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社团、活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2016-04-06 08:29浙江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312400谢益红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团美术教材

浙江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312400)谢益红



利用课堂、社团、活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浙江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312400)谢益红

[摘要]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其“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中,要求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经过思考并结合学校十多年的美术教学研究实践发现,通过“优化课堂,衍生社团,链接活动”这一过程,融“课堂、社团、活动”为一体进行学校美术教学活动,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并更持久地喜欢美术学习,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课堂社团活动教学素养

根据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其“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中,要求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活动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定的美术教学合力。站在美术课外看,我们怎样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美术活动等有机融合并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站在美术学科角度思考,怎样将美术新课程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他们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基于以上思考并结合学校十多年的美术教学研究实践,我认为通过“立足教材,优化课堂;衍生社团,拓展教学;链接活动,展评教学”,能融“课堂、社团、活动”为一体,形成有效的学校美术教学合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更持久地喜欢美术学习,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立足教材,优化课堂

1.活用教材文本,传递人文情怀

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质量生成的三种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教的拐杖,是学生学的台阶,是学生与教师教学活动之间的媒介。作为教育实践者,应学会把握教材,创新活用教材文本,用心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新年之前,我校将进行“休业式暨校庆110周年美术作品展”。适逢二年级学生学《迎春祈福》做福挂饰。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与福字有关的艺术品图片或实物,而我则搜索相关视频,筛选福文化图片资料制作成小动画。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欣赏了解各种与福有关的习俗、吉语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含义。同时精选相关福字的艺术品图片进行解构、分层、位移、重构等处理,让学生欣赏、体会生活中典型的福字、福纹或有福字意韵所在的艺术品的特点,感受福字字符或图形的寓意。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在福字艺术品中寄予的美好情感。

基于对福文化的认识和情感铺垫,我活用教材文本让学生在学剪福字的基础上,观察、分析福字造型的变化及装饰方法,创意设计出一个与福字相统一、色彩美观的立体福挂饰来迎新送福过佳节。学生们收集了硬纸板、色卡纸、泡沫胶、纽扣、彩布以及生活中废弃的多边形饼干盒、包装盒等,通过折剪福字、对福或对立体图形(简单可行又有视觉效果:可直接用纸板剪,也可选择大小厚薄适宜的多边形包装盒,外面拼贴彩纸即可)进行画、剪、拼贴、组合等不同手段的研究与尝试,学会了应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三年级学生做的适合多角度欣赏的创意立体福挂饰深深吸引着各年级越来越多的师生参与制作,带着每个学生的心意,浓浓的祝福在整个校园内外得以传递与衍生。

2.凸显地方特色,彰显校园文化

新课标要求“充分利用自然与文化资源”[1]。鹿山小学是具有110年建校史的围棋特色学校,浓郁的“围棋文化”是该校的办学特色,围棋国手马晓春为校友并任学校荣誉校长。《刮出来的画》为最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欣赏优秀刮画作品,探究了解刮画的基本技巧:尝试使用不同媒材的刮磨可以获得不同粗细、力度、韵律感的线质,运用不同黑白灰块面处理可产生不同的版面效果。将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围棋文化与刮画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围棋特色”主题的创作——和学生们一起提取围棋元素:黑、白对比色;棋子俯视面圆形、侧面扁圆的图式;棋盘中纵横交叉的直线随视角不同产生变化,所提取的围棋元素允许按自己所愿任意放大、缩小、变形、重复、叠加……联系身边围棋故事、围棋定式、名人趣事、中国梦等,运用围棋元素在圆形黑、白刮画纸上进行“围棋梦畅想”创作。学生们兴趣浓厚,夸张、富有童趣又不乏装饰味的作品令人拍手叫绝:我是马晓春第二、黑白围棋趣味PK赛、围棋碰碰车、围棋小天使、爷孙围棋大战记……将学生们圆形的作品贴在圆形KT板上做成带箭头路标状,贴到哪都受人喜欢!而学生们原创的“我的围棋梦”作品又成了鲜活的校园文化新的源泉。

3.满足学生需求,丰富视觉形象

明朝教育家王守仁提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依顺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视角去设计作业形式,可促使他们的作业作品化,使作品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我发现学生课间喜欢玩插“雪花片”,于是在四年级《龙的传人》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不同形象的龙画在各色放大的雪花片中间,周围设计极具创意的龙纹,背面用各种大小不同、字体不一的“龙”字造型来变形装饰。作品完成后,建议学生们将每人手中的各色雪花片穿插组合,形成不同视觉形象的“龙”形等造型(如下图)。学生画得投入,玩得尽兴,作品效果十分明显。

春天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嵊州山地竹林遍布,可采集竹片巧做对称、轻盈、简易的风筝骨架,挑选轻薄的布匹或有韧劲的薄纸糊风筝外形,让学生在上面描画自己设计的充满吉祥寓意并有良好视觉效果的风筝纹样,如蝴蝶风筝、凤凰风筝、双鱼风筝、荷花风筝……当学生们跌跌撞撞地亲手将自己做的风筝放飞上天的时候,他们的心也开始随之飞扬!我曾有幸参与最新浙美版教材(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部分编写工作。于是,学生们参与绘制风筝的过程、带着风筝放飞快乐童年的美好瞬间被永远定格在五年级下册《风筝风筝飞上天》的教材中(如右图)。

让学生回归到天真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感受对童年追求的满足是教育实践者一生不懈的追求。

二、利用社团,拓展教学

1.自主合作,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影响可在丰盈的美术课堂,也可在课堂圈定时空之外的美术社团。学校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不仅可成为主题绘画创作等专题研究场所,也可以是课堂教学拓展、衍生的舞台,或是链接美术课堂与校园活动的桥梁。我校每周四下午二、三两节课时间为社团活动时间。全校学生在课程超市中可自主挑选喜欢的社团参与活动。六个美术社团成员均为六个年级中对美术学习最感兴趣的众多学生。

例如,在学完三年级《巨大的恐龙》后,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尝试用透明胶把大量废弃的旧报纸揉扎成造型各异的恐龙、山石,表面涂上乳胶贴上餐巾纸等,风干后争相给恐龙、山石涂上颜色……新奇的创制、自由的合作、神奇的“恐龙复活记”让每一个学生持久处于兴奋状态……面对《侏罗纪公园》,大家都惊讶于学生们的智慧与创造,折服于学生们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2.温馨亲情陪伴,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老师。学校拥有数千个学生,他们的背后拥有庞大的亲友团。利用课余时间,诚邀部分家长志愿者一起参与社团指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是学校美术教学的有效补充。

第一,二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又是空前高涨。如在二年级《船儿起航》教学后衍生到社团进行拓展教学,师生联手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社团活动,家长参与收集的废旧物材料的品相、种类、辅助制作的工具之多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学生们对小船造型的大胆创意设想让家长们倍感欣慰。二年级学生以往不能单独轻易完成的,如对易拉罐、塑料瓶的切割、用特殊胶水的黏合等在家长们的监管、帮助下,也进行了大胆尝试。伴随着温馨的亲情,小船在不断增加,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又如,在四年级利用《废弃物造型》教学后,由班主任和学生们讨论挑选主题,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学生们用旧饭勺、纸筒、饮料瓶、彩纸、彩布等废旧物进行“三国列军”的造型,上交作品时学生们纷纷在反馈表中留言:“本来我不会做针线活,开始做的那条裙子超难看,在奶奶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一条称心如意的裙子。”“我做的饭勺人还得到了邻居的夸奖。”“他们非常赞同我们活动,帮我找来了很多纸箱,很高兴和我一起做大船。”“他们很乐意和我一起找材料,说这个活动让我远离了手机游戏,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他们很开心,说一起做饭勺人都让他们找回了童年!”……

三、依托活动,展评教学

1.开放式作品展示,愉悦学生身心

艺术教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只存在于课堂、社团中,更存在于校园美术活动中。

我校以美术课堂为基础,由点到面,前后七年举办了系列“琢玉鹿山意韵满园”大型艺术节活动。聚沙成塔,汇水成河。每年全校学生在美术课堂、社团活动中汇集的作品如滚雪球状越来越多。所有作品利用艺术节在校内外操场或市区广场、剧院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呈开放式展出。展出时,学生们兴奋得如过节,其中展示活动如:

(1)校园吉尼斯《小手建城市》:二年级7个班400多个学生争创校园吉尼斯集体项目,几百个学生在老师以及亲友团的指导下在塑胶操场上建起几百平方米的自己设计制作的“大城市”。“城市里”出现的各种材质做的建筑、道路、街道、停车场、小区……活动曾获全国校园电视活动节目浙江省唯一的金奖。

(2)“千姿百态”童画秀:在校操场、市文化广场,全校37个班级,37个节目展出。活动中所有的服饰、道具、场景布置、展演等都由学生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参与完成。学生们手持自制火炬,身着围棋学校特色服装、配挂为嘉宾设计的嵊州特色领带走着T步;各种废旧物制成的鞋帽手袋服装展;做成立体大型相框配上自我行为艺术展演等令人折服。

(3)大型立体造型活动展示:用报纸做成的恐龙、湖泊配上鹅卵石用凳子围成“侏罗纪公园”;用饭勺、瓶子、毛线、各种纸做成几十个拿武器的饭勺人,配上纸箱做的大船组合成“三国列阵”;用大型纸盒拼、喷成的“狼堡”;用大小纸盒、包装纸做成形态可爱的不同的企鹅;用雨伞、大三角板、窗帘布、彩色笔拼成“虎虎生威”……表现主题不一的37个展区布置在学校操场上。

(4)“红红火火迎新年”立体造型作品展:全校2000多个学生通过课堂、社团活动,巧妙地运用美术、书法等表现元素,在嵊州特有的红色榨面纸篓六个侧面上任意选取画、刻、镂、写、喷、刷、翦、贴等方式,最后完成一件件“灯笼”作品。活动在校内外展出4次,首展作品有1000多件,每件作品都是学生们的巧妙创意和动手能力的体现。末展于元宵节,由地方宣传部组织、文化馆主办、学校承办,学生们制作的500多件安装有闪灯装置的灯笼,在市文化广场嵊州市元宵灯会活动中大放光芒。

(5)“休业式暨110年校庆美术作品展”利用节日之际,在剧院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展出一年级学生制作的200多面彩纸拼贴的彩旗;二年级学生用各种媒材做的200多艘小船;三年级学生的50多幅圆形围棋主题作品;三至六年级学生做的300多个立体“福”字挂件;60多幅社团学生美术作品……

雪球在行进中变大!它围绕美术学科知识,以课堂教学为源点,以社团活动作助力,以学生们的大型美术活动为展示形式。一起滚雪球的有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几百上千个学生和他们背后的老师、亲友团。滚雪球的进程中,学生们的作业向作品转化呈现,雪球外围洋溢的是学生们的快乐,留下的是学生们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

2.开放式作品评价,“反哺”课堂教学

开放式的作品评价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通过多元评价标准与多种组织形式评价学生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创造性潜能与个性的发展。[3]

学生们成百上千的作品在校内操场、市剧院、文化广场面向同学、家长、市民展出。因为汇集的作品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多,又极具创意和童趣,每次展出均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它让老师、家长、市民们震惊,更让学生兴奋,学生们在成百上千的作品中寻找并介绍着自己的作品,他们拿着规定数量的五角星忙着为其他同学的作品作评定,在激情洋溢的赏评互动交流中,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悄然渐长。当学生们看到自己或自己班级的作品被贴满五角星时,那种兴奋劲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他们在被欣赏的目光中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满足感中又激起对下一轮美术活动的向往与憧憬!

因为作品源自美术课堂,出自美术教材,助力于社团,艺术节展演活动及过程中很多极富个性的优秀作品或被学校做精品收藏,或用影像资料拍摄保存,所有资料整理成资源库,“反哺”着课堂教学又成为新的美术教学资源。

利用校内外各种优势,将美术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巧妙融合并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课堂,衍生社团,链接活动”,最后又使活动“反哺”课堂教学,能融“课堂、社团、活动”为一体,有效形成学校美术教学合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能更持久地喜欢美术学习,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光明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十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3(6):4-8.

[2]李强.童心的呼唤[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3]杨婷.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上)[J].美术教育研究,2015(1).

(责编黄春香)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6-062

猜你喜欢
社团美术教材
缤纷社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