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6-04-05 14:09杨林相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重庆4008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

杨林相(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重庆 400800)



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杨林相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重庆 400800)

[摘 要]目的:观察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组用通阳宣痹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通阳宣痹汤;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治疗组男12例﹑女63例,年龄20~50岁42例﹑51~70 岁33例。对照组男22例﹑女53例,20~50岁55例﹑51~70岁20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①有反复发作各小关节,或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小关节肿痛,晚期僵硬,影响生活﹑劳动。②X片﹑CT报告关节变形﹑畸形。③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阳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适当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关节活动后肌肉锻炼,改善关节功能。通阳宣痹汤药用桂枝10g,麻黄5g,制附片6g,炙甘草6g,知母12g,防风12g,生姜15g,白芍15g,熟地黄15g,白术15g,黄芪20g,鸡血藤20g。周身关节或单个关节冷痛较甚,痛处不移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湿盛痰多以苍术10g易白术,加苡仁30g,制南星6g。形寒肢冷,关节灼痛,或觉身低热,遇冷则舒知母改18g,加黄柏10g。关节痛部位不定,去防风,加姜黄10g,威灵仙12g。血瘀较显以赤芍10g易白芍,加当归10g。气血亏虚较显加重熟地﹑黄芪用量,加当归﹑川芎各10g。肾虚较显重用熟地,加巴戟天10g。服药后口干咽燥者去麻黄﹑附子,加麦冬12g,石斛12g,防己15g。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温服,15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适当休息﹑理疗﹑体疗﹑正确关节活动后肌肉锻炼,改善关节功能。用布洛芬400~800mg,1日1次,服3天。双氯灭芬酸25~50mg,1日1次服3天。依托度酸200~400mg,1日1次,服3天。吡罗昔康20mg,1日1次。尼美舒利100~200mg,1日1次,服2天。塞米昔布100~200mg,1日1次服2天。肾功能不全慎用。药应遵循最小有效剂量,短疗程治疗原则。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服药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

3 治疗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可从事一般工作,生活自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一般生活能自理。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缓解,甚至加重。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7例(50%),显效18例(24%),有效13例(17%),无效7例(9%),总有效率91%。对照组痊愈12例(16%),显效20例(26%),有效28例(37%),无效15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典型病例

岳某,女,65岁。全身关节疼痛伴指间关节变形8年,晨僵超过1h,肩﹑膝﹑踝及指间关节肿胀,类风湿因子阳性,X片示关节间隙狭窄。证见关节屈伸不利﹑肿痛﹑变形,双下肢跛行,每年秋冬加重,遇寒加剧,得暖则缓。自觉指间关节有发热感。平素常服布洛芬﹑散利痛﹑强的松等药。近1周受凉后症状加重,伴神疲乏力﹑纳差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因风寒湿之邪,闭阻关节,日久化热伤阴,因常服止痛药导致脾胃损伤,气血两虚。治以祛风除湿,温经宣痹,滋阴清热,益气养血通络。方用通阳宣痹汤。桂枝10g,麻黄5g,制附片6g,炙甘草6g,知母12g,防风12g,生姜15g,白芍15g,熟地黄15g,白术15g,黄芪20g,鸡血藤20g。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温服。适当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关节活动后肌肉锻炼,改善关节功能。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能下地行走。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能从事一般工作,生活自理。

6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是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汗出当风,气血肝肾亏损所致。肝主筋,肾主骨,气血两虚,则无以充养筋骨,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停留关节﹑日久化热。通阳宣痹汤加减方由《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黄芪﹑鸡血藤而来。为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三方加减而成。方中麻黄﹑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芍药养阴清热,生姜祛风和胃止呕,甘草和胃调中。全方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又能滋阴清热。因本病病程较长,气血不足,故加入黄芪﹑鸡血藤补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药理研究证实,附片有促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炎,镇静,镇痛及局麻等作用,桂枝具有发汗解热,扩张皮肤血管,抗菌,抗炎,抗过敏,镇静,抗惊厥等作用。白芍可调节免疫功能,镇静,镇痛,解痉,抑制血小板聚集。知母可解热,抗菌,抗炎,镇静,抗肿瘤降低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甘草可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黄芪有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因此,全方治疗肝肾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郁而化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纪藩.金匮要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9.

[2] 夏度衡.通阳宣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新中医,1992,24(1):12.

[3]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中图分类号]R255.6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19-02

[收稿日期]2016-01-04

猜你喜欢
对照治疗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西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补髓强身组方对肿瘤化疗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性眩晕观察
养阴口香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评价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对辅助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痛风消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