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络腧穴学》多种记忆法

2016-04-06 01:54李杰卜凡尤张林峰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046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5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00078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循行三焦记忆法

李杰,卜凡尤,张林峰(.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046;.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50000;.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00078)

浅谈《经络腧穴学》多种记忆法

李杰1,卜凡尤2,张林峰3
(1.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46;2.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78)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很多针灸学习者都觉得腧穴定位既枯燥乏味,又不好记忆。针对这一点,作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去总结容易忘记和混淆的部分内容,采用极其简单的数字记忆、图像记忆、比较记忆、循行记忆、规律记忆等多种记忆法,在此把这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针灸学;经络腧穴;教学;记忆

《经络腧穴学》既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部分[1],而大纲的要求是熟练掌握所有穴位的定位。然而,很多学生都觉得学习穴位枯燥乏味,尤其是部分腧穴的归经、尺寸不好记忆。针对这些容易忘记和极易混淆的内容,笔者经过多年总结,采用极其简单的数字记忆、循行记忆、规律记忆等多种记忆法,同时,创立“312教学法”在针灸学中应用,并编写《经络穴位速记法》[2]一书,也多次和中医学子们分享这些方法,受到他们的普遍欢迎。下面就介绍笔者在《经络腧穴学》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几种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1 数字记忆法

数字记忆法是腧穴记忆中最简单的一种记忆方法,《经络腧穴学》课本中所涉及的最长的尺寸记忆也没超过20寸,而这里的数字记忆,都是10以内的运算与记忆。例如心包经腧穴内关、间使、郄门,三焦经腧穴外关、支沟、三阳络,天井、清冷渊、消泺,其最主要的是尺寸的记忆,所以运用数字记忆,前臂内侧2、3、5(内关、间使、郄门均为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2寸、3寸、5寸),外侧三焦2、3、4(外关、支沟、三阳络均为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阳池上2寸、3寸、4寸),上外三焦1、2、5(天井、清冷渊、消泺均为肩峰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1寸、2寸、5寸)。这样记忆,上肢中尺寸比较难记的腧穴大部分已经轻松掌握。再如,最复杂的头部腧穴记忆,建议读者把头顶、前额部的腧穴逐一列举出来,放在一个坐标中,总共17穴,然后,以囟会穴为出发点,向四周发散记忆。首先,以横轴6穴为例,以神庭、眉冲等为横轴的6个穴位,均为前发

际直上0.5寸。神庭属督脉。眉冲别名小竹,攒竹直上,与曲差同属膀胱经。头临泣,别名目临泣,瞳孔直上,与本神同属胆经。头维属胃经。以神庭穴为起点(0),曲差、本神、头维依次加1.5寸。再来记忆纵轴,以囟会为出发点,“会”,约会,2个人约会,所以其为前发际直上2寸(联想记忆)。上星,如“天”上之“星星”,以个为单位,肯定是整数,又在囟会之前,所以其为发际直上1寸(联想记忆)。囟会以上的穴位(百会、前顶)在上星的基础上依次加1.5寸。五处穴和上星穴相对应,故五处在纵轴上也为1寸。以纵轴线(Ⅰ)为基数, 以0.5为常数,侧面穴位依次加0.5寸。头部穴位的这种记忆,对于头区十四线的学习有很大帮助,Ⅰ,Ⅱ,Ⅲ,Ⅳ中(本神和头维连线中点)依次为额中线,额旁1线,额旁2线,额旁3线[3]。即自神庭、眉冲、头临泣、本神和头维连线中点向下各刺1寸。百会至前顶,通天至承光,承灵至正营,即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3]。头针七线迎刃而解,读者可以参考。

2 比较记忆法[4]

针灸教学课本,以及所有的针灸穴位记忆参考书籍都是按照十二经络循行交接顺序而编写,所以初学者记忆易混淆,本人编写的《经络腧穴超速记忆》[2]一书中,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总结到一起进行经络循行比较记忆,这样腧穴的定位与归经的关系可以互相推出,如该书中把手三阳经放在一大节中,手三阳经总图循行对比,这样,此三阳经在上肢部的循行记忆很容易掌握。再如手三阳经的穴位记忆,阳溪、阳池、阳谷的归经易混淆,记忆:“羊吃谷-大三小”,即阳溪、阳池、阳谷,分别位于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如“口和髎-大三小”,即口禾髎、耳和髎、颧髎,分别位于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等等。在此把这种比较记忆法推荐给针灸爱好者。

3 循行记忆法[5]

古人有言,经筋犹山脉,经络犹河川,穴位则沿河两岸之城镇耳。故欲言穴位,先言经络,由此可见经络循行在穴位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画经络循行,记忆循行,然后,再去记忆循行路线上的穴位。例如胃经在面部的循行:“起于鼻,交頞中……循发际,至额颅”,若脑海中有此循行记忆,则有助于胃经面部8个穴位定位记忆。再如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1条经纶循行,12个字,头面部20个腧穴的定位记忆也可用同样方法记忆掌握。

4 规律记忆法

《千金翼方》:“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腧穴名称大多有一定的深意[6],因此,对穴位的命名规律的理解把握,则有助于腧穴部位的记忆。如商阳,“大肠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者,金也。”五行中,肺为阴金,大肠为阳金,五音中对应“商”。在中医学理论中,内侧为阴,外侧为阳,商阳在外侧,故名商阳[7]。至阳穴,至,到也,阳,阳气也。人体以背为阳,横隔以下为阳中之阴,横隔(横隔对应第8胸椎)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阳之至也[8],由阳中之阴至阳中之阳,即到达第7胸椎棘突下,故至阳穴为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如,胸部带“氵”的腧穴全部在第4肋间隙,第4肋间隙横对乳头,胸部只有乳头才能产生带“氵”的物质,掌握这样的规律,天池、天溪、渊液的定位已经记住了大部分内容,再以细化记忆,就会记得快,记得准。

5 归纳记忆法[9]

腧穴记忆中,部分穴位的名称、定位容易混淆,所以,就要归纳比较记忆。例如,小海和少海穴的归经易混淆,“小”海位于“小”肠经,“少”海位于“少”阴经。肘横纹上曲池、尺泽、曲泽的定位,归纳记忆为“两曲之间夹尺泽”,牢记曲池定位,另外两穴可以推出。再如,伏兔与殷门,伏兔为髌骨底上6寸,殷门为承扶下6寸(腘橫纹上8寸),若归纳记忆,两穴皆为腘橫纹上8寸,等等。

6 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用于腧穴中名称谐音与数字相对应的记忆。例如,梁丘,音为liang,两,梁丘为髌骨底上2(两)寸。肩贞,“一针(贞)见(肩)血”,有一,1寸,又有肩贞,即肩贞为腋后纹头上1寸。商曲,商,商量(两),即其为肚脐旁开2(两)寸,上两寸,等等。这种方法,部分是在穴位名称上加以延伸,再运用谐音记忆。

7  联想记忆法[10]

联想记忆法,在上述谐音记忆法中有所体现,在这里做进一步阐述。例如,臂臑、臑会、臑俞归经的联想记忆:“恼会输-大三小”,恼怒(臂臑)的人一定会(臑会)输(臑俞)的,一句话中3个腧穴的顺序正好对应大肠经(前)、三焦经(中)、小肠经(后)的顺序。再如“羊吃谷-大三小”,即阳溪、阳池、阳谷,分别位于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此方法也融合了归纳、谐音记忆法,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多种记忆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8 歌诀记忆法[11]

歌诀记忆中,好多同学在背诵课本中的歌诀,有时候也可以尝试编写更简单、更适合自己的口诀。例如,肾经腹部17个腧穴的记忆:“肓中四满气大横(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曲关阴都通幽门(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府中藏灵神封廊(俞府、彧中、神藏、灵墟、步廊)”。因此,记住这三句话中每个字代表的腧穴,每句话中掌握一个穴位的尺寸,其余的穴位运用尺寸推算就可定位。自己总结的口诀,更容易理解,更简单化,所以不妨尝试一下。

以上腧穴记忆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针灸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也多次和初学针灸的学生进行交流,而今,把它介绍出来,目的在于让大家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在医学的道路上,采用更多种的记忆方法,把它运用到各科的学习中,让理论知识的记忆更轻松,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1]胡玲.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2]李杰.经络穴位速记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31-32.

[3]李杰.浅析头皮发际区微针系统的理论基础[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10-11.

[4]赵玲,沈雪勇.《腧穴学》的理解与记忆[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 (5):32-33.

[5]冯乐善.经络腧穴的教学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9(2):82-83.

[6]张国强,尹百顺.浅谈腧穴命名的特点[J].吉林中医药,2007,29 (6):59.

[7]马新平.《针灸甲乙经》穴位名称中的五行思想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2):53-55.

[8]胡玲.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96.

[9]姚玉芳.腧穴教学中6种记忆法的应用[J].中国针灸,2000,20 (10):631-632.

[10]朱小俊.腧穴定位教学体会[J].中国教育,2005,24(4):50-51.

[11]张壮涛.浅谈多种记忆法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1):43-44.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2.0249

1005-0957(2016)02-0249-02

李杰(1986-),男,2013级硕士生,Emai l:1163338785@qq. com

张林峰(1986-),男,2013级硕士生

2015-05-16

猜你喜欢
循行三焦记忆法
带脉循行浅议❋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任督脉循行刍议*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督脉循行考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超级记忆法 等4则