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方法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观察

2016-04-05 12:21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114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周 彦(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1147)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观察

周 彦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1147)

[摘 要]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周围型面瘫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两组均用针灸、理疗,乙组加用牵正散口服,疗程4周。结果:乙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组,病情好转的时间明显快于甲组。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较好。

[关键词]周围型面瘫;综合方法;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针灸、理疗配合中药治疗面瘫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急性首次发病77例,第2次发病3例,均为发病后1~3天就诊。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5~80岁,平均50岁;左侧口眼歪斜18例,右侧口眼歪斜22例。乙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3~78岁,平均48岁;左侧口眼歪斜23例,右侧口眼歪斜17例。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神经病学》[1]诊断标准诊断为周围型面瘫。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主穴取地仓、颊车、阳白、下关、巨髎、合谷、太冲。风寒袭络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加大椎、太阳,风痰阻络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三阴交。眼睑闭合不全加攒竹、丝竹空,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针刺,加用电针刺激。另用TDP照射,药物透入理疗。

乙组加用牵正散。白附子5g,全蝎5g,僵蚕10g。风寒袭络加荆芥10g,防风10g,桂枝10g,甘草5g;风热袭络加金银花15g,蝉蜕10g,板蓝根15g;风痰袭络加白芥子5g,胆南星10g,陈皮10g;气虚血瘀加黄芪30g,当归10g,川芎20g,红花10g;虚风内动加山茱萸10g,山药20g,地黄15g。每日1剂,水煎服。特别注意盐全蝎要用清水清洗去盐后再煎熬,以免汤剂太咸。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质而定。

两组共治疗4周。

3 疗效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神经病学》。口眼歪斜消失,眼睑闭合自如,鼻唇沟居中者为痊愈。口眼歪斜在面部自然表情时消失,在微笑时可见轻微歪斜者为有效。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无明显缓解或加重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甲组痊愈2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痊愈率50.0%。乙组痊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痊愈率87.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眼歪斜症状从入院起至恢复时间对照组平均(15.3±3.4)天,治疗组(22.3±2.5)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面瘫属中医“口眼㖞斜”范畴。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机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风邪中于面部阳明经脉,与痰湿之邪相合,雍滞经络。治疗宜祛风化痰以除致病之因,解痉以除风象。牵正散中白附子驱风化痰解痉,长于治疗头面之风;全蝎、僵蚕祛风解痉,又善通络。因此,牵正散治疗面瘫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R277.7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33-02

[收稿日期]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