寒热虚实辨证用药与配伍。虽然众多研究显示芍药甘草配伍具有止痛效应,其用药配伍规律与疼痛的部位、性质尚缺乏多中心RCT研究。为发挥芍甘更好的止痛作用,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具体、更有方向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君,戴丽,李鹏跃,等.芍药与甘草配伍协同增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83-85.

[2] 赵国平,钱三旗,李志强.芍药甘草汤方证特征与拓展应用思路探讨[J].中成药,2007,29 (10):1503-1504.

[3] 张保国,刘庆芳.芍药甘草汤临床研究与新用[J].中成药,2012,34(9):1774-1777.

[4] 郝桂锋,温成平,赵天喜.芍药甘草汤治疗运动性肌肉痉挛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 (3):455-458.

[5] 张定华,刘国安.运用芍药甘草汤经验[J].中医研究,2002,15(5):10-11.

[6] 郭伟,杜鑫.《伤寒论》之芍药考[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3,34(11):22-23.

[7] 朱广伟,张贵君,汪萌,等.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及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8):2865-2866.

[8] 王小蓉,略论白芍的炮制及功用[J].传统医药,2007,16(16):56.

[9] 朱广伟,张贵君,汪萌.配伍组分、配伍比例对芍药甘草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4):323-325.

[10] 蔡悦萍,张贵君,朱广伟.配伍比例及配伍组分对芍药甘草汤中9种药效组分的影响[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10):1770-1775.

[11] 刘皈阳,闫旭,李外,等.白芍不同炮制品中芍药苷含量及镇痛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3):168-169.

[12] 隋峰,李兰芳,李珊,等.转化理念指导下的芍药甘草汤抗炎止痛实验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188-192.

[13] 李从越,隋峰,霍海如,等.TRPV1通道蛋白介导的芍药甘草汤止痛配伍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3):2-4.

[14] 汪萌,闫永红,邹慧琴.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对应性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5,42 (1):101-105.

[15] 薛建国,徐立生.白芍和酒炒白芍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作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04-305.

[16] 杨艳,李东华,王洋,等.大剂量使用芍药与甘草配伍解痉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347-349.

[17] 杜晓娟,杨燕云,张振秋.白芍甘草(炙)药对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GSH-Px、ROS、4-HNE、B-OHdG、PGE2、6-K-PGF1α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2):60-62.

[18] 郑富超,郑秀丽,郭玉成,等.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213-214.

[19] 谢姗姗,丁良,陈亚青.不同配比的芍药甘草丸对利培酮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6):2143-2145.

[20] 杨旭,王景霞,张建军.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埔高大鼠解痉止痛最佳配比的筛选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33-36.

[21] 徐晓娟,金沈锐.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4):40.

[22] 田丰玮,杨金蓉,邓亚维,等.芍药甘草汤对大鼠偏瘫 痉挛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51-253.

[23] 范桂滨,黄志刚.大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普通型肌肉痛性痉挛6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 (3):248.

[24] 范占民.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56例[J].河北中医,2008,30(8):829.

[25] 钟志勇,龚奥娣,韩坚,等.用多指标正交设计合并线性回归探讨芍药甘草汤的最佳配比[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7-10.

[中图分类号]R2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632-02

[通讯作者]熊学琼有关,在止痛的效应环节,芍药和甘草1︰1配伍比例最优。汪萌等[14]研究结果与临床数据相吻合,也印证了现今临床多以醋白芍︰炙甘草12g︰12g作为止痛药的治法。醋白芍︰炙甘草按照1︰1配伍时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且效果优于其他芍甘组合[9]。薛建国等[15]研究发现生白芍与甘草按1︰1比例配伍时兼有抑制肠蠕动和镇痛的效果较明显。蔡悦萍等[10]发现配伍组分相同、配伍比例越接近1︰1,药效组分含量越高。

[收稿日期]2016-01-28

猜你喜欢
赤芍白芍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白芍与不同中药配伍减毒作用浅析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白芍花开
不同干燥方法对白芍中6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与评价
新疆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