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装与苏裱之技艺传承

2016-04-06 02:23综合整理傅卓君子辰
现代苏州 2016年35期
关键词:书画技艺苏州

综合整理 傅卓君 子辰

吴装与苏裱之技艺传承

综合整理 傅卓君 子辰

在采访中,无论是范广畴,还是纪森发、于剑清、谢光耀,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苏裱的传承问题。虽然该技艺目前仍与历史地位相匹配,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但由于需要吃得苦中苦,耐得住寂寞与诱惑,后继乏人,未来发展堪忧。

人才紧缺,如何再现历史辉煌?

据范广畴介绍说,新中国建立之初,苏州有苏裱从业人员60多人,高手云集,全国各地博物馆、文物商店都将古旧破损书画送来装裱修复。到上世纪60年代,不少苏州装裱师被派往北京、南京等地,支援各地博物馆书画装裱工作,还有部分装裱师被下放,人才约流失了一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苏州健在的装裱高手只剩五六位,而且大多上了年纪,出现了紧缺现象。”退休后,范广畴选择了苏博。而到博物馆来,一方面是为了让技术传承下去,另外一方面,是当初苏州博物馆负责人以诚心打动了他。

凭着传承“苏裱”技艺的一腔热血,范广畴执着地行走在书画修复之路上。2008年3月,他来到苏博,现在身边已经有5位潜心“苏裱”技艺的优秀的年轻人了。但范广畴认为,要学好这门技艺,起码十年才能有所成。

纪森发表示,现在属于青黄不接的时段,中青年当中苏裱做的好的人并不多,继承和发扬这门传统工艺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承担起来,刻苦钻研、传承下去。为此,他经常外出讲授技艺,留心培养后辈人才。

现在,纪森发不仅自己亲自带了七八个徒弟,还接受安徽博物馆等外地人士学习的请求,有的地方甚至都有几十个研究员一起过来学习。另外,他还给苏州工业园区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开班上课培训。

当谈到苏裱当今的情况时,于剑清说,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从事苏裱工作的人尚有不少,愿意拜师学艺的人也不少。遗憾的是好多人没能坚持下来,纷纷改行做其它事情了,到现在只剩下七八个人还在继续坚持着这门手艺。

“而且,这些人如今都上了年纪,有的还能在家里做做,有的已经不做了。现在如果不及时保护,再过几年,等我们这些老人走了,有着光辉历史的苏裱艺术也就没了。”于剑清颇为严肃地说。

除了认为人才奇缺外,谢光耀还谈了他自己的看法,主要是相关主管部门撤销了,苏裱似乎一下子不受重视,因此更多人不愿意再从事这个行当。拿谢家来说,现在他和弟弟妹妹们还在装裱,但儿女辈已经没有一个再进入该行业。

当然,受市场经济冲击的影响也有,虽然市场经济助推了装裱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因素,很多人都想赚快钱、赚大钱,但装裱需要沉下心来,加上学习很苦,成效又慢,所以很多年轻人就不愿意再干这个。

技艺传承,需要抱团合力发展

今年6月,苏裱技艺研究会正式成立,这让苏裱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广畴高兴不已。这位80高龄的老艺人说,苏裱技艺从业者、研究者成立研究会,抱团发展,希望能尽快扭转高技能“书画郎中”紧缺的状况,让苏裱再现历史辉煌。

2008年起,范广畴受苏州博物馆之邀指导书画装裱修复工作,期间培养了张华、王嫣妮等多位徒弟。但他认为,这跟社会对高技能苏裱人才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加大培养力度。”这要求社会各界要形成合力。其中包括:各级传承人要无保留地传授技艺;新手们也要多多努力。

范广畴说,书画装裱和修复是门复杂的学问,尤其是古旧书画修复的工序程序和技法更为复杂,要经过洗画心、揭画心、补画心、全色、接笔等工艺程序,中间不能有一丝疏忽。其中最难的是接笔。这是对古旧书画中由于残损断裂而造成断笔的地方,按照原书画的画意和笔法添补接好,没有丰富的知识和老练的笔法是不行的。

他举了这样的例子:有幅清人画的《天中图》,画面画着一只用线系着的蟾蜍,修补的人以为是石头,要把线刮掉。他看了说出真相,才防止了对原意的破坏。很多人所说的胆大心细,其实是建立在有把握的基础上。

“这次市工艺美术学会组建苏裱技艺研究会,是件大好事”。范广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新人们向高手们多多请教,了解苏裱中的疑难杂症和解决之道,不断提高技艺,当好苏裱技艺的接班人。

焕发光彩,长长久久传承下去

于剑清的儿子于勇已随父亲学习多年,在他眼里,学习装裱确实很苦、很累。虽然父亲对他没有什么要求,但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二三十年,他已经完全沉浸其中。

“裱画可以接触到许多常人难以见到的作品,尤其是古代皇帝手谕、名作精华,看到平日锁在深宫的这些艺术瑰宝,经过自已和父亲的手重现昔日辉煌,那种感觉与自豪是难以言表的。”

于剑清表示,他已经和裱画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即使到现在,感到要学的东西依然很多,因此儿子于勇愿意学,他也愿意教,至于以后,也要看他是不是能坚持做下去。“苏裱是苏州名片,也是文化瑰宝,虽然很苦,但有年轻人参与就有希望。”

即使现在已经得心应手,任何破损的画卷他都能修复得很好,但纪森发仍然坦言:现在每每遇到困难与新的挑战,他也要不断地学习,乐于思考,钻研摸索,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纪森发称,从师父那里学到了装裱的技艺,而如今可以这么得心应手地应用,很重要的是得益于自身的学习和摸索,吸取古人的经验和精华,然后反观自身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

当然,在传承过程中,除了人的因素,还有不少其他影响。纪森发说,除了技艺要求——一心一意修复好古画外,修复时使用的原材料也很讲究。就是到现在,他也一直选用四五十年前买的上好真丝、安徽红星牌宣纸、老绢……

“对于身体来说同样如此,我们要眼睛好,身体也好。”因为站着修复裱画,从头到尾都是立着修写,身体要吃得消,心理上也并不觉得劳累辛苦,每次一心一意地把一幅破损的画修成一幅完好的都很有成就感。

接受采访的几位老艺人,他们都乐在其中,为社会、行业以及收藏者所认可,他们更是开心欣慰。他们都有着同样一个心愿,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而对于他们个人而言,会继续坚持在苏裱工艺道路上更好地发扬这门工艺,看到更多苏裱的传承人承担起这份责任,希望这门古老的工艺不要丢失,长长久久地传承下去。

揭画心

接笔

猜你喜欢
书画技艺苏州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