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

2016-04-05 04:00王春燕
关键词:心理状况脑卒中护理



中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体会*

王春燕

(泰安市中医二院内分泌科,山东泰安271000)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状况;护理

脑卒中常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至5倍。除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外,脑卒中的致残率也极高,是成人的第一大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医学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患者的肢体障碍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心理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严重影响其进一步的康复。尤其是中年人,因其社会角色比较突出,当它们受到疾病折磨时心理活动尤为沉重和复杂,影响其康复效果[1].,应对他们进行必要、恰当的心理护理,使他们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脑病中心收治的中年脑卒中患者76例。其中脑出血31例,脑梗塞45例。76例患者中,52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41~5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语言障碍。所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患者无明显意识障碍。

2 心理分析

2.1恐惧焦虑心理 此类患者18例,约占23.7%。中年人在社会及家庭中的扮演着主要角色,承担着双重责任,同时又惦记着自身事业的进展及个人成就。突然发病使患者没有思想准备,加之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难以接受而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他们惧怕因患脑卒中导致的偏瘫及语言障碍影响家人生活,更恐惧死亡,对治疗表现的过分关心,甚至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表现为愤怒、紧张、急躁、焦虑、恐惧、不知所措,心理失去平衡。

2.2 幻想心理 此类患者3例,约占3.9%。拒绝承认现实,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病人充满着幻想,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就能完全康复出院,参加工作。特别是发病初期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好转时。对康复寄予高度期望。此阶段,他们期待治愈出院的心理更为突出,对疾病认识明显不足,对预后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一旦破裂,更易陷于悲观厌世心理,不接受治疗。

2.3 抑郁悲观失望心理 此类患者32例,约占42.1%。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其肢体功能及语言障碍未见明显恢复,生活不能自理。不甘成为残疾患者,依赖他人以及工作、地位的丧失等等从而对生活产生悲观、消极情绪,造成抑郁。表现为感觉减退、表情冷淡,反应迟钝,极其沮丧,容易哭泣,经常责备自己,感到孤独等,甚至不配合治疗。脑卒中伴抑郁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加重患者病情,降低治愈率。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对脑卒中伴有抑郁进行合理有效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2.4 默认强迫心理 此类患者12例,约占15.8%。患者承认疾病的发生及预后,配合治疗。但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不便,给家属及社会带来负担,多数患者产生一系列强迫思维。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迫切想知道检查结果,期待治愈。

2.5依赖心理 此类患者11例,约占14.5%。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对疾病有了一定认识,自理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需要他人帮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疾病较难治愈,悲哀自怜情绪随之而来。对生活及治疗失去信心,康复治疗及生活自理不再积极主动,对家属、医生、护士过分依赖。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在患者入院后要以亲切地关怀,同情和耐心对病人进行有效指导,给患者以倾诉的机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专心倾听患者的谈话,以助其宣泄紧张及焦虑,解除心理负担。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让患者面对现实。疏导患者树立乐观的人生观,鼓起生活的勇气。以果断乐观的情绪和行为,调节患者的情绪,发展积极情绪,消极负面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在使患者感到完全依赖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与之探讨疾病的病因、转归及预后,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征求患者意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帮助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自理。减少患者过分的担心及不必要、不准确的对自身疾病的猜疑等[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进行一切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前提。

3.2 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患者住院后除疾病的痛苦外,还由于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各种心理反应。护理人员要及时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理需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了解和满足患者的需要。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3.3 尽快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变 患者突然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在角色适应上出现心理及行为上的改变,影响治疗和康复。做好心理转化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特别是康复治疗。心理康复早期介入治疗可以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抑郁和焦虑,产生积极情绪,从而提高治疗康复效果[4]。护理人员对患者要和蔼可亲,主动交往,协调好患者小群体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温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要避免可能影响患者安全感的任何行为,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放心,同时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加强舒适护理。

3.4 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指导患者遵医治疗 护理人员向他们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正确的认识疾病病因、转归及预后,尽早的接受康复治疗与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训练方法和技能。请恢复较好的病友言谈互教。现代医学治疗,不仅仅是救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5]。将心理治疗纳入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与原有的常规治疗相辅相成,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系统、科学、全面的了解。应用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治疗方法[6-7]。减轻、缓解心理障碍,让患者学会自我减压、自我放松,梳理对疾病康复、恢复生活能力的信心。取得家属和单位的共同支持,鼓起生活的勇气,坚持康复训练,早日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2): 124-127.

[2]陈欢,王爱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15(17): 1683-1684.

[3]逮传凤,孙延文,顾爱霞.神经科临床护理与实践[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 208.

[4]沈设芬,李瑛,毛云英,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子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9):854-855.

[5]于维东,范红杰,张文娟.偏瘫康复理论与实践[J]. 现代康复, 2001, 4, 110.

[6]董伟.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独立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 2012, 14(12): 378.

[7]张卫,恽晓平.缺血性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17(6):540-542.

收稿日期(2015-10-1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4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1-0108-02

作者简介:*王春燕(1987-),女,山东泰安人,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状况脑卒中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桂北地区长寿之乡永福县青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降压舒心操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患者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干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