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灸学派学术思想浅读

2016-04-06 01:54郜莉指导蔡圣朝唐巍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30038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氏灸法学派

郜莉,指导 蔡圣朝,唐巍(.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 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30038)

·针法灸法·

梅花针灸学派学术思想浅读

郜莉1,指导 蔡圣朝2,唐巍1
(1.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临床学院,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肥 230038)

梅花针灸学派是安徽新安医学针灸医学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在针法和灸法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该文就其历史渊源、针法灸法的特色及其应用予以阐述,旨在学习和宣传梅花针灸学派特色思想。

针灸学;梅花针灸学派;梅花针;梅花二十四灸;灸感三相

[Abstract]Plum blossom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choo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Anhui new medicine acupuncture-moxibustionmedicine school and has gained a greatachievement in bo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methods.This article states itshistoricalorigin,and characteristicsand useof 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methods in order to study and propagate the characteristic thoughtof plum blossom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chool.

[Key words]Acupuncture andmoxibustion science;Plum blossom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chool;Plum-blossom needle;Plum blossom twenty-fourmoxibustion;Three phasesofmoxibustion sensation

梅花针灸学派学术特色包括“以人治人”的针法学术观点和“热证贵灸”“灸具灸法创新促进灸法发展”的灸法学术思想,有周氏家传“梅花派针法”和特色的梅花二十四灸以及在灸法中发现的灸感三相。

1 梅花针灸学派历史渊源

梅花针灸学派,世称“梅花派”“金针梅花派”,源于周楣声教授(1917—2007)家传针灸技术。周氏金针,家学渊源,历代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至周公树冬,业已4代,因周公素好梅花而得名,“我今新谱梅花诀,梅花沁心能去疾。年年寂寞在深山,不以无人花不发”(周树冬《金针梅花诗钞·诗序》)。梅花针灸学派的传承,迄今已8代,200多年的历史,2005年周楣声教授曾言家传中医传至其为6代,谱系的记载首见于1982年周楣声教授《金针梅花诗钞·前记》,“先祖周丙荣,字树冬,生于清末(1862—1915),入泮后即弃儒习医,受业于乃叔又渠公。通诸家言,犹长于针灸”。梅花针灸学派第7代传人蔡圣朝教授,也已于2010年成立了梅花针灸研究团队,总结周楣声教授和蔡圣朝主任医师的灸法治疗经验。

梅花针灸学派[1]同时继承了古代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与传统中医和古代新安医家学术上是一脉相承的。《金针梅花诗钞》《针铎》《灸绳》是梅花针灸学派的经典针灸著作,书中多处引用《内经》和古代新安医家汪机著作中的观点和内容。新安医学由最初的新安地区发展到安徽省,再到全国,现在又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研究中心,现代新安医学是安徽省中医药学的总称。“梅花针灸学派”的历史、传承、学术思想的形成、医家、学术传承与安徽省及新安医学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现代新安医学针灸流派的杰出代表。

本学派更注重灸法的应用,在热证可灸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热证贵灸”,周老重视针灸器械的改革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发明灸具10余件。蔡圣朝主任擅长针灸临床,重视灸具灸法创新在灸法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灸具灸法的创新改革才是灸法振兴的必由之路,主导了几十项灸具的研制和灸法的创新。

2 梅花针灸学派特色针法

周老针灸方面源于其祖父周树冬公,周老儒而能医,通诸家言,尤长于针灸,自成门户。因其平生喜画梅及咏梅,故将其在针灸方面的心得以“梅花派”名之。

“梅花派针法”包括梅花双萼进针法,意念行针法,移光定位时间针法和脏器法时时间针法,火针代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其特点[2]包括重视修身,强调守神;识禁知要,不拘原则;认症选穴,求异求同;进针有法,左右开弓;直针贯穿,数穴兼服;重深轻浅,深可兼顾;

蔡圣朝[3]总结传承梅花针法,从选穴、进针、深浅、导气等方面介绍该学派的针法特色。梅明[4]总结梅花派针法讲究“用针先诊”,以八纲辨证为主,重视气血阴阳变化。在四诊运用上,梅花派针法尤重于辨脉、审经,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贯穿始终。在针刺手法中梅花派最突出的特点是“三指两用”,左右兼收。在导气手法运用上,梅花派提出通、调、助、运4法,层次分明,将过去纷乱繁杂的各种成法高度概括,并辨证使用于临床中。

3 梅花针灸学派特色灸法

周次利等[5]从灸法理论创新,热证贵灸、灸法临床规律创新,灸感三相、灸法器具创新三方面来阐释周氏灸法思想。蔡圣朝[6]记录了全国第三届灸法讲习班完满结业,该班由周楣声教授主讲。本学派在灸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造诣深厚,现将其在灸法理论、灸法临床、灸法器具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3.1灸法的作用

贺成功等[7]总结灸法的温通、温泻和温补三种作用。指出灸法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寒证、表证、热证、痛证、虚证和治未病。

温泻,吹灸疗法[8]是周楣声教授首次提出的一种具有温泻作用的温灸器灸法,最初用于耳道、肛肠、阴道等腔道疾病的治疗。温补,即艾火能使温热之气由孔穴传达经络,十二经脉循环全身,与脏腑相互联系,故能壮元阳固虚脱,有培补元气、固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病之功。在临床应用上,温通、通补二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应用。

袁卫华等[9]记叙针灸大师、梅花派针法第6代传人周楣声的高足蔡圣朝主任医师“灸法自然,阳生阴长以化神”的这一新的学术思想,介绍“元神”与人体一切功能活动的“主奉”关系,结合灸法的特点,分析了蔡圣朝主任医师这一新的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它是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以周楣声教授灸学思想为指导,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为模式,在扬弃地研究了“心主神明”“脑当脏论”两个不同学术阶段的基础之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灸法自然,阳生阴长以化神”的学术思想。该思想高屋建瓴地把握住疾病的本质,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只有“积精会神”才能“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唐照亮等[10]研究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体液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受出血热病毒攻击后,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分泌释放增加,提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经艾灸治疗后,其NA、DA含量减低并趋于正常水平,提示灸治能减轻机体应激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宋小鸽等[11-13]分别研究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血浆及肺肾组织中5-HT的影响、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影响及免疫功能和抗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都有相应的增强作用,证明艾灸的可临床应用性,但仍有其他的作用值得探索。

3.2热证贵灸

周次利等[5]总结周楣声灸法思想,以传统经典中医理论、临床和实验、热证施灸的注意事项等为基础确立“热证贵灸”的事实。周老指出热证可灸是以《内经》“正反逆从”“火郁发之”为指导,后世医家对此做的进一步阐述,均为“热证贵灸”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灸法能治疗热证,已为临床所证实,如红眼病、皮肤痛肿、疔疮、下肢丹毒、菌痢等,但对“热证贵灸”都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周老通过治疗急性高热的病证来证实。周老认为热证贵灸,但不盲目施灸。当阴液耗伤枯竭时,不能忘补津液等其他一些方法的治疗。

3.3灸感三相

在30年的灸法临床实践过程中,本学派认真总结,应用独特的压痛穴诊疗技术,使用灸架、吹灸仪,发现人体在接受灸疗时有一个感应过程,而这种过程又有其阶段特点,凡是感传能够出现者这种过程均无大差异,即感传过程的三个基本时相[14]。

第一相为定向传导期,灸的感传作用即是“气至病所”,灸法诊断和治疗的依据。采用改良灸具和连续施灸时,其作用就可大大提高,使灸感易于发生,和感传线离开灸处向患处移行。第二相为作用发挥期,当灸感定向传导到达患处后,可对患处发生极其明显的治疗作用。患处可出现发热、发凉、盘旋、蚁行、芒刺及压重等感觉。感应的轻重强弱及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可成正比。随病情的减轻与痊愈,而感应亦逐步减弱与消失。第三相为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感传过程的第三相有以下两种差别,其一为下降中止期,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感应即逐渐开始下降;其二为循经再传期,当感传到达病处,第二相的作用已经完成后,若并不以此为终点,则可有以下几种表现,即先后再传、往返再传、轮流再传、全身再传。

3.4梅花二十四灸

所谓“梅花二十四灸”是梅花针灸学派十四种单式灸法和十种组合灸法的统称,十四种单式灸法的特点是以梅花针灸学派特有的灸具施灸命名的温灸器灸法,十种组合灸法是以十四种单式灸法配合应用灸法。其中单式灸法如吹灸疗法、点灸笔灸、灸架熏灸、通脉温阳灸、脐腹灸、胸阳灸、管灸、化脓灸、隔物灸等。梅花针灸学派3代传人对传统灸具进行了80多项改革,申请国家专利60多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50多项。

贺成功等[15]解读梅花二十四灸从梅花针灸学派与新安医学的关系,梅花针灸学派的创立,梅花二十四灸定义、组成、灸具灸法的关系,灸具灸法的分类以及成立安徽省灸具灸法临床研究实验室和特色灸法治疗中心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贺成功等[16]整理总结得出周氏在灸法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艾烟和艾灸手工操作问题已成为阻碍艾灸临床应用的首要障碍,针对这两个问题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即该学派器械灸的问世,希望对同道有帮助。

贺成功等[17]从隔物灸的定义、分类、操作方法、适应证、灸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蔡圣朝主任医师隔物灸治疗经验”进行了论述,认为继承与创新传统灸法和灸具是促进隔物灸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蔡老师隔物灸临床应用经验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隔物灸在保健和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灸具灸法研究及蔡圣朝灸法临床治疗经验的继承和总结奠定了基础。贺成功等[18]探索胸阳灸,它是一种在背部施灸的温灸器灸法,使用胸阳灸灸盒既可以定点穴位温和灸,也可以在灸盒内放置药物进行隔物灸,与艾烟净化器联用以达无烟治疗的目的。胸阳灸具有温阳散寒、通脉调神、行气止痛的作用,是通过灸法的温通、温补效应实现的。

4 梅花针灸的临床应用与探析

梅花针灸学派不仅在理论上有特别的见解,更重要的是理论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效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4.1梅花针法临床应用

本学派通过阅读古书籍和临床的经验开创了具有特色而效果显著的针刺方法,是临床治疗效果不好时可选择的治疗措施。

蔡圣朝[19]在周老的指导下,运用压痛穴指压疗法治疗心痛、胸痛、呃逆、咳嗽等病取得了很好疗效,值得学习。蔡圣朝[20]点刺少商、少泽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79例,选取病例多在5~9岁,冬春季易发病,且均有体温的升高。结果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不需辅以任何药物,治疗后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即可。李尊桂[21]整理周老在临床上运用耳尖穴、悬钟穴、阳陵泉三针法封闭治疗麦粒肿、急性腰扭伤、落枕、痛经等疾病,有其独特的疗效。

4.2梅花灸法临床应用

李尊桂[22]以名老中医周楣声主任医师的9种简易针灸疗法,验证了10个病种,130多例病例,这些病例都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方法简便,疗效较好,易于推广等特点,可为基层针灸工作者提供借鉴。主要病种为痄腮、鼻鼽、落枕、湿疹、麦粒疹、婴幼儿泄泻、痛经等常见病。取穴简单,效果显著。李尊桂[23]记载并学习周老所创的烧灼拨除法治疗疣、鸡眼、胼胝31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强调掌握火候是关键。如灸壮不足,则角化上皮与基底真皮不能分离,鸡眼不便拔出。袁卫华等[24]整理总结蔡圣朝灸法医案3则。重灸肝俞、脾俞,疏肝健脾,祛湿热从治臌胀;灸督益火源,取法自然,扶阳助火除热痹;一字长蛇灸,阳中求阴,巧治干燥综合征。从临床实践中证明灸法的效应高,实用性强。

袁卫华等[25]在所见病例中选取灸法治疗病案2例来阐释梅花灸法的应用。其所选病例为痛风性关节炎和布加氏综合征,一则本虚标实;一则湿热蕴结,虚者灸之不难理解,实者亦灸之,有实则泻之之意,以热引热,引热外出,同时验证热证贵灸的思想。李扬缜[26]记录周老热证施灸4则,验证灸法不仅对于虚证、寒证有效,对于热证同样有效,对痈肿、痢疾、外感发热、肠痈的治疗证明热证贵灸理论的可行性。

魏从建[27]着重介绍了周楣声应用周氏万应点灸笔治疗许多疾病的经验,同时还对点灸笔的操作方法、点灸手法,适应证以及独特的选穴规律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张碧波等[28]报道临床上采用周氏灸笔点灸穴位,治疗350例高血压起到了立竿见影速降高血压的作用。蔡圣朝等[29]对点灸治疗婴幼儿腹泻321例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46例服用药物,其他作为治疗组,选取主要穴位为耳尖(双),脐周四穴(水分、阴交、双侧天枢),辨证加减穴位为处方,进行点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叶颖[30]应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5例,结果疗效快捷,疼痛在2~5min内缓解,治疗时患者身体微微汗出,发热渐退,一般1~2 d恢复正常体温,治疗中仅有微痛如蚁咬,患者容易接受。

5 总结与展望

笔者在整理总结之初,开始错误地认为周氏梅花针灸是和梅花针即现在临床常见的皮肤针是一样的,通过学习发现梅花针灸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它包含一些自己的学术思想,比如比较推崇的“热证贵灸”“灸具灸法创新促进灸法的发展”等,把灸法的重要性和可用性重新搬上历史的舞台,提出“灸重于针”。并且重视从《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古籍中吸取经验,应验于临床,重视从古人经验中汲取精华。“梅花二十四灸”是灸法与器械相结合的产物,使灸法回到临床成为可能,还发现治疗疾病的理论知识——灸感三相,并推广“冬病夏治”以治未病,这些都为梅花针灸学派的必将兴起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梅花针灸学派思想的临床应用还不够广泛,仍需大量的针灸工作者及爱好者的推广和普及。

[1]贺成功,袁卫华,蔡圣朝,等.周氏梅花针灸学派灸法特点初探[C].安徽黄山全国第三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2011:91-93.

[2]蔡圣朝.热证贵灸,一专多能——周楣声老中医学术思想简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175-177.

[3]蔡圣朝.周氏家传针法[J].针灸临床杂志,1994,10(1):5-7.

[4]梅明.梅花派针法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0-12-9.

[5]周次利,蔡圣朝,吴焕淦,等.周楣声灸法思想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3):141-143.

[6]蔡圣朝.全国第三届灸法讲习班结业[J].中国针灸,1986,6(5): 46.

[7]贺成功,蔡圣朝,龙红慧,等.灸法温泻温通温补作用浅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1(6):473-474.

[8]贺成功,蔡圣朝.吹灸疗法[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811-812.

[9]袁卫华,蔡圣朝.论“灸法自然,阳生阴长以化神”的理论与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4):1-2.

[10]唐照亮,宋小鸽,刘冰怀,等.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体液因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2,17(4):276-279.

[11]宋小鸽,唐照亮,产美英,等.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2,17(4):267-269.

[12]唐照亮,宋小鸽,周楣声,等.艾灸对感染EFHV大鼠血浆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调整作用[J].针刺研究,1992,17(1):45-47.

[13]唐照亮,宋小鸽,刘冰怀,等.艾灸对感染EFHV大鼠血浆和肺肾组织的5-HT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4):45-47.

[14]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周楣声教授灸法治疗经验[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4):3-5.

[15]贺成功,蔡圣朝,龙红慧.解读梅花二十四灸[J].中医外治杂志, 2012,21(5):59-60.

[16]贺成功,蔡圣朝.周氏梅花针灸学派器械灸的特点[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5):56-58.

[17]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蔡圣朝主任医师隔物灸治疗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9):201-203.

[18]贺成功,蔡圣朝,龙红慧.胸阳灸理论探源[J].针灸临床杂志, 2013,29(3):8-10.

[19]蔡圣朝.压痛穴指压疗法简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13 (1):47-48.

[20]蔡圣朝.点刺少商、少泽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79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2):44-45.

[21]李尊桂.周楣声名老中医几个腧穴运用及临床验证[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5,2(1):24-25.

[22]李尊桂.周楣声简易针灸疗法及临床验证简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12(1):20-22.

[23]李尊桂.烧灼拨除法治疗疣、鸡眼、胼胝31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7,9(3):54.

[24]袁卫华,蔡圣朝.蔡圣朝主任灸法医案3则[J].上海针灸杂志, 2011,30(2):132-133.

[25]袁卫华,蔡圣朝.灸案两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66-467.

[26]李扬缜.周楣声老中医热证施灸验案四则[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6,5(3):44.

[27]魏从建.周氏万应点灸笔的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2,8 (4):37-38.

[28]张碧波,张国杰,张国强,等.周(楣声)氏灸笔速降高血压35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2):10.

[29]蔡圣朝,徐祖传.点灸治疗婴幼儿腹泻321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4):41-42.

[30]叶颖.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治疗急性扁桃体炎35例[J].河北中医, 2013,35(2):258.

Academ ic Thought of Plum Blossom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chool

Gao Li1,supervisor Cai Sheng-zhao2,TANG Wei1. 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Orthopedics,Hefei 230038,China;2.Anhui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Hospital,Hefei230038,China

R249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2.0202

1005-0957(2016)02-020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3293,81373711);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医师计划(2011276)

郜莉(1992-),女,2011级本科生

蔡圣朝(1957-),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候气三治,曰静移改;辅针导气,推陈出新;出针有法,不失时机。

2015-04-20

猜你喜欢
周氏灸法学派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天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