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书道苏州梦

2016-04-06 02:23朱海明
现代苏州 2016年35期
关键词:草书苏州书法

文 朱海明

吴门书道苏州梦

文 朱海明

历史上的许多苏州名人大家,其祖上并不都在苏州,而最终他们把根却长在了苏州,从而与本土名人一起构成了文化名人群体,支持起了这个文化名城。

今天的苏州由繁荣和城格魅力同样吸引了众多人才。赵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赵锟原籍安徽,1993年,大学刚毕业的赵锟就远离家乡来到古城苏州,在苏州这片热土上,赵锟书法艺术光芒愈来愈焕发光彩。他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技法导学教程·柳公权玄秘塔碑》、《赵孟頫赤壁赋》成为了书法教育专著。《线之精灵——草书的学习与鉴赏》堪称草书法学习注释的理论建树,《徐渭自书卷》充分反映了他丰厚的文学艺术学养。从“读书求学”氛围到“把玩追求”的氛围,“品位赞美”的氛围,“创造与遐想”的氛围,“享受体验”的氛围融合在一起,组合在一起,他使读者感受到了书法另类诠释。

如果说苏州气息特质成就的书法具有能把人醉倒在情怀的韵致,那么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识养分及理论则让书法是一首抒情的歌,是一幅古典之图画,是主人迎来的满满的一杯美酒,是彩霞映照的厚厚的一层云霭。如果再加上本身具备的北方性格的宽广、率真、奔放气息的气质,从而凝结成草书的特质,那么其灿烂性和丰厚性就成了个性,就构成了书法独特的景观,更加夺目光辉。这就是赵锟书法内涵构成的“三要素”。

张扬生活的诗意

赵锟的家说不上渊源深厚,父亲在当地算得上有名气。赵锟从小爱听音乐,音乐对他来说特别应心和感应,这源自母亲爱唱歌,每当母亲在搓衣板上一边搓着衣服哼着歌时,赵锟心头就获得共鸣。至于书法的天赋应该说缘于父亲的启蒙,从小他以柳公权碑帖为为书法练习,应该说童年时这二个元素是赵锟丰美的精神食粮。这样洗礼下的人生背景,为他拥有的丰富、深厚和博大心胸的人格起到了奠基作用。

对于音乐和书法,赵锟选择了音乐,而最终书法成就了他。他的天资使他读书时专攻了音乐。他是一个纯正的抒情的男高音,站在舞台上的赵锟给人天生有一种“一雨润千山”的艺术品质,他演绎的《我的太阳》、《再见吧,大别山》能让人心中燃烧起一团炽热的火焰。

赵锟20岁时遇见了知己程风子,风子是诗书画作皆擅的大家,主张以书入画,以文入画。因为投缘,赵锟把书法作为了人生主攻方向。艺术是相通的,音乐滋养着赵锟的书法艺术,那动人的旋律,就仿佛一缕缕无形的丝线,将不同的心灵连缀在了一起。赵锟感到二者都有着交融的共通处,能相互促进,每当写字,内心就心潮起伏。草书的种子在那一刻在他的心田长出了嫩芽,草书的情怀一直在心田孕育并激荡着。

音乐至今还是他的最爱,他最喜欢西方的音乐,当然也热爱中国的传统音乐。风格迥异,他在超越种族和国界,时间和空间的动人旋律中不断吸取着书法的养分。所以在欣赏赵锟的书法中能感受到音乐特有的节奏韵律。

与艺术对话

赵锟认真研究中国书法的历史性变迁,他捧先贤前辈为师并不仅仅是书法的,文学诗歌和艺术一切相关的,他都拼命吸收,而使他成为具有独特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赵锟。

他把自己的眼光始终放眼广阔的世界,站在时代思维的高崖之上,钻探历史和生活这口老井,给予了人们不断的审美期待。几十年来,赵锟走遍十几个省的山山水水,行程六万八千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激发了赵锟的创作激情,也滋养了赵锟艺术养分。

他的作品,有的字厚实稳重,蓄势待发;有的像江水冲破激流,一泻而下;有的像山间溪流,在谷间自然流淌。这些形态,就如赵锟举手投足间的神态。每当运笔,赵锟的目光就会深遂凝视在远方,像在思索,似在出神,稍纵即逝;一旦捏笔,他整个人一下子就会被气场所笼罩,酣畅淋漓地令人神往。

赵锟在艺术之路上一直不懈追求着。曾经的同事至今还记得那一天,赵锟星期天在学校练书法,从早晨到天已渐黑,当他写完一幅静下心来时,发现自己的头发太长,他拿着镜子自己剪。第二天当同事询问他自己桌子怎么会有头发,赵锟怎么也不信,亲眼所见才恍然大悟。进入忘我境界的赵锟,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今天的苏州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严密,苏州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吴门书道第一任馆长,赵锟思路清晰,心有千千结。他认为在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将书法从精英引向平民,推动书法普及,对于文化苏州内涵的提升有着深远意义。

他说,苏州在我心中,首先是一个梦想,然后才是一座城市。虽然少年时时时听见相邻的前行鼓号和铃声,还有歌唱,然而当我第一次进入苏州的刹那间,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如今的我,要让我谈对于苏州的感受,我只有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赵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十余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展并获奖。

猜你喜欢
草书苏州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书法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书法欣赏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