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僧人沙啰巴名字补证

2016-04-06 08:08聂鸿音
关键词:音译

聂鸿音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48)



元代僧人沙啰巴名字补证

聂鸿音1,2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610065;2.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48)

摘要:元代江浙释教总统沙啰巴的名字此前被考定为藏语shes-rab dpal(慧吉祥)的译音,事实上这很可能是个来自蒙古语的转译词。沙啰巴另外两个迄今未获解读的名字也都与“慧”有关:其中“积宁”音译自12世纪前后的汉语河西方言,源出梵文的jā(慧),“观照”则是汉语,暗指“般若”(慧)。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语言的同义词来称名,这是少数民族古已有之的习惯。

关键词:元史;佛教史;沙啰巴;音译

1985年,德国东方学家傅海波详细研究了元代江浙释教总统沙啰巴(1259—1314)的生平[1]。他在论文里建议把“沙啰巴”一名勘同藏语的shes-rab dpal(慧吉祥),但承认其中的对音不很准确,此外他对“沙啰巴”的另外两个名号——“积宁”和“观照”也感到难以找到源头。本文准备就此补充一些解释。

关于沙啰巴较详细的记载见于元代僧人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

公积宁氏,讳沙啰巴观照。事上师著栗灻学佛氏法①“灻”为“赤”字异体,人名“著栗灻”的原语形式尚不能准确还原,也许是rdo-rje。,善吐番文字,颇得秘密之要。世祖皇帝尝受教于帝师发思巴,诏师译语,辞致明辨,允惬圣衷,诏赐大辩广智法师。河西之人尊其道而不敢名,止称其氏。至呼其子弟,皆曰:“此积宁法师家。”其为见重如此。②《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9册,页729下栏。

“沙啰巴”在元代的白话文献里又写作“沙剌巴”,例如元仁宗在皇庆元年(1312)下的一道圣旨:

沙剌巴译来的《药师仪轨》、《药师供养法》,更白云和尚《初学记》恁行,与省部文书交江浙省白云宗开板印了呵,都交大藏经里入去者么道。[2]41

关于“沙啰巴”和“沙剌巴”的语源,傅海波从语音对应出发想到过藏语的shar-pa(东方人,今译“夏尔巴”),但最终还是根据元代文臣王恽提供的词义选定了shes-rab dpal(慧吉祥):

释教总统佛智大师,姓积宁氏,名沙啰巴,华言为吉祥慧也,西番人。祖相嘉屹啰,父沙啰观③这两个名字或许是藏语sangha grags(僧伽称)和shes-rab dkon(慧宝)的音译。,以象胥主译诸经,至师八世矣。④[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二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汉语“吉祥慧”相当于藏语的shes-rab dpal,词义对应毫无问题,即使语音对应不很准确也并不能动摇傅海波的勘同结论。这里要补充的只是,“沙啰巴”这个词不是直接来自藏语,而是经蒙古语转译来的,就像元代的河西人名“朵儿只”来自经蒙古语转译的藏语词rdo-rje(金刚,今译“道尔吉”)那样。

同样道理,“积宁”这个迄今未得确解的沙啰巴“姓氏”也是从其他语言转译的结果*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一谓“释沙啰巴,西国积宁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页901中栏),其中的“人”当是“氏”字之误。。

元代作家程鉅夫写过一首题为《送司徒沙罗巴法师归秦州》的赠别诗*[元]程鉅夫《雪楼集》卷二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诗中称“秦州法师沙啰巴”,可知沙啰巴是今甘肃天水人,由此推想,他所说的汉语自然属于宋末元初的河西方言。下面是西夏文汉文双语字书《番汉合时掌中珠》里“积”、“宁”二字在12世纪末河西方言的对音例[4]375-449:

以上思路还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沙啰巴的另一个名字——观照。这是个常见的汉文佛教词语,“观照般若”为“三种般若”之一,意思是用智慧照见事理,即《肇论》谓:“一实相般若,大论指般若是一切诸法实相故;二观照般若,照理照事故;三文字般若,能显总持故”*《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5册,页213上栏。。《秋涧先生大全集》所载“沙啰巴观照”相当于“观照般若”自无疑义。

沙啰巴兼用梵名和藏名的事实使我们想到,存世的藏文大藏经题记中有时也兼用梵名和藏名来称呼前代大德,例如称龙树既可以用梵文的Nāgārjūna,也可以用藏文的Klu-sgrub,称月称既可以用梵文的Candrakīrti,也可以用藏文的Zla-ba grags-pa,称圣天(提婆)既可以用梵文的ryadeva,也可以用藏文的’Phags-pa lha*人名例摘自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编《西藏大藏经总目录索引》(仙台,1934)的第六部分。。这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习惯影响到了河西地区,也肯定会影响到入元的河西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本文讨论的这位江浙释教总统最初的名字是经藏语和汉语河西方言两次转读的梵语jā(积宁),他来到元大都学佛后启用了蒙古语转读的藏语同义词shes-rab pa(沙啰巴),而河西人仍然称他的原名“积宁”以示对故里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元代西夏僧人沙罗巴事辑[J].杨富学,樊丽沙,译.陇右文博, 2008(1).

[2]清觉.正行集[M]//中华大藏经:第7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4。

[3]栗林均.元朝秘史:モンゴル语汉字音译·傍译汉语对照语汇[M].仙台:东北大学东北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 2009.

[4]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罗常培.梵文腭音五母之藏汉对音研究[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3.2).

[6]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拜寺沟西夏方塔[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7]孙伯君.西夏新译佛经中的特殊标音汉字[J].宁夏社会科学,2007(1).

(责任编辑张彩霞)

Supplementary Evidences Concerning the Name of Monk Shaluoba in Yuan Dynasty

NIE Hong-yin1,2

(1.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Sichuan,China;2.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ASS,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Shaluoba,the Genaral Supervisor of Buddhism in Jiangsu and Zhejing District of Yuan Dynasty,whose name was previously identified as a transcription from the Tibetan word shes-rab dpal (wisdom and auspice),but actually it might be a re-transcription from a Mongolian loan word.Other two undeciphered names of Shaluoba both related to "wisdom":one of them,Ji-ning,was transcribed from a Sanskrit word j?ā (wisdom) in the Northwest Chinese Dialect around 12th century,while the other,Guanzhao,is a Chinese word suggesting Boruo (wisdom).It proves to be a traditional custom in Chinese minorities that synonym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s were used for the same name in different occasions respectively.

Key words:history of Yuan Dynasty; history of Buddhism; Shaluoba; transcription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71(2016)01-0042-03

作者简介:聂鸿音(1954- ),男,北京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古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0

猜你喜欢
音译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浅谈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策略
浅谈新疆宗教景点名称的翻译
传统文化的不可译性与音译
音译规范的韵律学视角探究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基于字形与语音的音译单元对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