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多元智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2016-04-06 09:57曾祥春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效果多元智能高中物理

曾祥春

【摘 要】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 高中物理 课堂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77-02

高中物理在高中学生的学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课程之一。由于高中物理的课程难度增加,使学生倍感压力加大,这不利于学生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语言、逻辑等多元智能培养,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知识,为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语言智能培养,让物理知识阐述更条理

物理课程隶属于理科范畴,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需要融合自己的文科能力—— 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高中学生在物理的课堂学习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对物理知识中的语言缺乏理解能力,对物理问题的阐述中其语言表达能力略有欠缺。因此笔者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会注重学生的语言智能的培养,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学习物理。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上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中,学生在学习此节内容时,虽然在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中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但是在对问题答案的阐述中却常常“词不达意”,对此要给于适当地表达引导。例如下面的例题:

“小王开车以18 m/s 的速度前进,当发现前方有障碍时紧急刹车,此时小王以加速度66 m/s2 匀减速运动,求小王在前两秒内通过的距离。”

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思维引导时可以使用适当的言语表述:“我们如果想求出小王在前两秒内通过的距离,最关键的地方是先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根据公式 v1=v0+at 可以推算出,证明汽车在3秒的时候停止运动,因此,计算汽车两秒内移动距离有意义。”“因此求汽车两秒内的移动距离可以使用公式推算,得知小王在两秒内前进了24米。”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简单的思维模板让学生参考,如:“想求它的最大速度我需要先求出它的……,然后设定未知数,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由简入深地多次地进行讲解练习,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注意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

二、数理逻辑智能培养,让物理思维运转更缜密

学习物理知识不只是要求学生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而且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对部分学生来说这具有很大的挑战。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只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不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培养,导致了学生成绩提高慢的现象。在物理课堂上应该将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培养放在教学目标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的运转。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课中,本课知识点较多、内容理解较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来配合本节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在教学上会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利用课本知识中的难重点进行问题的选择,借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例如例题1:

半径为 r 的绝缘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现有质量为 2m 的带正电的珠子套在环上,空间中的电场方向为水平向右(如图所示),珠子的重力与静电力的比值为 4∶3,现在在绝缘光滑圆环的最低处 A 开始释放珠子,求珠子的动能 Ek 最大为多少?

此类问题主要考验了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笔者会加以适当引导:“此题的解题方向是考虑重力与电场力二者相加产生的效果,还有题中的最低点处的力即是合外力做功的最大值。”适当的解题思路指导培养了他们物理思维的能力,为知识的巩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能力的开发,不能培养思想呆板的书呆子,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长足的发展,这才是学习好物理的关键所在。

三、实验技能培养,让物理实验操作更准确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单靠课堂(下转第95页)(上接第77页)上的讲解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书本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的课堂效率与我们的讲解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还要对学生的其他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笔者在物理课堂上重视物理实验的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手脑的运动技能培养,增强物理知识的接受程度。

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中比较经典的打点计时器实验,其对物体的运动方面研究起到了有效的帮助。笔者在实验方法上给学生进行示范,相应的步骤为:(1)在打点计时器上穿过一条纸带,并在小车的后面将纸带进行固定;(2)用打点计时器来对木板角度进行设定;(3)用小于小车的砂桶通过细线与小车连接;(4)打开电源让小车拖着纸带进行运动,并观察打点计时器上的点。示范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在学生成功地进行了实验操作以后,笔者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什么来判断重力的分力平衡于小车与纸带的摩擦力?(2)我们还需要直接测量哪个物理量?请同学们将本次实验的结果用符号表示出来。

利用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结合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将自己的思维更拓宽,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课堂效果多元智能高中物理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探究
巧设英语情境增效英语课堂
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